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兩大部門印發通知,要求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建設項目對民生服務「大包辦」,包括配建社區食堂等。加上目前大陸各地重啟供銷社,令人產生回到計劃經濟時期的擔憂。專家分析認為,中共這些動作都顯示它在開倒車,通過計劃經濟應付已經來臨的經濟危機,並以此控制社會和民眾。

10月31日,中共住建部、民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先行試點,打造一批完整社區樣板。試點自10月起開始,為期2年。住建部和民政部將遴選一批完整社區樣板,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推廣。

「完整社區」是指為民眾日常生活提供基本服務和設施的生活單元,單個社區人口規模0.5萬~1.2萬,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管理,根據初步要求,具體有二十大項建設指標。

根據《通知》,試點將重點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託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於30平方米;並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

《通知》還要求各省級住建、民政部門組織本地區每個城市(區)選取3~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完整社區」試點的多項指標中,配建社區食堂引起最多討論。

近日,在大陸微博上,網民熱議「小區還要建食堂」。不少網民跟貼評論:
​​​
「瘋了!有的東西又回來了!」「以後誰家自己開火,要上門砸鍋了。」

「就怕把你封閉在小區,不許買菜買糧,讓你『自願』。」「滑向深淵!」「毛骨悚然!」

近年,在中國消失已久的供銷社,開始死灰復燃,有觀點認為中共欲走回計劃經濟的老路。

在中共二十大上,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理事會主任梁惠玲晉陞中央委員,外界關注供銷社政治地位提升。

供銷總社是中共國務院下轄的正部級單位,前任負責人並無中委身份。60歲的梁惠玲曾長期在湖北任職,湖北近年積極重啟供銷社,官方稱,其農村供銷體系從業人員5年間已擴大了5倍。

專家:為應付已來臨的經濟危機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謝田11月2日對《大紀元》表示,年齡稍大一些的中國人都知道,當年中共搞的社會主義大食堂,把中國農村徹底摧毀了。很快就出現了大饑荒。而現在中共搞的社區食堂,更多是在城市裏進行。實際上是進一步的國進民退,習當局要用共產黨的國有經濟來掌控中國老百姓的生活及所有方面。

謝田說,跟中共搞的供銷合作社聯繫起來看,社區食堂和供銷社都是國有壟斷的企業,他們會慢慢控制所有的商品來源和上游的農產品,他們操控價格。中共現在的做法,從供銷開始,等於擠壓了私人的小企業、菜市場、餐館(小攤小吃)的空間。可以預計下一步,私營的商業企業發展空間會進一步縮小甚至關閉,或者是被收買,或者是乾脆被勒令關閉。私人的餐飲業也會受到打擊。

謝田分析道,中共當局的這種做法是為了應付已經來臨了中國經濟的崩潰危機。因為經濟崩潰以後,一旦出現食品供應的危機,或其它危機,中共只能用供銷社、大食堂的方式,可以恢復到原來的配給制度,或者是票證供應制度,這樣有利於中共對老百姓的控制,穩定社會局面。

「慢慢地過渡到大食堂和供銷社以後,中國老百姓會發現以前很豐富的市場供應,忽然變得非常單調,物資非常少。」謝田說,「沒有了私營企業的競爭,國營企業經營的供銷社和食堂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多餘的人員會越來越多,養很多吃閒飯的人,服務也會越來越差,最後就會導致五六十年代的大饑荒的慘景出現。」

歷史學者:欲施行公有經濟 社會的倒退

旅澳歷史學者李元華11月2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建社區食堂妨礙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供需是自然平衡。建社區食堂完全是倒退。表明中共對市場經濟的恐懼,對經濟自由化的恐懼。因為市場經濟不由專制集權控制。

李元華說,市場經濟,由市場來決定供求關係,中共控制不了。中共專制集權想控制一切,就從人的衣食住行開始。建食堂實際上就是控制人的吃飯問題。人家可以在家做飯吃,也可以去飯館吃,為甚麼要去食堂吃?

李元華質疑當局建社區食堂的目的。他說,現在全國各地都不缺飲食網點,建食堂唯一的理由就是它想控制人的一切,就先從吃下手。中共這政策是從控制人的角度制定的。它已經掌握了「刀巴子」、「筆桿子」,「槍桿子」,但經濟不行了,它控制不住,照樣覺得恐懼。

李元華表示,社區食堂建起來以後,那些飯館可能就得被停業,不然的話,大家都去飯館吃飯,不去食堂吃飯,那就白建了。他們一定會利用他手中的權力撈取私利。這與供銷社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把產品和銷路控制了,其實就是以公有制的經濟來取代私有經濟。這是社會的倒退。

他認為,中共想取代私營經濟或者民營餐館,這是行不通的。整個社會往回走,人們是否答應還是一回事。如果大面積取消私人餐館、民營餐館,也是不現實的,因為民營餐館多樣化,豐富得多。人吃飯也有多項選擇,建食堂能給人提供甚麼服務?中共歷史上搞人民公社的時候,大家吃大鍋飯,糧食大家都不去收了,最終導致大饑荒來了,大家都挨餓。

港媒《明報》報道,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試點是經濟收縮下物資調配、社區管理的應變方式,「現在物資、民生供應鏈很可能出現地方性的供應不足,官方必須防止因此出現危機,影響社會穩定」。

計劃經濟年代,供銷社是中小城市、特別是農村物資供應的主要渠道。在農村和小城鎮,人們只能通過供銷社購買重要生活生產物資。此外,供銷社還負責收購農產品,提供寄售服務等。

數據顯示,近5年中國恢復一萬多家基層供銷社,目前三萬多家供銷社覆蓋全國95%以上鄉鎮。以湖北為例,截至今年10月基層供銷社已重建1,373個,社員達45.2萬人。

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10月26日發布招聘通告,有關招聘隸屬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3年度公務員招考。#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