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兩個月封城,上海6月1日宣布解封,聲稱復工復產,但在管控區的企業仍然不能復工,當地居民仍須接受常態化核酸檢測。然而一場為了「清零」的嚴格封城,令國民、企業為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紛紛預備或已實行後著。有學者分析,大陸市民經歷封城事件後,會開始思考極致的行政操作對其生計的影響;外資會認為於中國搬到的風險極高,自然會以風險較低的地方替代。

推崇上海生活港藝人歷封城後返港

香港藝人蔡少芬3月曾在大陸綜藝節目中表示,已舉家移居上海一年,並大讚當地生活便利,網購可以直接送上門,外出又有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方便又實惠。她感慨上海生活「好得沒得再好了」。然而蔡少芬經歷封城後,已經舉家搬回香港,其上海住所本月中由房屋中介招租。

3月起一場封城,上海物資短缺,市民為自救,除了購買黑市高價食物,還通過以物易物獲得自己想要的食物。蔡少芬丈夫張晉4月21日曾在微博貼出蔡少芬的多張照片,並配文道:「她開始種菜了!」。親共傳媒《香港01》報道時,更表示「可能因早前上海實施封城,糧食短缺,物價暴漲,考慮到未來的生活,Ada(蔡少芬)同張晉一家才決定搬返香港。」

嚴格封城引發國民討論「潤」熱潮

嚴格的封城,上海市民、支援抗疫的義工以至基層幹部叫苦連天,《四月之聲》影片收錄他們的哀嚎與民怨,更有多宗因為防疫措施導致無法看病,甚至失救死亡的事件。與此同時,大陸網上引爆「潤學」討論。「潤」是英文“run”(跑)的普通話諧音,代表移民,是近年大陸網上興起的詞語。大陸「知乎」網站一則「網絡用語『潤』是什麼意思」的問題,去年10月提出後,至今已被瀏覽超過900萬次。回答的人當中,不乏分享移民方法、心得。

BBC中文6月訪問的多名上海人,明言封城引發他們和身邊的人有「潤」的意欲。報道中一名上海的文字工作者Eileen表示,封城期間搶食物、病人無法看病。她在被關3個多月後「夢醒」,加上健康碼、每3天要驗核酸等安排,令她感到過去大家都被假象掩蓋,身邊的朋友也討論起「潤」。

另外,有從事資產管理的人士指,在其客戶中「不是超級有錢的人」,在上海封城後亦有意「潤」,「他們認為人文環境越來越有壓迫感」。

大陸市民調查移民次數大增

據「新唐人電台」報道,上海封城期間,大陸網民查詢「移民」的數據大增。據一份被標註為「百度檢索移民熱搜」的資料顯示,從3月28日到4月3日,關於移民海外的關鍵詞檢索較以往增加數十倍,甚至有時超過百倍。其中,加拿大、美國和澳洲是三大熱門國。4月3日,中共宣布清零政策不動搖之後,微信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天搜索移民的整體指數上升440%,單日搜索量達到5,000萬人次,視頻相關來源也暴增1455%。

百度關於「移居加拿大條件」的搜索量衝到第一名,環比上漲高達2846%,「出國哪裡好」的搜索量位居第二,增加2455%。不過這波「移民搜索潮」傳出後,大陸網上各大平台已不再提供該關鍵詞的指數和搜尋趨勢。

《紐約時報》中文網報道一名在北京的金融技術工作者稱,感覺整個國家走向極端,不單上海疫情,認為其他情況下政府也有絕對權力,以與自己完全相左的意見去決策,「覺得這一點很可怕,讓我覺得沒有必要待下去」。

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指,無論上海還是其它地方封城,造成的結果就是經濟活動被打亂。不過整體而言,「很難講會對人民的心態有無影響」,他說從上海的情況可以看出,有人會開始思考一個如此強烈的行政操作,對他們的生計造成的影響,所以有人離開上海,但是規模多大,暫時未能清楚評估。

外國企業避風險轉移業務

除了民間的討論,上海封城後外國企業亦選擇減少在大陸投資,並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其它地方。

