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公元七七二~八四六年),字樂天,是唐代有名的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詩語言通俗、明白流暢,在風格上自成一體,世稱「元白體」。 他長於各種詩體,特別是敘事長詩,其中「長恨歌」和「琵琶行」是其代表作,對後世影響極大。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價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字句解釋

伐薪:砍柴。

燒炭:用結實的木柴(通過不完全燃燒而)燒成木炭,供人們冬天取暖用。

南山:即終南山。

蒼蒼:頭髮蒼白。

營:謀求。

轍:車輪壓出的痕跡。

敕: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直:義同「值」,價值。

中唐時期,宦官專權,連宮中物資的採購權都抓了過去,名為「宮市」。本詩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宮市」的本質,對專權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的鞭撻,並以其正義、感人的力量而成為唐詩中千百年來萬口傳誦的名篇。

解 釋

賣木炭的老頭啊,自己在終南山中砍柴燒成木炭。

他那被煙火熏黑的臉上沾滿灰塵,

兩鬢頭髮蒼白,十根指頭漆黑一團。

賣了木炭得到的錢用來做甚麼呢?

那是身上衣服和口中食物的來源。

可憐老頭子身上穿著單薄衣衫,

怕木炭賣不出價錢,反倒願意天寒。

昨晚下了大雪,城外積雪深一尺,

今早駕著炭車,結冰路上留車跡。

拖車的牛睏了,人餓了,太陽已老高,

停車在都市南門外的泥中歇口氣。

兩匹馬兒翩翩飛馳而來,是誰啊?

原來是穿著黃衣白衫的宮中官吏。

他們手拿文書口稱是皇上的命令,

牽著牛吆喝著掉轉車頭向北駛去。

滿滿一車木炭,足有一千多斤啊,

宮中使者把車趕走,哪管你痛惜!

他們把半匹紅紗和一丈長的綾綢,

掛在牛頭上就充當一車炭的價值!

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頭了,還要到山裏去砍柴來燒木炭,其艱苦可想而知。嚴冬的天氣,自己身上衣服單薄,難以禦寒,卻希望天氣再冷些、再冷些,因為那樣木炭或許可以賣個更好的價錢!老天爺讓他如願了:一夜晚就下了一尺深的大雪。當他一大早就趕著牛車在結冰的路上顛簸著緩行時,他的心中該懷著多大的希望啊!親手燒出一窯一窯的上好木炭,一年的衣食就指望著這一車木炭了。

可是,就當他從清晨走到中午,好不容易把一車木炭運到都城南門外的集市時,卻從天而降似的來了兩個皇宮中派來「宮市」的使者,轉眼間就把一車木炭強行運入宮中去了。他們象徵性的把半匹紅紗一丈綾掛在牛頭上算作買炭錢,就把可憐的老頭子打發回去了。老頭子想些甚麼、說些甚麼,詩人沒有說。但有一點很明白:老頭子拿著那半匹紅紗一丈綾是沒法度過一年的苦日子的!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價願天寒」,至今讀來還催人淚下。它把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為民振臂一呼的慈心善念,傳達給了一千多年來讀到此詩的每一個讀者。正是作者的慈心善念,賦予了此詩強盛的生命力,使它在一千多年後仍然被人們閱讀著、傳誦著。

看到人民的疾苦心中不忍,甚至因此而產生自責和內疚,這是大詩人白居易不同於其他詩人的顯著特點。他把對人民疾苦的關懷、同情,對造成這種疾苦的人和社會因素的義憤,寫入自己的詩中,使他成為歷史上諷喻詩寫得最多最好的偉大詩人。至於他晚年潛心修佛,生活上處處克儉,只不過是他心路歷程的一個自然歸宿罷了。◇ ~載自【正見網】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