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七一」前夕疫情回升,連續2日單日確診個案逾2,000宗,其中Omicron亞型新變異病毒株BA.4或BA.5的源頭不明個案持續增加。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預料,疫情趨勢仍會緩緩上升,而且隨著時間2個病毒品種會逐漸成為本港主流病毒株,不過難以推算時間,「我希望沒那麼快吧,但問題似乎是將發生於香港。」

本港昨日(30日)新增2,358宗確診個案,連續2日單日確診個案逾2,000宗,其中有28宗懷疑屬於BA.4或BA.5的新變異病毒株,9宗源頭不明。衛生防護中心相信社區已出現傳播鏈,亦會存在爆發風險。不過,翻查香港大學有關「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數據,波幅偶有上落,但未超越2.0水平,截至6月23日最新病毒繁殖率為1.611。

曾祈殷今日接受香港電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預料,本港疫情趨勢仍會緩緩上升,而且預示隨著時間發展,2隻Omicron亞型新變異病毒株BA.4或BA.5佔整體確診比例將會不斷增加,並慢慢成為主流病毒株。

他再援引美國疫情指出,當地6月初2隻亞型新變異病毒株佔整體確診總數仍維持在約10%左右,但到6月底已升到35%至40%,亦即每個星期都有10%增長速度,故此印證2種病毒比其它新變異病毒株擁有相對高傳染性,呼籲市民小心,尤其在社交距離放寬後,現時聚會機會顯著增加。

不過,他亦承認,本港情況仍與美國有些不同之處,例如本港仍有若干社交距離措施及口罩令等等,並不是將所有防疫措施拆牆鬆綁,故此覺得未必會如美國一般每周提升10%,但仍認為2種病毒將會慢慢上升。他說難言2種病毒何時才會成為主流病毒株,「我希望沒那麼快吧,但問題似乎是將發生於香港。」

曾祈殷又表示,不論BA.4或BA.5均具有「免疫逃逸」反應,即使完整接種疫苗,或因曾受感染取得中和抗體,仍有可能會遭病毒「突破」造成二次感染。不過,他也坦言,對於上述情況的人來說,病徵仍然輕微,患者未必察覺,除非是每天慣性地進行快速測試,否則很難做到追蹤源頭效果。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日前在一個網上研討會提到,本港現時疫苗接種率非常高,加上大量市民曾受感染,認為已有足夠條件讓疫情變成「風土病」。他亦已向政府建議下一季度開始,市民可於室外毋須佩戴口罩,不過冬季病毒相對比較活躍,加上是流感高峰期,故此室內、室外仍須佩戴口罩,只有運動期間可獲豁免。

對此,曾祈殷質疑如何定義「室外」,如果是指郊區猶可斟酌,但是仍然需要視乎人流,例如沙灘及郊野公園等附近人群較為擠擁,就要再作考慮。至於能否讓疫情當成風土病,他沒有作正面回應,僅稱「不只香港可考慮成為風土病,隨著時間經過,全球都已將疫情當成季節性流感病毒一般。」@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