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所羅門群島通知美國,它已暫停外國軍艦的港口訪問,等待對有關此類訪問的現行協議進行正式審查。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奧利弗‧亨利號(Oliver Henry)和英國海軍的斯佩號(HMS Spey)受到該公告影響,他們負責監管南太平洋水域的國際捕魚活動。而美國仁慈號醫療艦(USNS Mercy)不受禁令限制。

該項聲明是在所羅門群島和中共簽署大幅擴大兩國軍事和安全合作秘密協議的幾個月後宣布的。該協議還允許所羅門群島政府在需要時向中共尋求安全和軍事力量以平息國內動盪。

上述兩個事件,再加上一些其它值得關注的事態發展,凸顯了中共在南太平洋地區日益增長的外交和經濟影響力,這為澳洲和美國敲響了警鐘。

中共在南太平洋的戰略是甚麼?這對美國及其太平洋盟友有甚麼安全影響?

大洋洲(太平洋諸島嶼)的地緣戰略意義

南太平洋地區,通常被稱為大洋洲(Oceania),大約佔世界表面的15%,大約是美國大陸面積的三倍。它由14個主權國家和7個領土組成。它包括大約3萬個不同的島嶼和環礁,從南美洲延伸到西澳洲,北至夏威夷和關島。該地區居民約有1300萬人。

雖然澳洲和紐西蘭是南太平洋國家,但它們通常被排除在大洋洲的地理範圍之外。

大洋洲橫跨澳洲與美國,是美國、澳洲、日本和南韓之間的主要海上航線。更重要的是,美國與澳洲和紐西蘭的跨太平洋光纜,以及連接這些國家與北方的東亞國家的光纜,都經過大洋洲。

該地區在陸地和海床上及海床下都有豐富的礦產。儘管近二十年來中共一直在不懈地捕撈,但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的海洋蛋白質資源。

中共軍事戰略家經常將中共在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的主要地緣戰略目標描述為控制環繞中國大陸的三大島鏈。這三大島鏈構成了一系列海軍咽喉,使對手能夠阻斷中共的海上貿易並削弱其經濟。

第一島鏈是從千島群島經日本、台灣到菲律賓,再到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它與東海和南海的東部邊界接壤。

截圖中顯示的是第一島鏈,攝於2021年9月23日。(截圖來自Google地圖)
截圖中顯示的是第一島鏈,攝於2021年9月23日。(截圖來自Google地圖)

第二島鏈是從日本延伸至馬里亞納群島,包括美國在關島的關鍵基地西加羅林群島,延伸至新畿內亞西部,形成菲律賓海的東部海界。

第三島鏈是從阿留申群島東部延伸到夏威夷,穿過太平洋中心到達美屬薩摩亞、斐濟和紐西蘭。

雖然中共軍事戰略家經常提到島鏈,認為中共必須控制前兩個島鏈,以確保其海上通道,理想情況下,控制第三個島鏈以阻止美國海軍力量向西太平洋的投射,但三大島鏈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它最早是由美國國務卿約翰‧科士打‧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在1952年提出的,作為「遏制」蘇聯和中共戰略的一部份。

大洋洲橫跨第二和第三島鏈。

過去二十年來,中共在大洋洲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06至2021年間,中共通過贈款和「軟」貸款的混合方式對外提供了15億至20億美元的援助。這些貸款被用於資助各種基建項目,包括從所羅門群島的新體育場到到斐濟的橋樑和新畿內亞的公路。儘管中共當局慷慨解囊,但它只是大洋洲的第三大捐助國。

澳洲仍然是對外援助規模最大的國家。在過去十年中,它為8738個項目提供了70多億美元的資金。由於澳洲和美國的援助有時是以實物和服務的形式提供的,其價值並不是很精確,因此這些統計數據是經過一定程度的換算得來的。

2021年度,中共與大洋洲的雙邊貿易額達到53億美元。中共已超過澳洲,成為大洋洲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所羅門群島是中共在該地區最親密的盟友,其貿易額的46%來自中共。此外,中國企業還進行了27.2億美元的直接對外投資,其中許多是國有企業。

