聯合國支持的專家小組日前發布一份新報告,他們發現空中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首次呈現減少的趨勢,有助於修復大氣層,使人類免受紫外線的傷害,減緩氣候變遷。

1月9日,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研究人員發現臭氧層有顯著增厚的情形。臭氧層為大氣層中高度距離地面9至18英里的區域,可在紫外線到達地面前將其吸收。

數十年來,受到冷媒及推進劑所使用的化學物質影響,臭氧層遭到嚴重破壞。當這些持久性的化學物質遇到南極洲的低溫與氣候條件時,產生的反應將導致每年春天南極洲上空出現大小、深度不同的臭氧層破洞。

1990年代末,破壞臭氧層的氣體排放量達到高峰,與1980年以前相比,臭氧層的規模大約減少了4%。報告中表示,雖然臭氧層持續在復原,但仍須很多年才能重回以往的狀態。

報告顯示,平流層中破壞臭氧層的氯比1993年至2020年的高峰期減少了11.5%,而溴則較1999年至2020年的高峰減少14.5%。

科學家稱這次的發現對地球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這是衡量成功的基本標準。」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化學科學實驗室主任,也是提出該報告之專家小組的共同主席大衛‧法西博士說,「所有主要破壞臭氧層的氣體排放量皆已達最大值,現在它們的排放量都在降低。」

1987年,聯合國全體成員共同簽署了滿地可議定書,禁止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氟氯烴(chlorofluorocarbons, CFCs)。2016年新增的基加利修正案,又禁止了氫氟烴(hydrofluorocarbons, HFCs)這類的化學物質,其作為氟氯烴的替代物已使用多年,但不會破壞臭氧層。

該份科學評估指出,氫氟烴也是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若不禁止氫氟烴,到了2100年全球氣溫恐將增加多達0.5攝氏度。

2018年,科學家觀察到一種已被禁止的化學物質——三氯氟甲烷驟增了25%。他們指出,其源自中國西北製造泡沫絕緣材料的工廠,在生產過程中釋放出三氯氟甲烷。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地球科學首席科學家、聯合國科學評估小組共同主席保羅‧紐曼稱,經國際社會及中國政府的施壓,目前其排放量已減少。

臭氧層相當脆弱,也容易受到其它因素的威脅。根據《科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研究,2019至2020年間的澳洲野火釋放潮濕的煙氣顆粒到平流層中,引起化學反應,逐漸侵蝕臭氧層。雖然臭氧只是暫時減少,但研究員表示,大型野火事件將持續對全球臭氧層的規模造成威脅。

即使受到野火及中國工廠排放化學物質的影響,但目前臭氧層有望恢復至1980年破洞出現前的規模。報告預估,南極上空破洞將於2066年復原,北極上空為2045年,其餘地區則為2040年。

2018年一份評估報告顯示,北半球中緯度區域的臭氧層有增長的現象。根據紐曼博士,這次的聯合國報告也發現,在熱帶和南半球中緯度地區,臭氧層同樣在恢復中。

另外聯合國專家小組警告,為了使地球降溫而試圖添加反射陽光的粒子至高層的大氣雲層中,也將破壞臭氧層。然而他們還是強調,對於這些所謂的地球工程計劃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