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民間有許多關於「黑矮人」的傳說。最近,澳洲的一個考古隊與台灣合作,在台灣東部山區的小馬洞穴群中發現一具女性殘骸,認為這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黑矮人」。

這一考古發現於10月4日發表在《世界考古學》(World Archaeology)雜誌上,題目為「台灣黑矮人和史前東南亞:小馬洞穴群的新發現」。

經碳14測定,這具殘骸生活在6,000年前,與先前科學家在小馬洞穴群中挖出海洋貝殼測定到的時間相似。以前,科學家們曾在小馬洞穴群中挖出石鎚、鵝卵石工具和由石英和海洋貝殼等做成的細料石器。而骸骨獨特的蹲式埋葬方式,與中國南部和東南亞在舊石器晚期其它狩獵採集墓葬相匹配。

科學家們在分析其頭骨時發現,頭蓋骨纖細、乳突小、枕肌附著區光滑、額骨垂直且抬高,及下頜基部的光滑輪廓,該個體被確定為成年女性。他們將這副成年女性頭顱大小和樣子與一些古代的人種進行比對,發現跟現在生活在南非聖安達曼群島的聖人(San)和菲律賓的尼格利陀人(Negrito)頭顱較相似。DNA比對也顯示,她與非洲同一時期的部份人種相近。 

此外,科學家們還找到殘骸的股骨,長約35厘米左右,這與菲律賓的女性尼格利陀人(Negrito)「小黑人」最大的股骨長度相吻合,因為紀錄中記載該地區的女性股骨長度為35厘米至37厘米。雖未找到完整的骨架,但科學家們還是依據股骨推斷出該名女性的身高大約在139厘米左右。

另外,科學家還根據傳說描述「黑矮人」的樣子,發現與16世紀西班牙人對於東南亞和安達曼群島的尼格利陀人(Negrito)「小黑人」描述很相似,因為他們特點是身形矮小、皮膚黝黑和頭髮捲曲,與台灣傳說中的「黑矮人」較相像。

傳說中的台灣「黑矮人」很神秘。他們經常被說成是一群住在偏遠山區,身材矮小、皮膚黝黑,會巫術、舞蹈、種植和醫術的種族。在部份原住民傳說中提到,「黑矮人」傳授給他們技術,但長期騷擾部落的女性,最終被當地部落消滅;但也有原住民部落將「黑矮人」視為祖先或曾經通婚的對像。

不只在原住民部落中有關於「黑矮人」的傳說,在清朝與日本統治時期(1895年至1945年)的漢人中也有類似傳說。研究人員從歷史紀錄中大約找出近260個關於原住民部落對於「黑矮人」的詳細描述。

過往科學家們根據傳說推論「黑矮人」可能是一個比當時的南島語族(原住民)存在更早且更古老的種族後裔,而台灣是南島語族群的故鄉,數千年來有許多原住民在這裏生活,直到1620年代先後被西班牙人和荷蘭人佔領,以及之後中國明清時期漢族定居到此改變了台灣。清朝時期有紀錄顯示,這些深色皮膚的種族的語言與其他「南島族群」不同。

此次考古發現似乎可以證實台灣傳說中「黑矮人」這個古老族群的存在,但無法解釋這個族群過往到底發生甚麼事情,為何最終完全消失了。另外,也無法確定「黑矮人」抵達台灣之前在哪裏生活。也許他們曾在菲律賓、婆羅洲或亞洲大陸的其它地方生活過。@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