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科書近期被篡改,揚言「香港不是(曾經的)殖民地」;以及政府任由殖民地時代的香港象徵——珍寶海鮮舫自生自滅,都被視為否定香港殖民地歷史的舉措。有時事評論員認為這場轉變,會進一步發展成更改殖民時代留下的街道名、拆走維多利亞女王銅像等等洗擦殖民歷史的行動。
香港時事評論員劉細良指出,中共和香港特區政府這場「洗擦殖民地歷史運動」,背後是試圖簡化香港1997年前的歷史為英國人壓迫華人,並進一步收回由香港以往殖民地身份衍生的「次主權」和國際地位,再包裝市民擁有的權利為「一切源於《基本法》」。
查洗擦殖民地歷史象徵、「次主權」問題,與官方就《基本法》的宣傳,以至這場篡改殖民地歷史和政治敘述的風波,可追溯至2000年代的拆除歷史建築事件。
珍寶海鮮舫現於南海海面翻覆,命運成疑。劉細良在網台節目「三不館」中,提到海鮮舫是殖民地時代西方的「東方想像」及「East meet West」(東西方在此相遇)的代表。
從1960年代開始,香港被西方遊客視為東方傳統和西方文明交匯的地方,由此吸引遊客。位於香港水面的海鮮舫,即成為香港象徵,亦是西方對香港普遍的印象,但香港特區政府無制訂政策去保育海鮮舫。
他認為這種「不作為」是政治決定,認為殖民地的事物「不馨香」,而政府不試圖去挽救海鮮舫,是香港的悲哀,涉及港府試圖塗改、磨滅自己的歷史。
磨滅殖民地歷史 改變香港「次主權」
查民間對殖民地歷史的保育,始於2006年的保衛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免因中環填海工程拆卸的運動。當時「80後」社運人留守皇后碼頭絕食,以求不遷不拆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
該兩座碼頭在1950年代先後建成,皇后碼頭及其相連的愛丁堡廣場,為歷任港督到港履新,以及英女王到港上岸,並接受官式歡迎的地方,非常具有歷史價值。不過,當時的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即使面對反對意見,仍堅持必須清拆。
在爭議中,當局將碼頭定為「一級歷史建築」,而非法例上不可清拆的法定古蹟,最終於2007年將皇后碼頭拆件,置於大嶼山的政府爆炸品倉庫,待日後重置。
林鄭月娥2009年曾經表示,決定在中環新填海區的9號和10號碼頭之間重置皇后碼頭,恢復其碼頭功能,約在2013年完成。不過,皇后碼頭至今仍未重現,港府亦再無提及,事件恐怕已不了了之。
「去殖民地化」陰魂不散
劉細良提到,事實上殖民地的象徵,早於2000年代起已陸續消失,現在雖然未有更改有殖民地色彩街道名稱的計劃,但「去殖民地化」的建議,之後見於香港街邊50多個由英治時期已存在,鑄有英國王室徽號及王冠標記的舊郵筒上。
在1997年中共接收香港後,原本紅色的郵筒被漆成綠色,與大陸的郵筒一樣。2015年,香港郵政指以上在郵筒的標記「不合宜」,又可能引起市民混淆,計劃覆蓋標記並拆除部份舊郵筒。不過建議引來保育團體反對,可幸計劃暫時仍無下文。
「去殖民地化」及否定香港曾作為英國殖民地,如今從論述上走入教科書。在最新經政府審批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教科書中,敘述香港在1997年前並非「殖民地」,而是由英國實行只擁有治權的「殖民統治」。
中國政府自稱從未放棄香港主權的說法,被學者批評為篡改歷史。政府官員亦揚言「香港以前不是殖民地,回歸之前都不是」,又批評是主權移交前坊間市民的理解有落差。
香港歷史學家楊穎宇早前表示,當局是以篡改教科書中,抹去香港曾作為殖民地的歷史,去否定香港的殖民地身份有權按二戰後聯合國的安排,尋求獨立的事實。
劉細良在網台節目中進一步提到,現在發生的變化,不止是洗腦教育如此簡單,而是透過香港不是殖民地的論述,收回由香港以往殖民地身份而衍生的「次主權」和國際地位。
中共刻意否定 香港「次主權」和國際地位
查香港是否有「次主權」的討論,最沸沸揚揚的一次,為2010年馬尼拉人質事件後。當時時任特首曾蔭權直接致電菲律賓總統,但對方未有接聽。
之後大陸評論員阮次山批評曾蔭權,作為中國屬下的特別行政區首長,僭越身份直接聯絡菲律賓總統是「不對等」。
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隨後發表文章,指香港擁有「國家賦予其領土在個別範疇有主權能量」的次主權,曾蔭權的舉動符合「次主權」。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親共人劉兆佳其後宣稱「次主權」論,與「港獨」、「削弱中國政府的對港主權」等論調,隨後相關的公開討論終結。
劉細良認為,香港的「次主權」體現於能夠以獨立身份參加國際組織。查《基本法》第151條,定明:「香港特別行政區可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單獨地同世界各國、各地區及有關國際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簽訂和履行有關協議。」