雖然中共對大洋洲的介入相對較晚,但該地區的華裔社區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前。這些社區在當地經濟中舉足輕重,而且往往支配著零售和批發貿易的關鍵領域。

反華情緒經常假借反政府抗議的名義時不時的在國內引發暴亂,例如2021所羅門群島首府霍尼亞拉(Honiara)的騷亂。

這些暴亂導致霍尼亞拉的華人企業遭到焚燒和搶劫,並造成四名所羅門群島華人死亡。不僅在大洋洲,而是在整個東亞地區,對華裔社區經濟成功的怨恨一直是一種不常見但持續存在的現象。

該地區特別容易受到外部壓力的影響。這些國家大多由地勢低洼的島嶼組成,自然災害風險很大。這些國家都是小國,通常是偏遠國家,位於長達數千哩的海上航線的盡頭。

儘管它們的人口很少,但可用的土地面積也小。特別是人口的迅速增長,導致過度擁擠的問題日益嚴重。

旅遊業的GDP的佔比從圖瓦盧的相對微不足道,到所羅門群島(旅遊業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佔10%,到斐濟(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的佔近40%。儘管其差異很大,但旅遊業是大洋洲的一個關鍵產業。

與郵輪相關的旅遊業也成為一個重要因素,2019年約有150萬郵輪遊客到訪該地區。大洋洲的大部份遊客來自澳洲和紐西蘭,少數來自美國。

大洋洲的旅遊業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封鎖的嚴重影響,包括澳洲的大規模封鎖,仍未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

結果是,湯加在過去十年中一直處於違約邊緣,而基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巴布亞新畿內亞、薩摩亞、湯加和圖瓦盧被認為處於嚴重的財政困境。

2020年1月6日,基里巴斯(Kiribati)總統塔內蒂‧馬茂(Taneti Maamau,中)在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講話。(Mark Schiefelbe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2020年1月6日,基里巴斯(Kiribati)總統塔內蒂‧馬茂(Taneti Maamau,中)在聽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北京的一次會議上講話。(Mark Schiefelbe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和東帝汶在財政上更加穩定,但仍面臨壓力。

中共在南太平洋的野心

北京當局以「「一帶一路」倡議(簡稱BRI)基建項目的名義,一直在尋找機會,發展大洋洲的航空和海洋基礎設施。西方的軍事分析家認為,這些項目具有商業和軍事雙重用途。

2018年,中共為瓦努阿圖桑托島的一個主要港口開發項目提供資金的提議引發了澳洲的強烈抗議,隨後項目被瓦努阿圖叫停。

幾年後,中共提出修復新畿內亞馬努斯島二戰時期的港口設施,但被美澳聯合提出的港口現代化建議所取代。中共的另一項提議是租賃所羅門群島的整個圖拉吉島,這是二戰中激烈交戰的地方。

2021年,北京方面提出資助一項改造基里巴斯坎頓島簡易機場的研究。這個現在很少使用的戰略簡易機場位於美洲和亞洲之間大約一半的位置,在遠程商用飛機出現之前,它一直是跨太平洋航空公司航班的主要加油站。該提案的狀態尚不清楚。

在外交方面,北京當局一直尋求的就是將台灣與大洋洲國家隔離開來。直到2019年,14個大洋洲國家中有6個承認台灣。同年,所羅門群島和基里巴斯放棄了對台北的外交承認。馬紹爾群島、瑙魯、帛琉和圖瓦盧仍然與台灣和中共保持外交關係。

2022年4月,所羅門群島不顧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的強烈反對和抗議,與中共簽署了一項意義深遠的五年協議。

最終協議沒有公布,但此前洩露的一份草案披露,經所羅門群島政府批准,中共海軍(PLAN)可以停靠港口並進行補給。它還能夠在整個所羅門群島過境和中途停留。

其它條款包括允許中共使用其警察和軍隊「保護中國人員和所羅門群島重大項目的安全」,以及為當地警察提供防暴裝備和安保流程的培訓。目前尚不清楚該協議是否也適用於保護所羅門群島華人。

