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對劉皇叔劉備的身世都很熟悉了。因為他自我介紹時,總會說一句:我是中山靖王之後。這位中山靖王,就是漢景帝的第七個兒子劉勝。今天我們要談到一位唐朝詩人,也可以套用這句話喔!他就是中唐著名的「詩豪」劉禹錫。

既然是詩中豪傑,劉禹錫的詩歌肯定是以豪放、大氣的風格為主了。不信您看,年輕的劉禹錫仕途最風光的時候,突然遭到貶謫,而且一貶再貶長達二十多年。一般人處在這種境遇,可能就絕望了,他卻寫出一首勵志的詩歌。

公元八二六年,在劉禹錫五十多歲的時候,他結束了長達二十三年的貶官生涯。在一次宴會上,劉禹錫對好友傾吐了這些年的心路歷程,他說,自己在偏遠的巴山楚水謫居多年,感覺自己像被世界拋棄一樣。他的心情是悲涼的嗎?當然不是,他認為自己就像是沉船,旁邊卻有千帆行駛的忙碌風景;也像是病樹,周圍卻有萬木爭春的繁榮景象。而今天他又能和好友敘舊賦詩,不也是一樁令人精神大振的樂事嗎?

久處失意之境,劉禹錫尚能發出豁達的壯語,不愧是一代「詩豪」。這首詩,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

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

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

暫憑杯酒長精神。」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劉禹錫對貶謫生活的回顧,表現出他在逆境中堅韌不屈和樂觀豁達的胸襟。詩人在字裏行間不迴避苦悶與失落之情,勇於把逆境的考驗化作生活的力量,表現出老當益壯的積極精神。下面我們就來品讀這首佳作: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詩人起句就直言自己的貶謫歲月,換算一下,他初遭貶官時,正值三十而立的大好年華。那時候,他是朝廷重用的青年才俊,前途無限。就在他懷著一腔報國赤忱之時,一場政變打亂了他的人生軌跡,從朝廷新貴淪為外放的罪臣。巴山楚水,就是他被貶的地方。巴楚,指今天的四川、湖南、湖北一帶,與繁華的京城相比,顯然荒僻得多。再加上作者的遭遇,不正是處處淒涼,滿眼蕭瑟嗎?

詩人因政見不合、性格耿直遭到長期放逐,其中的悲辛苦楚不言而喻。他覺得自己像被朝廷、被世界拋棄了,「棄置身」放在「二十三年」之後顯得尤為沉重。人生苦短,有幾個二十三年能夠白白蹉跎,何況又是一位才華滿腹、抱負遠大的青年?

清‧楊大章花鳥冊《纏枝牡丹黃雀》(公有領域)
清‧楊大章花鳥冊《纏枝牡丹黃雀》(公有領域)

宋人曾稱讚詩人「典則既高,滋味亦厚」,接下來兩句,詩人就運用兩個典故,傾吐了謫居以來的心曲,「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聞笛賦,指的是西晉向秀作的《思舊賦》。向秀的好友嵇康等人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冤殺,向秀某天經過嵇康故居,聽到附近的笛聲,不禁悲從中來,寫下了感人的《思舊賦》。早年詩人在朝中志同道合的好友,不是被處死,就是被貶官。詩人感懷身世之餘,也忍不住懷念那些故友,但是只能吟誦古人文章,排遣惆悵。

下一句的「爛柯人」,指晉代的王質。相傳,王質有天上山砍柴,遇到兩個童子下棋。一局結束後,他發現斧頭的柄已經腐爛。回到家,王質才發現時間已經過去百年。而詩人在二十多年後卸任歸來,青春不再,當年的好友也大多故去,這種感覺正像是爛柯人一樣,恍如隔世啊。

詩人自敘貶官經歷,看似凝重苦痛,但是接下來他話鋒一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詩人總結道,他在仕途中,雖然像沉船或病樹,但是孤舟翻沉,江河上還有千帆飛渡;枯木老病,叢林中還有萬木逢春。儘管詩人最美好的年華在貶謫中消耗,但是新人輩出,就像千帆和萬木,代替他繼續為社稷作出貢獻,這也是讓人欣慰的地方。

這首詩的前兩聯以傷感悵惘的筆調,回顧詩人前半生的生活,但是到了頸聯,詩人用了兩個絕妙的比喻,表現出卓然不群的豁達和堅韌。這是全詩精華所在,常常被後人引用,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最後,詩人呼應與朋友宴飲和詩的主題,表達了對朋友贈詩的感謝,並且借酒振奮精神。詩人沒有在長期的逆境中消沉,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並且反過來勸慰、鼓勵朋友,將詩歌的思想情感再次提到一個新的高度。

詩豪劉禹錫,是中山靖王和蜀帝劉備的後人,祖上也都做過官,所以他既是皇室後裔,也出身書香世家。劉禹錫從小學習儒家經典,兼擅詩文辭賦,少年時代顯露出非凡的才幹。在中唐時代,他都是文壇上舉足輕重的詩人、散文家,而在政壇上,他也曾是位極人臣、銳意革新的知名政治家。

劉禹錫像(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劉禹錫像(Gisling/Wikimedia Commons)

公元七九三年,也就是劉禹錫剛剛成年的時候,他高中進士,同年再中博學宏詞科,兩年後再登吏部取仕科,被授予太子校書的官職。三年中劉禹錫連登三科,真的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同時,他的才華深受唐順宗的老師王叔文的器重,很快迎來仕途上的頂峰。王叔文素有改革弊政的志向,因順宗即位成為新朝重臣,於是他起用一大批有志於變革的青年才俊,其中包括劉禹錫、柳宗元等著名詩人,組成名重一時的「二王劉柳」為首的革新集團。這個「柳」指的是柳宗元,「劉」指的就是劉禹錫。

劉禹錫一躍成為參與管理國家財政的重要官員,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和同僚們為改變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弊政,推行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的舉措,史稱「永貞革新」。但是好景不長,順宗因為身體原因禪位於太子,王叔文因此失勢,轟轟烈烈的改革也僅僅持續了一百多天就終結了。

因為改革觸動藩鎮、宦官及貴族的利益,因此革新集團的成員都遭到無情的迫害,王叔文被賜死,其餘人都被貶官外放。劉禹錫就被貶為朗州司馬,在那裏一待就是十年。因為劉禹錫傲骨錚錚,作詩諷刺權貴,所以他不斷遭貶,先後在連州、夔州、和州等地為官,直到八二六年才奉詔回京。前前後後加起來,長達二十三年之久。

劉禹錫被貶,並不是一時一地,而是走了一條輾轉千里、漂泊二十多年的外放之路,幾乎創下文官貶期之最。當他在回京途中路過揚州時,劉禹錫和境遇相似的白居易意外重逢。筵席上,白居易有感而發,為他寫了一首詩:

「為我引杯添酒飲,

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

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

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在詩中表達了對劉禹錫處境的惋惜和不平,而劉禹錫也趁著酒興,寫下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他基於白詩的內容,翻出振奮勸勉的新意,他不以個人得失為念,反而能夠坦蕩地為他人成就而歌詩,這種無私曠達的態度令人感佩!

仕途中的大起大落,淬煉出詩豪的風骨與高潔,在劉禹錫的其它作品中也有完美呈現。比如他身居陋室,卻寫道「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秋天來到,他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在挫折中,劉禹錫越挫越勇,寫成詩文,更在沉鬱中見豪氣,這種勇毅昂揚的精神力量足以光耀大唐。◇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