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每個移民生活的畫卷展開,都是一部不凡的歷史。而加州亞凱迪亞市(Arcadia)槍店老闆劉先生(David Liu)的移民經歷和故事格外精采動人。

家族三代移民四地,三次都是為了躲逃中共。在與中共交互共存的歷史節點重要關頭,三代人都以良知和民族大義為重,放下顧慮,為挽救民族和他人生命而盡個人最大之力。

此次劉先生與大紀元記者的訪談對話,是在他的槍店進行的。威嚴、健談而又不失幽默的劉先生願與華人朋友分享其家族及個人經歷的部份片段:

槍店老闆David Liu先生近照。(David Liu提供)
槍店老闆David Liu先生近照。(David Liu提供)

爺爺密使身份 說服吳佩孚書「永不投日」信

劉先生的爺爺出生在清朝末年。飽讀詩書的他在國民政府時期曾任要職。1949年在國共戰爭接近尾聲時,劉先生的爺爺堅拒不撤退,要留在大陸與中共決戰。

然而,為了保存實力和人才,蔣介石親派專機,將他的爺爺和家人接到台灣。全家人的移民生涯從登上飛機的那一刻開始。

在此之前的抗日戰爭中,蔣介石為了動員各方力量抗日,派人與各路軍閥交涉。劉先生的爺爺作為國民政府的特使被派到吳佩孚的身邊。與吳佩孚三天三夜的閉門長談,終於讓吳佩孚向國民政府寫下了「永不投日」的親筆保證信。

因為吳佩孚也飽讀中華古卷,加上為官清廉,從此與劉先生的爺爺成為至交文友。直到他爺爺去世,家裏的供堂都擺放著吳佩孚的畫像。

劉先生的爺爺去台灣後的生活非常低調,從來不向後輩說甚麼,也不讓後輩人藉助上一代的光環。據劉先生母親回顧,那時,生活周邊的很多人都是歷史的名人。與他們每天摩肩接踵的生活就像在演繹著流動的歷史。

帶動大陸致富 六四槍下救人

沒有藉助爺爺的光環,劉先生的父親這一代移民到了香港。家族的第二次移民,趕上了當時香港對全球開放的繁榮市場。劉先生的父親很快在香港繁榮的商業圈中脫穎而出。

在香港成功的經歷和充足的資金,讓劉先生的父親乘上了大陸改革開放的早班車。八十年代初,一批富裕的港商帶著資金到中國投資辦廠,帶動了中國大陸的早期富裕。劉先生的父親就是這批港商中的其中一員。

不到十年,劉先生家族在大陸的工廠就風生水起。解決了2萬人的就業問題。每月創造的淨產值約2,000萬美元。除了經營熱銷的消費電子產品,如收音機、電話、電腦等,還生產玩具。僅玩具一項產品,就為國家創造年值一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當時許多工廠為了更方便做生意,先後搬到了劉先生家的企業旁。他們家的企業也帶動了周圍房地產、餐飲、小商店的繁榮。

鑑於劉先生家族企業如此的貢獻,有很多中共要員紛紛前來。不知是為了傍上港商裝點門面還是為了對企業的長久管控,這期間他們被一些政客邀請為座上賓。劉先生當時才15歲,但他記得人生的第一杯白酒——茅台酒,是中共軍隊裏兩個相當重要級別的要員敬致的(劉先生不願公開透露其姓名)。

然而,這第三次的移民之路卻並不像他們在香港經歷的那麼順暢。

1989年6月,席捲全國的學生運動如火如荼展開。對學生開槍的傳聞已越來越真切迫近。在許多港商聞風紛紛撤離之際,劉先生的父母卻「單刀赴會」,從香港乘飛機飛往大陸。飛機上除了劉先生的父母,沒有第三位乘客。飛機降落機場時已經全部戒嚴。當時那位酒桌上敬茅台酒的中共軍中高層官員親自給機場打電話讓其為劉先生父母放行。

下飛機第一件事,劉先生的父親拿起電話,撥打給了那兩位軍中要員,說服他們一定不要向學生開槍。第一位要員沉思良久沒說話;而另一位要員沉默了許久後,向劉先生父親保證一定不向學生開槍。在那些日子裏,這第二位軍中要員為了不向學生開槍,一直稱病不出。

而那個第一位軍中要員,在以後的歲月裏卻充當了中共陣營裏極左的先鋒,從此劉先生的父親與其斷絕了來往。

在歷史緊要關頭的另一個城市(劉先生不願透露具體名稱),劉先生朋友的父輩、當時擔任中共軍中能調兵遣將的重要將領,正籌劃著怎樣幫助學生去打擊那些鎮壓學生的軍隊。就在軍隊鎮壓的當天,當這位將領舉起電話準備下令出兵幫助學生時,站在他身邊的警衛小兵馬上舉起槍,頂在這位將軍的腦袋上——原來,中共早已派遣了小卒安插在這位重要人物的身旁。

據劉先生回憶,他當時在香港電視裏看到那個屠殺學生的畫面時,一直忍不住地流淚,他覺得那一刻,是老天在檢驗人們良心的時刻。

捨棄資產身後事 踏上旅途赴美國

六四之後,在大陸一百多畝規模的大廠雖然還繼續運轉,但一切好像越來越被官方收緊。雖然是年創產值10億元人民幣,但劉先生覺得背後的怪事和「婆婆」越來越多起來。當最後銀行用貸款等方式收緊時,劉先生意識到這是要把他們逼走了。

這時的劉先生,已經從美國留學回大陸管理家族的企業。看著用20年青春歲月扶植起來的企業就要與自己失之交臂,劉先生莫名地難過。他的難過不僅因為自己,還因為那些工人們。

這些民工從全國各地湧來工廠,手拎一個塑料桶,背著簡單的行囊,一下火車或汽車就開始了工廠的勞作。經過幾年打拼,錢包能夠鼓起來回到家鄉買房買地。而現在遣散,他們又將何為呢?

劉先生想起了母親和外公的對話:「母親曾跟外公說,共產黨說『不拿人民的一針一線』。」外公回答說:「你說得對,它是不拿一針一線,但它要拿你的所有財產和性命。」

經過反覆的權衡和思考,他決定不再與虎謀皮,捨棄財產全身而退。但在資產的處置上,他不願意讓某些機構白白吃掉,他更願意交給當地讓一方民眾受益。在智慧的運作下,300多條生產線全部無償留給了當地。

雖然第三次移民從香港是帶著財富來,兩袖空空去,但劉先生認為這次的撤退是諸葛亮36計的走為上計。如果與馬雲這些人的現況比,當年自己的這個撤退是明智俐落的。

篤信佛法的劉先生認為,在大陸的失敗像一次修行。他從中領悟了人生得失的原理和自由的重要。然而,當從大陸再度回到香港,香港已經今非昔比。

看到香港自由的漸行漸遠,劉先生決定做第四次移民。7年前,他來到了曾經留學時熟悉的美國。這裏的一切讓他重新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他在亞凱迪亞杭挺頓大道開設了自己的槍店。他說,華人應該珍惜美國這塊自由的土地,如果這裏再被踐踏,渴望自由的華人已無處可去。

眼下,劉先生的槍店生意紅火,他的美國故事正在繼續……◇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