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在戰爭、通脹、加息、中美角力下,度過風雨飄搖的一年。而中共的「清零」防疫政策在年底前突然180度大轉彎,對全球造成的影響,目前仍有待觀察,但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經濟已經付出極高的代價。

截至2022年底,世界各大機構普遍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在3%左右,遠低於中共預設的5.5%增長目標。而防疫突然放開,疫情如海嘯般席捲中國,對經濟造成的衝擊,恐延續至明年第二季度。

大紀元盤點2022年讓中國經濟處於滑波之中的十件大事。

外資創紀錄拋售中國資產

2月底俄軍入侵烏克蘭,而之前在2月初中共宣稱與俄羅斯「友誼無上限」,導致外國投資者以空前的規模拋售中國資產。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今年3月,175億美元的外資流出中國,創下單月曆史新高。

英國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George Magnus認為,「中國(中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支持,顯然是資本逃離中國的催化劑。」

同時,中共實施嚴厲的「清零」封控防疫措施,中共大小城市動輒封城、封路,使得外資持續撤離。10月24日,中共二十大後首個交易日,海外投資者通過陸港通機制,破紀錄地淨賣出179億元(人民幣,下同,約25億美元)股票。隔日,人民幣觸及7.31元兌1美元,創下2007年12月以來最弱水平。

據統計,11月份海外投資者淨拋售70億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除了受美國利率上升影響,也反映出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悲觀。

中國經濟中心上海封城兩個月

官方曾經信誓旦旦——上海經濟地位如此重要,封城影響太大了,不會封城。但3月27日,上海當局實施分區分批封城,4月1日全面封城,令民眾、企業措手不及。包括德國福士汽車、iPhone位於上海和崑山的代工廠,無一例外停工停產。Tesla上海廠兩度面臨停工,4月銷量大減97%。

上海封城不只讓長三角物流大亂,也讓疫情下已經塞港、缺櫃的海運供應鏈雪上加霜,交貨延遲,運輸成本更高,同時由於原物料不足、工人被封控在家,封城成了許多企業的噩夢。

2,500萬人口、位居中國經濟樞紐的上海市,4月1日起封城兩個月。圖為封城期間,聯外大橋封閉,車輛人員淨空,企業停止生產。(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2,500萬人口、位居中國經濟樞紐的上海市,4月1日起封城兩個月。圖為封城期間,聯外大橋封閉,車輛人員淨空,企業停止生產。(Hector Retamal/AFP via Getty Images)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教授宋錚為首的研究團隊指出,上海封城一個月,估計經濟損失達463億美元,相當於中國去年GDP的3.1%。不止重創經濟,亦令外商與外資企業撤離,對中國經濟留下「永久性傷害」。

擔憂「清零」防疫政策造成的經濟不確定性,歐洲有些企業選擇撤離中國,日資企業也在大舉撤離。根據研究公司Teikoku Databank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2,706家日本公司在中國營運,比2020年的上一次調查大減940家,創下十年新低。

封城效應,還促使許多富有的中國人和中產階級移民。彭博社7月報道,總部位於倫敦的投資移民諮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計,2022年將有約1萬名高淨值中國富豪(資產過百萬美金)遷移出中國,總計會從中國撤出480億美元。

清零耗盡地方財政 財政赤字創新高

中共政府財政在2022年更加惡化。根據中共官方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整體財政赤字達到7.75萬億元人民幣(1.1萬億美元),這項數據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且高於2020年。

除了因向商家和企業提供退稅優惠導致的稅收收入減少,數據顯示,土地收入驟降是更顯著原因。今年以來,土地出讓收入幾乎每月均錄得兩位數降幅。11月份,各地政府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7,150億元,同比下降約13%。

地方政府收入減少的同時,支出在大幅增加,比如在建方艙醫院和核酸檢測上加大的開支。據報道,山東近期舉債並投資230億元人民幣,在15個地級市興建120家永久性方艙醫院,廣州市則投入建造一座號稱亞洲最大的方艙醫院,近期剛完工。

旅美財經評論員秦鵬分析,當局用在各種封控、建方艙、僱用大白等措施上,浪費了數萬億資金,單單今年以來,GDP就會減少超過3萬億元,同時無數企業和個人破產。

12月初,當局突然放棄清零政策,同時疫情在全國範圍大爆發,地方政府財政危機短期內恐難獲得緩解,赤字仍會攀升。

房企債務危機蔓延 停貸潮席捲全國

中國房地產巨頭恒大的債務危機引發骨牌效應,2022年在房地產領域持續蔓延,房地產市場一蹶不振。6月起,大量的「爛尾樓」引發業主集體宣告「停貸」,停貸風潮席捲中國各地,截至年底,停貸樓盤總數達到344個,涉及132個開發商,其中恒大集團開發的樓盤就佔了86個。

