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世紀,總督府(Governor’s Palace)不但是當時維珍尼亞州首府威廉斯堡(Williamsburg)最重要的建築物,也是許多人認定的美洲殖民地首都。總督府的建造始於1706年。

這張總督府(Governor’s Palace)的鳥瞰圖可見前院、側院和後方傳統正式的花園,周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和樹木。總督府的設計採文藝復興風格,在當時的英格蘭和維珍尼亞殖民地相當流行。對稱的構圖表現在窗戶、門和中央塔有序的比例配置。外觀鮮少裝飾和表面光滑的淺色紅磚,讓總督府看起來很有陽剛之氣。(J.H. Smith/Cartio提供)
這張總督府(Governor’s Palace)的鳥瞰圖可見前院、側院和後方傳統正式的花園,周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和樹木。總督府的設計採文藝復興風格,在當時的英格蘭和維珍尼亞殖民地相當流行。對稱的構圖表現在窗戶、門和中央塔有序的比例配置。外觀鮮少裝飾和表面光滑的淺色紅磚,讓總督府看起來很有陽剛之氣。(J.H. Smith/Cartio提供)

總督府具備很多角色。它是總督的官邸,符合他身為英國王室代表的地位。它也是指定的正式招待所,殖民者可在此與殖民政府打好關係。它還是殖民地其它重要建築的典範,例如,維珍尼亞的大型種植莊園(Plantation house)或康涅狄格州耶魯大學的西利曼學院(Silliman College)。

總督府曾是七位英王任命的總督和兩位後殖民時期民選總督派翠克‧亨利(Patrick Henry)和湯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的住所。傑斐遜是最後一任住在威廉斯堡的總督。1780年,他將首府遷至里奇蒙(Richmond,里士滿),計劃建造一座奠基於新古典主義理想的國會大廈。

1781年9月28日,約克鎮圍城戰役(the Battle of Yorktown)爆發後,總督府就一直充當醫院,接待受傷的美國士兵。該年末,總督府遭到祝融焚燬。

150年後的20世紀初,小約翰‧戴維森‧洛克斐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家族竭力倡導在原址重建「殖民地威廉斯堡總督府」,分享美國創建時期的故事。於此前提下,根據考古、歷史證據和文獻等參考資料,總督府開始重建。1930年完工,以「生活博物館」(重現歷史事件博物館)之姿對外開放。今天的威廉斯堡總督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生活歷史博物館和現實生活城鎮,展示出早期美國殖民地威廉斯堡的各種商業活動、藝術、手工藝品,以及自由和民主的傳統價值。

總督府導覽:從主建物到後花園

總督府正面。華麗的紅磚步道引導遊客至入口處。總督府已列入《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Larry Pieniazek/Wikimedia Commons)
總督府正面。華麗的紅磚步道引導遊客至入口處。總督府已列入《國家史蹟名錄》(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Larry Pieniazek/Wikimedia Commons)

入口大廳通常是客人等候總督接見的地方。牆上裝飾著火槍、手槍和劍等武器,氣勢十足,傳達出英國王室在殖民地的權威。

入口大廳,通常是客人等候總督接見的地方。牆上裝飾著火槍、手槍和劍等武器,氣勢十足,傳達出英國王室在殖民地的權威。(J.H. Smith/Cartio提供)
入口大廳,通常是客人等候總督接見的地方。牆上裝飾著火槍、手槍和劍等武器,氣勢十足,傳達出英國王室在殖民地的權威。(J.H. Smith/Cartio提供)

槍和劍的裝飾展示繼續延伸至一樓走廊和樓梯上的牆壁。美國胡桃木的牆壁,替室內帶進紅色色調,而淡色系的松木地板,剛好有緩和的效果。

槍和劍的裝飾展示,繼續延伸至一樓走廊和樓梯上的牆壁。美國胡桃木的牆壁,替室內帶進紅色色調,而淡色系的松木地板,剛好有緩和的效果。(J.H. Smith/Cartio提供)
槍和劍的裝飾展示,繼續延伸至一樓走廊和樓梯上的牆壁。美國胡桃木的牆壁,替室內帶進紅色色調,而淡色系的松木地板,剛好有緩和的效果。(J.H. Smith/Cartio提供)

中間大廳(The Middle Room)是討論重要事務之處。牆上深酒紅色的皮革掛飾,以及地上酒紅色和藍色相間的地毯,營造出莊重的氛圍。

私人房(Private rooms)不定時會有總督妻子、孩子或家庭教師使用。通常少有裝飾細節,頂多只有天花板交接處或壁爐周圍簡約的線板裝飾。

總督的妻子、孩子或家庭教師經常會使用這間私人房間。私人房通常少有裝飾細節,頂多只有天花板交接處或壁爐周圍簡約的線板裝飾。(J.H. Smith/Cartio提供)
總督的妻子、孩子或家庭教師經常會使用這間私人房間。私人房通常少有裝飾細節,頂多只有天花板交接處或壁爐周圍簡約的線板裝飾。(J.H. Smith/Cartio提供)

一樓餐廳安排社交活動和其它商務。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是餐廳的常客。木鑲板、簷口線板、壁柱,以及扁平的柱子都漆上中性牛油色。窗簾挑選柔和藍色調,讓觸及天花板的大型窗戶,多份優雅情懷。壁爐三面方框和壁爐上緣層架,採用細緻的藕荷色(藍加灰色)的意大利大理石製成。角落的內嵌式層板餐櫃展示餐廳所需物品。

