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今年上半年出售的土地數量僅為2021年同期的一半,這顯示了在房地產開發商遭逢重挫之際,中國地方財政也受到了嚴重威脅。然而,知名分析師認為,中國房地產信貸危機造成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日經亞洲評論》周四(7月7日)指出(超連結),根據興業證券本周公布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地方政府出售了1.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2,118億美元)的建房土地,同比下降55%。
土地出讓金是中國地方政府最大的非稅收收入來源。在中國,土地出讓指的是地方政府將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權出租給企業,這對區域經濟至關重要。
《日經》指出,2021年土地出讓金佔地方政府收入的41.6%左右,若將土地產生的稅收一併考慮在內,這一數額還會增加。
由於中共堅持「清零政策」,地方政府不得不為大規模COVID-19測試和零星的封鎖付出高昂代價。經濟增長放緩和全國範圍內的退稅計劃也侵蝕了財稅收入,使地方財政更是雪上加霜。
野村控股的分析師在上周五的一份說明中寫道,最近的Omicron感染潮和土地銷售銳減「可能導致政府資金缺口高達6萬億人民幣」。
「一些地方政府官員告訴財新網(Caixin)的記者,他們的工資已經被削減了。」《日經》表示。
2022年上半年,資金短缺的私人房地產開發商被限制投資,使中共國有企業繼續主導土地市場。
房地產諮詢公司「中國房產信息集團」(CRIC)在上周五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目前,在中國前50家購買最多土地的房地產公司之中,國有企業佔了73%。
購買最多土地的公司,如萬科集團、中海地產和華潤置地,都是國有企業。除這些國企之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s)也在很少有開發商願意出價的城市購買土地。
LGFV是地方政府設立的建設公司,可發行債券為地方建設提供資金,近年來中國地方政府已大量依賴LGFV籌款。有分析認為,這種交易不能產生真正的收入,因為這些土地只是從政府的一個部門轉移到另一個部門。
據彭博社報道(超連結),知名中國經濟分析師朱夏蓮(Charlene Chu)表示,她認為對中國房地產信貸危機來說,苦難才正要開始。她曾揭露了中國金融系統的隱性風險,吸引許多投資者關注。
在中共當局全面打擊房地產的過度槓桿後,中國恒大集團和其他開發商已拖欠了大量債券。朱夏蓮估計,「有30家公司已經違約,總負債約為1萬億美元」。
朱夏蓮說:「在這些違約事件發生的過程中,我們才剛起步,結構調整通常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朱夏蓮認為,隨著失業率上升,中國的個人可能開始拖欠房地產貸款,這可能出現更大的風險。
「房地產行業死氣沉沉,幾乎沒有增長,過去(這個產業)曾僱用了大量的人力,還有諸如傢俬、家居用品、電子和電器的下游產業」,朱夏蓮說,「所有這些都受到了房地產放緩的影響。」
她說:「我們需要牢記中國不斷下降的人口統計數據。」
「勞動年齡人口,也就是真正的房地產消費群體,在2015年達到8.01億人的頂峰,從那時開始,已減少了2,000萬人」,她說,「我認為,它是拖累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