一些中國購房者或出於經濟因素,或為了向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施壓,開始搬入所謂的「爛尾」公寓,引起輿論關注。圖為中國爛尾樓示意圖。(China Foto Press via Getty Images)
一些中國購房者或出於經濟因素,或為了向開發商與地方政府施壓,開始搬入所謂的「爛尾」公寓,引起輿論關注。圖為中國爛尾樓示意圖。(China Foto Press via Getty Images)

為了挽救低迷的房市,僅上半年,中國超過100座城市發布逾300條房市鬆綁政策,但市場未有起色,中共央行透過減息、降準、逆回購,為市場放水,11月,更推出「金融16條」,從信貸、債券、股權三方面支持房企融資。

但多個分析認為,明年房市是否回暖,仍受制於經濟增長下行、消費疲弱、房企債務持續上升等因素的制約。

據統計,中國100強房企前11個月的銷售額同比跌幅高達42.1%,景氣依舊低迷,房企暫緩拿地,排名前50的中國房企中,近九成沒有在11月份拿地,即使是央企和國企也放緩拿地投資。

此外,2022年至2025年進入房企償債高峰期,據彭博報道,中國房地產行業至2023年底至少有2,920億美元債務到期,房企兌付壓力激增。

中國經濟學者任澤平12月20日在一個演說中說,90%房企會消失。

富士康員工暴動 加速蘋果供應鏈轉移

上海封城兩個月,促使鴻海、和碩、仁寶三家蘋果供應鏈加速移往印度與越南,Macbook、Apple Watch、iPad改為越南製造。而鴻海富士康鄭州廠員工逃難朝以及大規模抗議,也加速蘋果公司將iPhone產線向海外布局。

10月底,鄭州富士康在閉環生產情況下員工染疫人數劇增,工人出於對疫情和隔離政策的擔憂,拖著大小行李徒步返鄉,上演集體「大逃亡」。

2022年10月底,富士康鄭州廠員工離廠,徒步返鄉,大量的影片和照片在社媒平台上傳播,引發國際關注。(影片截圖)
2022年10月底,富士康鄭州廠員工離廠,徒步返鄉,大量的影片和照片在社媒平台上傳播,引發國際關注。(影片截圖)

鄭州富士康工廠承擔著全球蘋果手機50%的生產業務,是iPhone最大的全球製造基地。

鄭州富士康為鄭州帶來巨大的就業和稅收,佔河南省出口的60%。為了保地方財政,地方政府11月出面協助富士康招工,以便儘快恢復生產。據應聘者敘述,「每個村子都必須至少派一個人去工廠應聘」。

但是,隨後在11月底,因工廠未履行合約以及與染疫員工同住等問題,鄭州富士康又發生大規模的新招聘員工的抗議活動。

受系列事件衝擊,消費者近期想買iPhone 14 Pro或iPhone14 Pro Max,可能得再等等,此外,蘋果公司因此加快將5%的iPhone 14系列產能移往印度。

美國聯合盟友對中共實施半導體出口管制

10月7日,美國政府公布迄今對中共最大的晶片出口管制禁令,除非獲得政府許可,否則不得向中國出口14納米以下的先進晶片和製程設備、AI及超級運算晶片,以及128層以上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等。

此外,還禁止美籍技術人才在華研發生產先進晶片,影響所及,原本於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中企任職的高層紛紛去職。相關禁令上路後,中國11月半導體製造設備採購量年減超過40%,創下2年多以來最低水平。

近期,美國已經成功說服日本和荷蘭,共同對中共進行半導體出口管制。彭博社認為,美日荷3國聯手,預計將全面封鎖中共購買製造先進晶片所需要的設備能力。

經濟學人智庫(EIU)認為,中國(中共)花巨資扶持長江存儲和中芯國際等產業巨頭,已成為美國管制目標。中共正制訂另一項財政計劃,但由於人才短缺以及受制於晶片產業高度全球化和分散性質、及非中國企業在先進晶片製造等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前景不甚樂觀。

零售業餐飲業倒閉潮 線上經濟也冷清

12月7日,中共突然放棄「清零」防疫政策,但可惜大量企業與個體戶沒能熬到這個時候,已選擇退場。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2022年中國大陸餐飲相關企業註銷吊銷49萬6,000家;零售相關企業註銷吊銷190萬家;兒童相關企業註銷吊銷2萬家。3個行業的註銷數已經超過疫情前2019年全行業註銷總數(280萬)的85%。

2022年前11月,中國數百萬家餐飲、零售業店家倒閉。圖為2022年6月,疫情封鎖下的北京,成片的店舖遭到封控。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2年前11月,中國數百萬家餐飲、零售業店家倒閉。圖為2022年6月,疫情封鎖下的北京,成片的店舖遭到封控。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多家知名連鎖超市縮減規模,沃爾瑪(Walmart)關閉了多家門店,包括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首家門店深圳洪湖店;家樂福(Carrefour)3季收掉逾50家店面,並宣布退出河南市場;連鎖電器零售巨頭蘇寧和國美雙雙宣布破產;還有數不清的中小型零售店、咖啡店、火鍋店、速食店、酒館被迫關門。

