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迫使德國政府改變能源政策,同時各黨派政治家也意識到,對華政策同樣面臨改革。基民盟德國國會對華問題工作組日前開會,決定終結默克爾長期執行的親華路線,而德國政府也已經做出了不同姿態。

基民盟主席:必須重新思考德國和歐盟的對華政策

7月6日,基民盟(CUD)國會對華問題工作組開會,討論了新的對華政策,尤其是德國在能源方面如何能更加獨立。基民盟計劃,將討論結果納入該黨新的基本方案之中。

據報道,繼華為之後,第一批中國公司將開始為德國能源網提供軟件。對此,基民盟呼籲,必須阻止這個情況發生,以保護德國關鍵的基礎設施安全。

主持會議的基民盟副主席、上屆聯邦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對德國《商報》表示,「通過疫情問題我們看到了,在對華問題上,我們必須更有主權意識。」他要求德國和歐盟就對華政策達成一致。

其實基民盟主席梅爾茨(Friedrich Merz)今年4月已經發表過類似看法,表示要與該黨前領袖默克爾分道揚鑣。梅爾茨當時表示,受烏克蘭戰爭影響,「我們必須重新思考德國和歐盟的對華政策。」鑒於德國經濟對俄羅斯和中國的嚴重依賴,他表示,德國「必須儘快並且明顯減少」這種依賴性。

梅爾茨談到台灣問題時表示,「中國對台灣進行軍事威脅,而我們必須把價目表列出來。」以便讓中共領導人明確,入侵台灣帶來的高昂經濟及政治代價,從而打消這個念頭。

拒為福士汽車擔保 對華政策出現轉機

長久以來,默克爾推行親華政策,她主張與北京建立友好的商業關係,為德國經濟打開中國市場,而安全和人權對這位前總理來說是第二位的。幾十年來,西方國家一直幻想,通過貿易實現變革:只要德國在中國銷售足夠多的汽車,北京遲早會向西方價值觀開放。

在這種政策的鼓勵下,德國的汽車財團,從福士到寶馬、奧迪、奔馳都前往中國開發市場。這些大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逐步達到總銷售額的40%,甚至50%。

德國經濟月刊《資本》(Capital)的專欄作家奇瑟莫(Bernd Ziesemer)6月中旬在該期刊網頁上一篇文章中寫到:汽車財團嚴重依賴中國,危害德國經濟。

這位作家分析說,從俄羅斯的問題上,人們已經看到,與獨裁國家做生意,最終會付出多大代價。意昂(Eon)、巴斯夫(BASF)這些能源及化工財團的例子就在眼前,而涉及中國問題,牽扯的是另一個行業——汽車行業。一旦出問題,勢必殃及德國經濟。而中國獨裁統治,尤其是在侵犯人權的問題上,與俄羅斯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5月底,德國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已經朝另外一個方向邁出了第一步。政府以新疆人權問題為由,駁回了福士汽車投資中國的擔保申請。福士汽車必須獨自承擔30億歐元的投資風險。

這是德國政府第一次以人權為由,拒為本國企業投資國外提供擔保。有分析認為,政府在鼓勵企業從中國轉移到其它市場,這標誌著對華政策的分水嶺。#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