《基本法》第152條則定明香港參與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和會議的辦法。「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可派遣代表,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的成員,或以中央人民政府和上述有關國際組織或國際會議允許的身份參加,並以『中國香港』的名義發表意見。」
據政府資料,香港在不少國際組織獲得成員資格,始於1997年前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時。香港現時以獨立身份參與不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有60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海事組織、東南亞中央銀行組織等。
以國家為單位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方面,香港現參加37個,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電信聯盟、海牙國際私法會議、世界銀行、萬國郵政聯盟等。另外,在體育領域,香港可以獨立組隊參加奧運會、世界盃等國際賽事。
重溯歷史 虛構一切源於《基本法》
香港正因為殖民地的歷史和地位,帶來可以獨立參與國際事務的身份。查現時香港仍然持續參與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中,參加時間最長的為1877年開始參與的萬國郵政聯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
香港現時可以「單獨地」參與國際組織,保持1997年前在國際上的地位,獲《中英聯合聲明》及《基本法》確認。
不過劉細良認為,「洗擦殖民地歷史運動」意圖將1997年前的歷史全部當不存在,定性殖民地管治全部都是壞的,不值得尊重、贊成和討論,繼而將香港的歷史定於1990年《基本法》頒布之後。
企圖將一切好處歸於因為《基本法》賦予香港人有選舉權、國際地位,「一切源於基本法,是中共授予你的」,這種論述是與殖民地年代長大的港人完全不同的認知。
查政府早於約10年前,已經推出一系列廣告,帶出「一切源於基本法」的論述。當時的廣告,講述源於《基本法》,香港及市民可以「有選擇職業的自由」、「出入境自由」、「以『中國香港』身份參與奧運」等。
當時即引來大專學者質疑是「洗腦廣告」,珠海學院新聞及傳播系講師林靜潔2013年在《蘋果日報》撰文,批評廣告的講法混淆事實,質疑當時《基本法》才實施15年多一點,卻被說成是一切的根源。
她寫到:「難道權利、自由,我們以前沒有,要有了《基本法》才有嗎?營商自由,英治時期沒有嗎?出入境自由,不是從來都有嗎?」她也指出,「我們過往享有的權利,97後繼續享有,我們該慶幸此等權利沒有被剝奪,但《基本法》沒剝奪的,就等同『源於基本法』,邏輯欠奉」。
楊潤雄將主管文化 因染紅教育有功
據劉細良分析,中共的歷史論述中,會形象1949年前的民國時代很慘,是由中國共產黨打救中國人民。香港亦一樣,中共刻意訛稱香港人在殖民地統治下很慘。
因為被人佔領,香港人只能委曲求全,直至到1997年中國強大,收回主權就開始賦予香港人民主選舉,改變香港整個政治發展論述。
劉細良解釋,中共「不要再說以往殖民地時代的選舉,講甚麼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彭定康政改方案,那些全部當不存在,那是殖民地管治的東西,全部是『衰格野』(品性不好的行為)」,繼而開動宣傳機器在學校中洗腦,講述殖民地生活如何痛苦等等。
他確信,共產黨就是從文化歷史入手,再到政治、群眾組織工作。來屆政府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就是要監控電影電視、教科書、藝術展覽,有否所謂的殖民地論述、政治不正確的東西,由現任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負責,是因其「在教育染紅中做出成績來」。
劉細良預計中共及港府將來會將用在教育的方式移用在文化領域,否定殖民地歷史就從教科書開始,與大陸發起政治運動的方式十分相似,一切都「不是偶然」。
移風易俗「從娃娃抓起」 否定西方核心價值
劉細良更表示,中共經常將香港的問題歸咎於眷戀殖民地,認為是由英治時代開始「埋地雷」,例如爭取民主普選、彭定康方案等,故現在要將中國模式強加於香港身上,之後更要徹底打倒和否定以往西方的一套。既然殖民地長大的一代不能改變,就以大陸的方法「從娃娃抓起」。
他預計將來教授的香港史是中共版本,講述香港被英國強佔實行殖民管治,香港人繼而被英國人壓迫,華人受歧視,英資在香港搜刮民脂民膏,然後就是改街名,講西方價值全部都是壞的,再符合大陸「七不講」,否定西方核心價值的運動。
按大陸的歷史經驗,劉細良預計這場政治洗擦運動會遍及香港每一個人,包括從政的人會出來「打倒昨日的我」,說英治時代如何地不堪,否定以往自己在殖民地時代的工作、角色、表現,將正面全部改做負面,「你唔過關就冇得撈」(你不過關就沒得幹)。
他舉例指,曾經屬泛民主派後來歸順中共的湯家驊,早前已發表文章稱「殖民地時代看電影要唱英國國歌、觀眾要起立,今天不用了」的虛假陳述,就是其中例子。◇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