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間「心悸」、「氣促」,甚至「心律不正」?若自認年紀大,忽視平時身體發出的異常警號,都有可能釀成中風、心臟病等致命疾病。香港健康基金會與演員練美娟協同製作喜劇短片,輕鬆介紹「心房顫動」的病徵及沿伸問題,並提出新一代抗凝血藥治療法,降低心臟病、中風等風險。

「心房顫動」的病徵難以察覺,以至患者多年都未曾發現。常見症狀包括心房長期不規則且快速跳動、胸部突然撲動如受重擊般(心悸)、疲倦、頭暈、呼吸短促等。

片中娟媽(練美娟飾)出現「鬼食泥」(說話不清不楚)、「鬼揞眼」(一時看不到眼前物)等症狀,但她並沒有多加重視,直至醫生多番追問才發現「屙夜尿」(晚上去廁所)、「小便有泡」等症狀可能反映更大問題。

若不理會這些徵狀,嚴重的「心房顫動」有機會引致心臟衰竭、中風、腎衰竭等心、腦、腎併發症。正如「鬼食泥」有可能是中風先兆,「屙夜尿」亦有可能反映腎功能受損等。

腎病科專科馮振雄醫生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的腎功能會隨時間下降,一旦到末期腎衰竭則須接受洗腎甚至換腎等療法。

心臟科專科王國耀醫生表示,心房顫動患者心跳快速,令心臟供血量不足,容易有氣促、心悸甚至呼吸困難的感覺;心律亦會變慢,造成心房血液凝結血塊,引起血栓,嚴重者則會引起心臟病、心臟衰竭及中風。

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教授表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若心房顫動引致腦血管阻塞,會導致「缺血性中風」。他說,一旦出現口齒不清、半身乏力等「小中風」症狀,將大機會復發,發生「大中風」,嚴重則會導致永久性昏迷、死亡、長期臥床等。

老人科專科陳漢威教授表示,中風風險有一個指標,若符合年齡大於75歲、有糖尿病、女性等指標則中風風險越大;研究亦顯示四成心房顫動患者患有糖尿病。

如對自己身體異樣抱有疑問,請查詢主診醫生。@

------------------
🎥【動紀元】每日有片你睇:
https://bit.ly/3PJu3tg

☑️ 登記會員享專屬服務: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 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