以美國蘋果公司在大陸的生產為例,由於中共的「清零」政策已打擊其出貨及供應鏈,故將部份在大陸的生産轉到越南。《日經中文網》報道,蘋果公司逾九成的產品在大陸生產,中共的防疫措施令工廠在4月起停產影響出貨,預計公司在4至6月因此減少收入最高達80億美元。

蘋果公司其中一個主要的生產基地位於上海,由於工廠在4月初緊急停產,美國、日本的「MacBook Pro」交貨期延遲兩個月到7月初,報道形容晶片短缺本已經影響交貨期,中共的防疫措施更令情況雪上加霜。

《日經中文網》月初報道指,蘋果公司iPad組裝的主要生產線亦在大陸,鑑於中共的防疫措施造成供應鏈混亂,為保供應鏈安全,部份生產線正移到越南。另外,蘋果亦要求尤其位於華東以外的生產基地的零件供應商,協助增加庫存,以保供應鏈穩定。

嚴格防疫阻礙外資向中國投資

美國駐北京特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上周四表示,在疫情大流行之前,上海地區有40,000名美國公民,但「很多人已經回家了」。他又指,中共嚴格的「清零」政策,包括旅行限制和全市封鎖可能會延續到明年,正在阻礙美國和歐洲對中國的投資,目前尚不清楚日益「咄咄逼人」的中共政府將把中國經濟帶向何方。

上海美國商會本月調查顯示,上海嚴格封城「清零」後,133間在上海的受訪美國企業中,包括64間消費品和服務業企業,及69間製造業企業,逾九成下調今年的營收預期,當中有四分之一企業預測少兩成,更有企業稱已縮減投資計劃。調查亦指,只有兩成七受訪的消費品和服務業企業,已全面復產復工。另外有兩成六受訪企業正加速本地化中國供應鏈,但同時轉移全球產品的生產到中國大陸之外。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的聲明表示,上海在應對疫情時,應回歸支持商界的思維。在較早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言人道格·巴里(Doug Barry)對《美國之音》說,中國的「清零」政策是商業信心的主要阻力,製定備份計劃是企業必須準備的事。

學者:中國獨自脫鈎

上海封城「清零」,外資覺得在中國大陸的投資保障影響如何?鍾劍華認為封城很影響跨國企業的信心。「因為穩定性不能估計,即是成本風險會上升,投資於中國的機會成本亦都更大,風險更高,自然會找一些風險比較低的地方作替代。」

鍾劍華分析,跨國企業的物流計算「是以日計,甚至是以小時計」。中共的措施如此打亂生產程序,令他們損失很大,對全球生產線造成很大的窒礙,「所以他們起碼部份轉移,都是很正常。」

他又指,封城的影響不單是相關企業,連貿易、保險及貨運產業都受到損害。「他們的貨輪及貨機及相關流程的操作,全部都計到很盡,中國在清零政策下『野貓式』的封城,無異於割斷與正常世界的運作。大家一齊都有事的時候,大家都要付出代價啦。」但當西方社會逐步恢復,中國獨自脫鈎,其他國家不是沒有替代選擇。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搜刮民脂民膏

上海封城後,中共突然提出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資深銀行家吳明德早前分析,與上海無法負責的中國GDP增長目標有關。

吳明德表示,李克強說今年的中國GDP增加5.5%,但綜合不同渠道的經濟學者、統計師、從事經濟分析的人的說法,上海封城一天就不見100億人民幣,一個月就不見了3,000億人民幣,已佔全中國GDP 2.6%。中共為填補這個數字,所以想到統一市場,想將資源重新集中後由共產黨支配,配合其「內循環」,「就是所有的民脂民膏都給了我,由我統一來分配。」

吳明德解釋,中共過去幾年從科技股、教培股到地產股,逐個板塊玩弄於股掌,「叫作真正的權貴資本主義,也叫國家資本主義,其實到最後就是黨的資本主義,黨把持所有的一切」。不過目前上述的錢加起來還是不夠用,「就要想民間的東西了」,「再下一個層次,叫作中型企業、小型企業,那些多數都是民企,把他們的錢拿來。」他估計,當地方省市與民企有關聯的,中央都全把持後,習近平在二十大前的政治上就可穩定,「拿著大水龍頭射不射出去呢?就視乎你聽不聽話。」@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