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將於11月4日率德國經濟代表團訪問中國,成為在中共二十大後,第一位到訪中國的歐盟國家領導人。專家認為,德國過度依賴中國市場,是在執行一個錯誤的對中政策。

隨著中國政治環境的惡化和中共極端的疫情封控,外資正在撤離中國。但據德國《商報》報道,德國企業加大對華投資,中共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5月,德對華投資同比增長21%。

12名德國商業高管將陪同朔爾茨(Olaf Scholz)訪華。諸如福士汽車、寶馬、西門子等這些企業大多是德國經濟支柱型行業的龍頭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已久。

朔爾茨此行在德國國內和歐洲其它地區都引發了爭議。英國《金融時報》10月30日報道,批評者認為,德國和歐盟不應該加深與獨裁政權的經濟聯繫,而應該與它們脫鉤。

據路透社報道,歐盟工業負責人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31日也發出警告,歐洲政府和公司必須意識到中國是歐盟的競爭對手,他們在批准中國投資時不應天真。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整個歐盟都在重新檢討歐盟國家在俄烏戰爭所取得的教訓,比如說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以及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所以德國目前的做法和歐盟的對中政策是不協調也不一致的。

「這也顯示,德國目前基本上還沒有辦法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因為它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是屬於比較高端結構性的一種關係,貿易商品主要是集中在汽車、機械、化工、醫療等等行業。」他說。

稍早,德國允許中國遠洋(Cosco,簡稱中遠集團)收購由物流公司HHLA營運的漢堡港口碼頭近25%的股份,同樣在德國和歐盟引發巨大爭議。

漢堡港一直是默克爾時代德國對華交流的重要象徵。作為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其三分之一的貨運量來往於中國,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一帶一路」被認為不僅是一項經濟發展策略,而是實施控制和政治影響力的策略。

中共對漢堡港覬覦已久。批評者認為,涉及重要基礎設施的交易需要更多審視,因為會帶來地緣政治風險。

宋國誠表示,中共投資漢堡港的目的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所謂的表決權或者是董事會發言權的問題,實際上它會透過這種港口的投資,進行投資以外的其它的政治陰謀,或者戰略意圖。

他認為,朔爾茨執行的是一個錯誤的對中政策。在短期市場依賴著經濟利益以及國家安全方面,選擇一個短期的眼光,會給德國造成一個長遠的傷害。

德國新的對華政策更強硬?

德國之聲報道,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引起的風波顯示,德國正努力界定與中國的關係。德國從俄羅斯經驗中汲取教訓,希望避免過度依賴專制政權。

中國連續六年成為德國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朔爾茨此前一再表示,自己並不贊成與中國脫鉤。不過他也曾表示,德國應該做的是減少自身對中國的依賴,降低在供應鏈和原材料供應等領域的風險。

德國政府正在醞釀新的中國戰略。據德國《商報》報道,一份德國對華戰略文件預計2023年春季正式出台,該戰略將比默克爾任內的對華政策更為強硬。德國外交部部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上台時曾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記錄,並強調中國是德國的「制度性對手」。

德國之聲報道,但外界憂慮,只要中德經濟關係發展良好,德國即將制定強硬對華戰略的說辭,也不會對中共有實質性的觸動。

在輿論的壓力下,朔爾茨對堅持訪華作出了一些承諾,例如他將敦促北京開放市場,敦促中共向俄羅斯施壓,也會談及人權。

據報道,中共正重返極權統治,朔爾茨既不想和北京撕破臉皮,同時又要在一些議題上更加強硬,這幾乎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華裔經濟學者李恆青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朔爾茨這次訪華應該說是一個兩面的心態。一方面,他特別希望保有德國公司在中國的利益。但是他又知道,中國在人權問題上跟西方世界的區別。他也知道中共一直在背後幫助俄國。「這個事兒叫首鼠兩端(進退拿不定主意)」。

10月28日,中共外交部宣布朔爾茨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邀請正式訪華的消息。但早在二十大前,《南華早報》就曝光中共邀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領導人11月訪問北京,提供消息的歐盟高級外交官說,「習近平想要一個加冕儀式一般的會面」。當時中共外交部聲稱這是假新聞。

李恆表認為,習近平20大連任,中共已經想盡了一切辦法,明的暗的,他們最希望的當然是習拜會。下一個最希望會面的人就是朔爾茨。兩個月以前,朔爾茨就說過他準備去中國,那時候德國和歐盟包括北大西洋公員組織都表態不希望他去,因為他去就意味著是要給習近平叩頭(英文kowtow),因為習近平剛連任。所以歐盟、北約都提出非常尖銳的批評,但是朔爾茨沒有接受。

引發人權組織抗議

11月1日,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艾沙(Dolkun Isa)在柏林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德國總理決定前往北京「向習近平致敬,此種選擇是無視數百萬維吾爾人遭受的苦難。

受威脅民族協會的發言人辛德勒(Hanno Schedler)表示,德國總理訪華期間,不應忘記西藏和內蒙古的人權狀況,更不應忘記香港民眾被剝奪的新聞和言論自由。

10月31日,以八九民運學生領袖、美國民間智庫「對話中國」負責人王丹為首的百多位中國海內外異見人士聯署一封公開信,呼籲朔爾茨不要訪問中國。

流亡德國的異見人士秦傑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朔爾茨的訪華是一種象徵,代表了西方國家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這種依賴在前幾十年給西方國家帶了繁榮,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人民的痛苦和血淚上。我希望德國以及美國的政府能夠認識到他們的綏靖只會給共匪不斷的輸血,只會延續中國人民的苦難,同時也讓西方國家時刻受到獨裁的威脅。」

據他觀察,德國的反對派對中共是很強硬的,他們不同意漢堡港出售股權給中國(中共),也不同意朔爾茨訪華。

秦傑表示,他擔憂雖然內部有反對的聲音,但德國的主流是搖擺不定的,未來很長的時間,德國會傾向於依賴中國市場。「他們依然會選擇利益。他們的生活水平是建立在(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上。」#

------------------
【堅守真相與傳統】21周年贊助活動🎉:
https://www.epochtimeshk.org/21st-anniv

🔥專題:全球通脹加息📊
https://bit.ly/EpochTimesHK_GlobalInflation
🗞紀紙:
https://bit.ly/EpochTimesHK_EpochPaper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