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風球「馬鞍」已遠離本港,天文台昨早近9時一度表示即將改發三號強風信號,9時20分隨即宣布改掛三號風球,惹來不少「打工仔」不滿,有人批評天文台沒有預告一個具體的時間,令其大失預算。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要精準說明哪一分鐘「落風球」有難度,他們會儘量預告一個準確的時間,亦會考慮在溝通和預告的表達上做好些。

天文台昨早近9時表示即將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其後在9時20分正式宣布改發三號強風信號,不少市民要急忙乘車上班,有巴士站排起長龍。有網民在天文台Facebook專頁批評昨早的預告與以往不同,沒有預計何時改掛三號風球,質疑「為甚麼不按照以前做法,早點講一個實質時間改掛呢?等打工仔多點準備」,「其實講定一個時間,幾時轉三號那麼難嗎」,「多謝天文台,香港人又要上演『我真係好鍾意返工』。重點是現在下樓都未有巴士,巴士9時半才開車」。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表示,早上5時45分,天文台已預告將於9至11時改發三號風球。她強調,有關信號只是考慮風力變化,只有確定風力減弱至低於烈風程度才能改發三號風球,但颱風不確定性大,預告時會有2小時的緩衝。

她指,要精準地說哪一分鐘「落風球」有難度,而且風力減弱的過程中會「上上落落」,天文台會一直檢測風暴的情況,儘量預告一個準確的時間,方便市民大眾的出行安排。她又說,會考慮在溝通和預告的表達上做好些。

天文台指馬鞍移動速度較快
及路徑有偏移

天文台在最新的「天氣隨筆」指出,電腦預報模式早前預料「馬鞍」路徑較大機會靠近珠江口一帶,但「馬鞍」最終採取較為偏西的路徑移動,與香港的距離亦較預期遠。昨早8時許,本港多處風力曾短暫上升,長洲更達烈風程度,9時後風力迅速減弱,其後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天文台又指,由於馬鞍的移動速度較快及路徑有偏移,與其相關的風暴潮出現時間略早於天文漲潮,對水位的影響較預期低,昨日早上約7時鰂魚涌潮汐站錄得的2.7米高的水位,較正常潮水位高0.5米左右,但低於預期的3米。

市民對天文台安排看法不一

記者下午訪問多位市民,他們對天文台的安排和決定反應不一。

對於「馬鞍」來去匆匆以及天文台事先張揚的安排,市民余先生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原本已計劃趁打風放假休息一下,所以不需急於落波後趕返工,故對他未有太大影響。他表示「馬鞍」走後外間竟然天朗氣清,順便可出外走走。

他形容「馬鞍」不算太強,感覺上只有昨晚較似打風,現實並沒有出現如坊間早前誇張的講法,像2017年的「天鴿」威力一樣。天文台昨日在大多數市民放工的時間發八號風球,以及在大家上班前落波。他直言:「我諗本身想趁打風放假嘅人嚟講,的確有啲sad(悲傷),但冇辦法,它(馬鞍)走得真係快嘛。」

市民梁先生回看「馬鞍」的風速及其它數據,指相比起過往的八號波,馬鞍風力不算太強。他接受訪問時剛剛放工,早上只上班約兩小時,「今日真係返又唔係,唔返又唔係」。他批評天文台今次整體的決定「唔係咁好」。「天文台決定落波嘅時間有點倉卒,唔鹹唔淡咁。」

市民梁先生批評天文台今次整體的決定「唔係咁好」。(麥碧/大紀元)
市民梁先生批評天文台今次整體的決定「唔係咁好」。(麥碧/大紀元)

他認為,天文台凌晨通知市民將於上午9時許落波,這會令市民趕返工的時候比較尷尬。他又指,既然天文台得悉「馬鞍」於清晨6時後開始逐漸減弱,「既然早知道馬鞍嘅風速快及將離港,理應可再早一啲通知市民。」

市民林先生表示,因昨日未有出門,故不太了解外面情況,但他感到「馬鞍」並不太強,整體街道上未見有被強風破壞的情況。惟天文台決定昨日傍晚掛波,早上落波,他認為可能為了方便市民放工和返工等問題。但他不諱言,無可否認今次天文台決定掛波和落波的空間較往時短,「天文台同市民之間會否能有更好嘅協調呢」。林先生又表示,自己並不是上班一族,所以不用跟打工仔爭交通工具上班,「馬鞍」襲港對他來說未有太大影響。

對於今次天文台的安排,是否有地方需要改善?林先生直言,每一件事情發生後都有值得檢討的地方,需從中汲取教訓加以改善。他續指,天文台的每一個安排及決定,皆應為了讓市民在打風前作準備、在打風後安排自己工作而定,認為當中要取得平衡,其實並不容易。◇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