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幾則新聞,將中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FDI)問題搞得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我們且看且評論。
其一,官方數據打架
9月19日,中共商務部網站發布數據:2022年1-8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927.4億元人民幣(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折合1,384.1億美元,增長20.2%)。
按商務部數據,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基數已經很高(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493.6億元,同比增長14.9%),今年中國經濟風雨飄搖(二季度,官方數據中國經濟同比增長僅為0.4%),居然再創新高,實在令人驚訝。
更驚訝的是,8月5日,中共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顯示,上半年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1,496億美元,比商務部1-8月的數據還要高出一些。那麼,那個數據才是真實的呢?
其二,歐盟對華投資趨勢在變
9月21日,中國歐盟商會(EUCCC)發布《歐洲企業在中國的立場文件 2022/2023》,稱中共將防疫清零等政治目標放在經濟目標之上,清零「不靈活」且「不一致」,令75%歐洲公司受害。報告指中國的「可預測性、可靠性和效率都在降低」,而且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它的未來變得越來越不確定。在過去的四年裏,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的大部份來自少數幾家大公司,而其它公司則將其中國業務置於觀望狀態。
9月14日,美國經濟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發布的報告也指出,歐洲在中國的投資日益集中於少數幾家大公司。近年來幾乎沒有新的歐洲企業選擇進入中國市場,較小的歐洲企業也不願意接受在中國投資不斷增長的風險。榮鼎集團的數據顯示,來自歐盟和英國在新工廠和其他設施上的所謂綠地投資大幅下降。今年上半年,這些投資降至略低於20億美元,而去年上半年為48億美元。
中國歐盟商會文件靠近西方國家的官方立場。例如,9月15日結束的G7貿易部長會議,東道主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稱,與會各國同意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採取更一致和強硬的立場。他表明德國對華的天真立場已不復再,他們不會容許像以前重視貿易而輕視社會或人道標準的模式重現。而歐中全面投資協議的凍結,也深刻影響著歐洲國家對華投資格局。
其三,美企對中國樂觀情緒降至歷史新低,逾半數推遲或取消在華投資
8月29日,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發布調查報告表示,中共清零控制措施已經取代了惡化的中美關係,成為美國公司考慮在華營運和投資的頭等挑戰。約96%的受訪公司受到中共防疫措施的負面影響,超過一半企業暫停、推遲或取消了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只有51%的受訪企業對未來五年中國業務前景表達了一定程度的樂觀,比例遠低於去年的69%和10年前的近九成。近四分之一受訪企業在過去12個月將供應鏈中的部份環節移出中國,這個比例比2021年有了很大成長。此外,比較中國當前與3年前的經商環境,83%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現在沒有以往樂觀,這個佔比與去年相比增加24個百分點。
6月進行的這項調查(其調查對象是117家USCBC成員企業,多數都是在中國經營超過20年、總部位於美國的大型跨國企業),與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5月9日發布的調查是一致的。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4月29日至5月5日期間展開,共有121家在華美資企業參與,所有企業都表示受到這一輪疫情下中工防疫政策的影響。近六成(58%)的企業已下調2022年度營收預期,超過一半(52%)的企業表示在華投資計劃被推遲或已計劃減少投資。
對比歐美報告,可以發現兩者相互印證,都對中共防疫政策和中國經商環境持懷疑態度。而且,美企已有一定程度的外流(根據中共商務部公布的2020年外商直接投資,其中來自美國的額度比10年前減少23.8%)。
其四,台資逆勢流入,亦有流出
台灣金管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市櫃台灣公司(股票在外流通企業)對大陸投資「死灰復燃」。截至上半年,投資規模達到1,129億元新台幣。比較而言,上市櫃企業在2018年全年累計投資中國的規模為1,839億元,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的2019年起大減至117億元,疫情爆發的2020年縮小至僅8億元,2021年略增至170億元。
今年大陸封城、乾旱、缺電,台資為何逆勢流入呢?有台灣學者認為,台商在中國的設備更新,不至於讓對中投資規模出現如此大的增長,會不會有些台商不做本業,危機入市對中國房地產進行摸底式投資,想進場撿便宜?當年,「六四」之後,就有很多台商趁外資離開時進入中國,享有中共提供的補貼優惠。
不過,大陸經營環境日益惡劣,留在大陸的前景已不如以往樂觀。台灣金管會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上市櫃公司中國大陸投資利益僅2,038億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減少392億元,減少了16.1%。相比之下,上市櫃公司在海外市場投資獲利(不含大陸),今年上半年大賺達6,248億元,為歷年最高紀錄。
而據半年報揭露,上市公司到今年第二季底已處置大陸子公司累積投資金額達1,664億餘元新台幣,較去年底的1,466億元,半年大增近200億元,全年估將改寫中美貿易戰來的處置新高紀錄(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上市公司處置速度加快,2019年淨增211億元,被視為上市公司第一波西進處置撤資潮)。
這樣,一方面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加快處置中國子公司,顯示台資對大陸呈兩極分化態勢。
三點推論
外商直接投資數據都在中共手中,外界難得其詳。本文根據上述歐盟、美國、台灣的情況,試作如下推論。
第一,中共官方統計使用的「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指標,沒有反映出外商投資企業終止營運、資產折舊以及撤資等情況(國際上通用的是「外商直接投資存量」指標),誇大了中共對外資的吸引力。
第二,外商的投資效益並不一定優良。請看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929.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935.3億元,下降14.5%。比較之下,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116.5億元,只下降7.1%;而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370.6億元,竟同比增長8.0%;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347.3億元,也增長3.2%。由此可見,外企在華經營狀況與環境遠不樂觀。
第三,外資對投資中國呈兩極分化,除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共綑綁了的企業外(主體應是在華跨國公司),大量外企已經、正在或將要撤出中國。而中共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數據,商務部和國家外匯管理局之間在打架,其真實性值得懷疑。
大紀元首發#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