一樓餐廳安排社交活動和其它商務。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是餐廳的常客。木鑲板、簷口線板、壁柱,以及扁平的柱子都漆上中性牛油色。窗簾挑選柔和藍色調,讓觸及天花板的大型窗戶,多份優雅情懷。壁爐三面方框和壁爐上緣層架,採用細緻的藕荷色(藍加灰色)的意大利大理石製成。角落的內嵌式層板餐櫃展示餐廳所需物品。(J.H. Smith/Cartio提供)
一樓餐廳安排社交活動和其它商務。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是餐廳的常客。木鑲板、簷口線板、壁柱,以及扁平的柱子都漆上中性牛油色。窗簾挑選柔和藍色調,讓觸及天花板的大型窗戶,多份優雅情懷。壁爐三面方框和壁爐上緣層架,採用細緻的藕荷色(藍加灰色)的意大利大理石製成。角落的內嵌式層板餐櫃展示餐廳所需物品。(J.H. Smith/Cartio提供)

此外,1750年所增建的宴會廳(The ballroom)和宵夜室(the supper room)成為總督府的招待處。音樂家演奏鋼琴和大鍵琴(harpsichord)替聚會帶來歡樂。宴會廳內的「暖爐器」讓室內保持溫暖。整體色調的靈感來自英國王室。穿過巴洛克風格、有三角楣飾的房門後是宵夜室。

這張照片是宴會廳,1750年和宵夜室(the supper room)(位於門後方)一起增建完成,作為總督府的招待處。音樂家演奏鋼琴和大鍵琴(harpsichord)替聚會帶來歡樂。右邊的「暖爐器」讓室內保持溫暖。整體色調的靈感來自英國王室。穿過巴洛克風格、有三角楣飾的門後,即為宵夜室。(J.H. Smith/Cartio提供)
這張照片是宴會廳,1750年和宵夜室(the supper room)(位於門後方)一起增建完成,作為總督府的招待處。音樂家演奏鋼琴和大鍵琴(harpsichord)替聚會帶來歡樂。右邊的「暖爐器」讓室內保持溫暖。整體色調的靈感來自英國王室。穿過巴洛克風格、有三角楣飾的門後,即為宵夜室。(J.H. Smith/Cartio提供)

夜幕低垂,總督府的接待會持續進行著,此時通往宵夜室的門會打開,這裏是英國人用來吃宵夜之處。宵夜室沐浴在明亮綠色色系的空間裏,房門上方還裝飾著東方寶塔曲線的三角楣飾,增添些中國風元素。

由於總督府的屋簷非常陡峭,因此在屋頂加裝欄杆和扶手,避免造訪遊客發生危險。另外,靠近屋簷下方處可見一排對稱小窗戶。北方立面精緻的門廊和三角楣飾的增建,銜接主建物到花園,展現出1750年總督府的王者氣質。

總督府的屋簷非常陡峭,屋頂有加裝欄杆和扶手,避免造訪遊客發生危險。另外,靠近屋簷下方處可見一排對稱小窗戶。北方立面精緻的門廊和三角楣飾的增建,銜接主建物到花園,展現出1750年總督府的王者氣質。(J.H. Smith/Cartio提供)
總督府的屋簷非常陡峭,屋頂有加裝欄杆和扶手,避免造訪遊客發生危險。另外,靠近屋簷下方處可見一排對稱小窗戶。北方立面精緻的門廊和三角楣飾的增建,銜接主建物到花園,展現出1750年總督府的王者氣質。(J.H. Smith/Cartio提供)

位於主建物屋頂的穹頂塔樓,賦予總督府特別意義,在當時也是一種流行設計,主要讓光線可深入房屋中心。單樓層拉長延伸至花園的建物,即是1750年增建的宴會廳和點心室。花園布置整齊,而除了總督府正門的主要街道以外,到處都是綠意盎然。

位於主建物屋頂的穹頂塔樓,賦予總督府特別意義,在當時也是一種流行設計,它讓光線可深入房屋中心。單樓層拉長延伸至花園的建物,即是1750年增建的宴會廳和宵夜室。花園布置整齊,而除了總督府通往主要街道(照片左上角)以外,到處都是綠意盎然。(J.H. Smith/Cartio提供)
位於主建物屋頂的穹頂塔樓,賦予總督府特別意義,在當時也是一種流行設計,它讓光線可深入房屋中心。單樓層拉長延伸至花園的建物,即是1750年增建的宴會廳和宵夜室。花園布置整齊,而除了總督府通往主要街道(照片左上角)以外,到處都是綠意盎然。(J.H. Smith/Cartio提供)

花園格局傳統正式,花圃線條對稱均勻。中央花圃兩側有五至七呎高的松樹,以固定的間隔排列在花園裏,營造出空間深度。相同規律延續至後方的柵欄柱,柱頂有翁形裝飾。

花園格局傳統正式,花圃線條對稱均勻。中央花圃兩側有五至七呎高的松樹,以固定的間隔排列在花園裏,營造出空間深度。相同規律延續至後方的柵欄柱,柱頂有翁形裝飾。(J.H. Smith/Cartio提供)
花園格局傳統正式,花圃線條對稱均勻。中央花圃兩側有五至七呎高的松樹,以固定的間隔排列在花園裏,營造出空間深度。相同規律延續至後方的柵欄柱,柱頂有翁形裝飾。(J.H. Smith/Cartio提供)

花園最後方有「花園迷宮」,是住在總督府期間的大人小孩,享受戶外活動之處。

「花園迷宮」在花園最後方,是住在總督府期間的大人小孩,享受戶外活動之處。(J.H. Smith/Cartio提供)
「花園迷宮」在花園最後方,是住在總督府期間的大人小孩,享受戶外活動之處。(J.H. Smith/Cartio提供)

原文:The Governor’s Palace at Colonial Williamsburg: Witness to the Birth of Americ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