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同大陸通關,港府以「逆向隔離」與大陸談判,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大陸反應「非常正面」,希望很快可有突破。不過大陸政府以上的立場,同約兩周前的消息不一致,期間有親共議員甚至建議,邀請大陸官員來港督導「逆向隔離」實行,以釋除大陸疑慮。有學者批評,現時的防疫政策根本不會有意義,「只是不能與國內那種不理性的政策有抵觸」。

陳國基昨日(28日)說政府的目標,一直是恢復同大陸及海外通關,並提到同大陸商討時提出「逆向隔離」,即是要入境大陸的人先在香港隔離,再到大陸,以及儘快增加同大陸的通關名額,大陸方面反應非常正面。有消息指特首李家超將在星期三(31日)出發,訪問廣州和深圳,或會同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會面,並在翌日返港,有政界人士期望此行能就「逆向隔離」達成進展。

在大陸仍然堅持「動態清零」下,現時港人往大陸,要在大陸的「健康驛站」隔離7日,再加3日的居家檢疫。由於大陸的「健康驛站」位置有限,每日陸路入境配額只有2,000人。民建聯早前建議為加大名額,香港市民到大陸前可「逆向隔離」,即先在香港的隔離設施隔離,再「閉環」過關到大陸,不使用其的「健康驛站」,再在大陸居家檢疫。

但是早前親共網媒《巴士的報》刊登博客文章,指大陸政府對「逆向隔離」「高度謹慎」,對能否達到「完全安全」仍有保留。不過有立法會議員在本月17日的前廳交流會反而提出,可同大陸採用同一體內抗體水平(CT值)標準到入境者身上,並於實行前由大陸方面派人來港檢視機制。

大陸中通社19日報道,民建聯5月提出「逆向隔離」,到8月仍然未落實,「信任仍是關鍵」,並引述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指,目前的難處是要說服中央,認可「逆向隔離」方案安全,不會帶疫情到大陸,並使中央了解港人到大陸的迫切需要。

到日前,商界(第三)界別議員嚴剛更稱,大陸同香港兩地監管不一,建議實行「逆向隔離」時,邀請深圳或廣東省的防疫官員或防疫工作人員「共同監管」,「若能將兩地防疫流程銜接起來,也能夠擴大過關名額」。

親共議員倡大陸派人來港督導「逆向隔離」大陸政府反應成疑

特區政府先後推出不同的政策,以求同大陸通關,但至今未成事。2021年12月10日,為配合粵港澳三地通關,「為日後有序恢復大陸與香港人員正常往來作好準備」,政府預先啟用「港康碼」系統,分為紅碼、黃碼及綠碼3種,判定顏色的標準與廣東省的「粵康碼」對接。但是在2022年初,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通關不了了之,70萬人提交個人資料啟動帳戶後,至今仍然未有所用。

到新政府上場短短不足兩星期,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為同大陸恢復通關,即宣布「安心出行」實名制,倣傚大陸強推「健康碼」,並稱推行時間「越快越好」。惟計劃在隨後一周內,經特首、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發出的不同言論後,短短幾日間,盧改變其當初在傳媒和防疫記者會上的講法,變成「安心出行」實名制並非優先考慮。

到8月初,政府放寬海外抵港人士檢疫到「3+4」,在與大陸或海外通關兩者之間選擇後者。李家超當時稱,香港和國際接軌,以及與大陸通關之間沒有矛盾,尊重大陸7天酒店檢疫和3天醫學監察的要求,並在不加大大陸疫情風險的情況下儘量減少過關的不便,但在取得共識前不會透露細節。

陳國基昨稱,放寬海外抵港人士「3+4」檢疫後,入境旅客人數已經翻倍。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反駁,陳稱入境旅客倍增,「其實憑常識都知道是不盡不實的說法」。他解釋數字可能是真,「但顯然不是訪港旅客增加」。當6、7月熔斷機制放寬時,出境旅遊的人數增加了很多,不少人都要在9月前回到香港。鍾說據他所知,有一些過去兩個月到英國旅遊的朋友,當8月12日回港檢疫期改為「3+4」後都提早回香港,認為這才是過去一段時間所謂旅客人數大增的原因。

鍾劍華又稱,政府現時的防疫措施,做法是自相矛盾,「一方面放寬來港易名額,由1,000人增加到1,500人;另一方面又在近日感染人數上升的情況下,說要停止面對面授課,又限制宴會人數,這些根本都是做一些對抗疫毫無意義、沒有效果的工作」。

他續指,「如果那些隔離政策有效,就不會去到今日9,000幾(每日確診)」,並表示社區上已經有很多傳播鏈,認為現在這些做法,根本不會有意義,「只是不能與國內那種不理性的政策有抵觸」。他又批評,「所謂逆向隔離,只是換湯不換藥。就算有效果,也不會太大」。

放寬入境同時 收緊本地防疫措施 專家批評收緊社交距離「沒有意義」

政府因應近期確診個案增加,日前公布收緊防疫措施,包括規定昨起出席8人以上的宴會活動時,顧客必須於24小時內進行快速抗原測試並出示陰性結果,才可進入餐飲處所,並且會給予食肆7天的適應期。另外政府會維持部份已收緊的居家隔離準則,確診者若有同住家人屬高風險人士,如長者、長期病患、嬰幼兒等,確診者必須送往社區隔離設施隔離;至於70歲或以上未曾接種新冠疫苗或只接種一劑疫苗的確診者,則會被送往專為長者而設的社區隔離設施。

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卻批評,政府在疫情指數級增長下進一步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是「沒有意義」,反而建議除非感染後有症狀,尤其在住院時,否則不應檢測。不過他們均認為要通過加強疫苗通行證要求,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他們又指,「隨著本地病例數量增加,收緊邊境檢疫要求是不合邏輯的」。

傳媒人陳志雲在其網台節目稱,基於病毒的特性,根本無法阻止擴散,「是8,000還是一萬宗個案根本沒有甚麼大的意義」,反問為何特區政府不好好參考其它地方,如何面對這場「似乎打極也打不完的仗」,認為關鍵不是控制傳染,而是提高疫苗接種率,防止重症及死亡,並使已經接種的人生活復常。@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