北京和霍尼亞拉方面都否認該協議為中共在該地區建立永久基地鋪平了道路。而實際上,中共不需要一個永久基地來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作用。

準入協議和持續的輪換部署——就像美國和日本在菲律賓、中共在柬埔寨所做的那樣——提供了永久的軍事存在,同時仍然允許各方否認它是一個永久的軍事基地。

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共海軍的艦隊已經發展到355艘,超過了美國海軍的規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艦隊。中共當局已宣布計劃到2025年將海軍艦隊增加到420艘,到2030年增加到460艘。然而,至少有一項對未來中共海軍力量的估計預測,到2030年底,中共海軍戰艦可能達到560艘。退休海軍上校吉姆‧范奈爾(Jim Fanell)在美國海軍學院的播客上對中共海軍的發展和能力進行了分析。

包括未計入海軍的海警局艦艇在內,目前中共海軍的艦艇數量約為571艘。

中共海軍571艘艦艇中有309艘是海警局的汽艇和海岸巡邏艇。一般來說,這些船舶的工作航程小於500哩。然而,中共海軍在901型和903型補給艦上投入了大量資金。與海外基地相結合,這種再補給能力為中共海軍提供了重要且快速增長的遠洋作戰能力。

在過去十年中,中共海軍艦艇已在全球範圍內運行,包括波羅的海、地中海、加勒比海、阿拉伯海、日本海和菲律賓海等主要海域。此外,中共的遠洋作戰能力正在持續快速增長。雖然美國海軍仍保持著顯著優勢,但其優勢正被中共海軍艦艇數量及其再補給能力的持續增長以及美國海軍預算削減和艦艇陳舊等因素逐漸削弱。

要想向西太平洋有效投送部隊以及確保其穿過第一和第二島鏈的各個卡口的海上通道,就需要有多個區域基地配合,特別是在大洋洲,並繼續擴大中共海軍的再補給能力。

這就是為甚麼北京當局的「一帶一路」計劃及其對海上基礎設施的重視引起了華盛頓的擔憂的一個原因,即這些設施表面上是民用和商業用途,但也可能作為軍民兩用設施,並將大大擴大中共海軍作戰範圍。

今年5月,中共外交部長王毅訪問了八個大洋洲國家,與三個國家進行了遠程會晤,並在斐濟蘇瓦主辦了第二輪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議,顯示出了北京當局在南太平洋的野心。

2022年5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在斐濟首都蘇瓦與斐濟總理法蘭‧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Leon Lord/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5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左)在斐濟首都蘇瓦與斐濟總理法蘭‧拜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Leon Lord/AFP via Getty Images)

王毅出人意料地提出一個全面的建議,即「中國-太平洋島國共同發展願景」,呼籲中國與大洋洲國家制定「海洋空間規劃」,全面發展該地區的海洋生態經濟。

除了擴大來自中國私營公司和國企的投資以及北京當局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之外,中共還提出了新的安全部署,期待網絡安全合作,擴大中國電信公司華為在建設和維護當地通信和互聯網基礎設施方面的影響力,並加強中共警察和軍隊/安全部隊在國家和地區層面為當地警察和軍隊訓練提供裝備和支持。

該提案還號召在整個大洋洲建立一個由北京當局資助的孔子學院網絡,提供數千個在中國進修的獎學金名額,以及任命一名中國駐該地區特使,並建立若干高級別外交論壇。

北京方面提議的洩露版本和中國媒體的報道表明,該倡議的長期目標是在中國和大洋洲國家之間建立一個共同市場。

擬議的全區域經濟和安全框架未能得到大洋洲國家的支持。會後,北京當局發表了一份「關於與太平洋島國相互尊重和共同發展的立場文件」,其中提出了擴大中共在該地區作用的15項建議。

然而,王毅的努力並非完全沒有結果。薩摩亞、基里巴斯和紐埃同意加強與中共「一帶一路」的合作。此外,王毅在訪問期間簽署了52項單獨的的雙邊協議,包括一項傳聞中的提議,即基里巴斯向中國漁船開放鳳凰群島保護區(PIPA),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保護區。PIPA世界遺產的面積大約相當於加利福尼亞州的面積。