疫情封控不只衝擊實體經濟,被中國電商企業視為年度最大盛事的「雙11」購物節,今年銷售非常冷清,兩大電商阿里巴巴和京東都沒有披露實際銷售數字,僅稱結果與去年數額相當。電商平台爆買場景不再,今年被評為「最冷一年」。

俄烏戰爭陰影 一帶一路借款淪呆債

俄烏戰爭持續將近一年,對全世界的經濟造成影響,包括能源價格、原物料價格大漲,通脹、經濟趨緩等,發展中國家可能要面臨更高的債務風險。

中共正在承受「一帶一路」計劃的苦果。上海復旦大學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今年3月的報告指出,68個發展中國家積欠中國1,100億美元債務,包含斯里蘭卡、老撾(老撾)、吉爾吉斯、非洲的安哥拉等多個國家債台高築。目前,已有多個項目停擺,數百億美元借款淪為呆債。

宣布破產的斯里蘭卡,面臨七十多年來最嚴重的財政危機。斯里蘭卡國會議員拉薩曼尼汗(Shanakiyan Rasamanickam)近日發出警告,中共當局如不願協助斯里蘭卡進行債務重整或取消債務,將會有一場「中國滾出去」運動。中國佔斯里蘭卡376億美元外債的19.6%,約74億美元。

此外,在西方制裁因素下,俄羅斯的貸款可能變成呆賬。據AidData統計,從2000年到2017年,中共國開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向俄羅斯國企和金融機構放貸超過730億美元,其中約500億仍未償還。

二十大後 供銷社和大食堂復辟

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報告上,提及「共同富裕」、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等面向,會議結束後,中國各地迅速發展供銷社,大張旗鼓廣建國營社區食堂,一些相關的股份被追捧大漲,引發外界對於中國可能重回計劃經濟的擔憂。學者分析,供銷社是經濟匱乏的產物,現今中國顯然面臨大量的經濟危機。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甚至認為,在進入戰時經濟時,大食堂和供銷社可以控制社會物資、糧食供應,「中共有對台灣動武的野心和願望,有可能會很快實施」。

1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後黨媒《人民日報》披露習近平講話細節,強調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並稱「我是一貫支持民營企業的」。

謝田表示,估計當局轉變態度是因為中國經濟處於崩潰之中,從中央到地方的財政經濟下滑。中國企業家王瑞琴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中共當局歷來對民營企業持圍剿和打壓態度,每當它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各種就業、民生、經濟與財政收入問題時,就會說要發展民營企業。

解封後爆發疫情海嘯  恢復經濟難如願

中共在12月底防疫政策突然急轉,毫無準備地放棄「清零」政策,加上之前對染疫真相隱匿不報,疫情在中國大規模爆發。根據中共國家衛生委員會的一次內部會議的記錄,截至12月21日多達2.48億人染疫。

中國歐盟商會副會長、華南分會主席高志豪(Klaus Zenkel)12月22日說,大多數公司都在遵循準則,只要求員工在有發燒或強烈的COVID症狀時留在家裏。「這意味著勞動力將減少,只希望不是所有人都同時生病。」

諮詢公司Tidal Wave Solutions駐上海的合夥人江凱明(Cameron Johnson)表示,他從東莞市的一家塑膠和其它原材料供應商那裏聽說,有多達85%的工人因感染COVID而未到崗。

2022年12月22日,多輛靈車等待進入北京一家火葬場。在中共當局突然取消三年的疫情封鎖的情況下,醫療系統陷入困境,許多火葬場不堪重負。(STF/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12月22日,多輛靈車等待進入北京一家火葬場。在中共當局突然取消三年的疫情封鎖的情況下,醫療系統陷入困境,許多火葬場不堪重負。(STF/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Michael Hart)說,大多數會員表示,目前他們無法預測疫情對其業務的長期影響。他預計,在旅行完全重新開放後大約需要一年時間,外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才會開始復甦。

CNBC引用分析師的看法,「雖然這一浪潮在未來幾周可能會緩解,但在2023年1月下旬的中國新年期間可能會捲土重來。」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北京當局鬆綁清零政策後,造成一個將延續更久的風險:全中國零件廠或組裝廠都可能面臨缺工問題。

同時,因為疫情大爆發,北京、上海等街道空蕩蕩,民眾採取自我隔離方式躲避疫情。GAMA資產管理公司投顧經理Rajeev De Mello分析,市場已經「消化」重新開放消息帶來的樂觀情緒,鑑於消費疲弱,全球基金對重返中國持謹慎態度。

隨著2022年步入尾聲,美國通脹有所緩解,市場預期利率或將很快觸頂,但中國染疫人數激增與放開出入境限制,或令疫情蔓延出境,為全球景氣復甦增添不確定性。#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