2022年5月2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和薩摩亞總理費亞梅‧納奧米‧馬達法(Fiame Naomi Mataafa)在阿皮亞出席兩國協議簽署儀式。(Vaitogi Asuisui Matafeo/Samoa Observer/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5月28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和薩摩亞總理費亞梅‧納奧米‧馬達法(Fiame Naomi Mataafa)在阿皮亞出席兩國協議簽署儀式。(Vaitogi Asuisui Matafeo/Samoa Observer/AFP via Getty Images)

對中共南太平洋戰略的回應

正如所預料,中共在南太平洋的外交和經濟舉措引發了美國、澳洲、紐西蘭的擔憂,並引發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

拜登政府已宣布計劃在基里巴斯和湯加開設大使館,增加對該地區的財政援助,並計劃任命一個太平洋島嶼論壇特使。美國還推出了印度-太平洋繁榮經濟框架。美國還宣布了重新開放關閉近30年的駐所羅門群島大使館的計劃。

美國還派遣了幾個高級外交代表團與大洋洲領導人會晤。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了該地區,成為36年來首位訪問斐濟的美國國務卿。副總統卡馬拉‧賀錦麗(Kamala Harris)影片出席了太平洋島嶼論壇,公布拜登政府的太平洋戰略。

2022年2月12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左)在斐濟納迪出席與斐濟代理總理艾亞茲‧賽義德‧凱尤姆(Aiyaz Sayed Khaiyum,右)的會晤。(Leon Lord/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2月12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左)在斐濟納迪出席與斐濟代理總理艾亞茲‧賽義德‧凱尤姆(Aiyaz Sayed Khaiyum,右)的會晤。(Leon Lord/AFP via Getty Images)

6月,拜登政府宣布發起「藍色太平洋夥伴」倡議,這是一個包括澳洲、紐西蘭、日本和英國在內的政府間組織,旨在增進與大洋洲國家的經外關係。

新任命的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在5月22日被任命後對該地區進行了三次訪問。澳洲總理阿爾巴內塞(Anthony Albanese)也訪問了大洋洲,7月14日出席了在斐濟舉行的地區會議,並闡明澳洲的「鄰里優先」政策。他還承諾提供更多財政援助,並計劃建立一所培訓太平洋島嶼安全部隊的學校。

紐西蘭總理雅辛達‧阿登(Jacinda Ardern)對中共在大洋洲的野心表示擔憂。她出席了斐濟峰會,並承諾擴大財政援助和一項新的氣候倡議。

儘管在數十年的「善意忽視」之後,大量外交活動凸顯了該地區對美國及其地區盟友的重要性,但迄今為止,對該地區幾乎沒有採取實質性行動。

美國、澳洲和紐西蘭仍然是大洋洲首選的發展和安全合作夥伴。如果需要以削弱與美國和地方盟友的傳統關係為代價來增進與中共的關係,大洋洲的許多國家對此會猶豫不決。

另一方面,中共政府已經明確表示,確保其海上通道的安全是其戰略政策的一個關鍵目標。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中共在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擴大海軍力量,同時削弱美國在大洋洲的實力和外交影響力。

中共的財政援助、貿易、投資以及北京當局在收編當地精英方面的成功,為中共實現其目標提供了相當多的工具。鑒於大洋洲對中共長期安全目標的重要性,該地區將繼續成為北京當局外交的重點。

大洋洲正在成為中美競爭的另一個舞台。

作者簡介:

約瑟夫‧V‧米卡列夫(Joseph V. Micallef) 是一位歷史學家、暢銷書作家、聯合專欄作家、戰地記者和私招股權投資者。他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學位,並且是意大利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傅爾布萊研究員。他一直在多家電視台和媒體機構擔任評論員,並撰寫了多本關於軍事歷史和世界事務的書籍。他的最新著作《在不透明的未來中的領導力》(Leadership in an Opaque Future)即將出版。米卡列夫還是著名的葡萄酒和烈酒評委,並撰寫了一本關於蘇格蘭威士忌的暢銷書。

原文:China’s South Pacific Gambit: The Strategic Challeng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