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檢測市面50款沖洗式護髮素,有42款護髮素檢出香料致敏物,其中27款含多種致敏物,11款致敏物主要來源自防腐劑「苯甲醇」。此外,10款檢出對環境有害的環矽氧烷化合物,一半超出歐盟規定上限。另外,1款樣本含超標可致敏防腐劑,4款檢出歐盟禁用的香料致敏物。
消委會的檢測發現5款樣品中含有可致敏防腐劑「MIT」或「CMIT」,樣本「amika」檢出總量31.5ppm的CMIT/MIT混合物,超出大陸和歐盟允許使用濃度(15ppm),但其成份列表並沒有標示相關防腐劑成份。「Leonor Greyl」樣本則檢出相當接近濃度規定的14.6ppm。
消委會引用美國一份報告,指「MIT」及「CMIT/MIT」混合物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的最常見成因之一。香港醫學會會董及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提醒,如果髮膜產品中CMIT/MIT混合物含量較高,除了可能影響頭皮、額頭、耳背、頸背等位置外,在沖洗過程中亦可能影響背部及身體等不同部位,可能出現皮膚痕癢、灼熱,嚴重則可能出現脫髮情況。
四款檢出歐盟禁用香料
檢測結果又顯示有4款樣本檢出歐盟禁用香料物質。「KOSE Je L'aime」、「TSUBAKI」和「THANN」樣本檢出香料物質羚蘭醛(BMHCA),新羚蘭醛「澳寶」樣本則檢出「HICC」。
歐盟2017年8月宣布,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HICC,去年8月23日起,不符合新規定的化妝品不可在歐盟國家銷售。大陸藥監局亦於去年5月28日更新了化妝品禁用原料目錄,將HICC列為禁用的成份。歐盟意見書表示,「BMHCA」可引致皮膚過敏,亦是對人類有生殖毒性的物質。自今年3月起,歐盟禁止當地供應的化妝品及清潔用品使用BMHCA。
清委會表示,雖然本港法例仍未有禁用這2種香料物質的相關規定,但是建議生產商留意國際間對該物質的最新規定和建議。
測試結果又顯示,42款護髮素樣本檢出香料致敏物,27款樣本檢出3種或以上香料致敏物質,當中8款更檢出6至9種。11款檢出苯甲醇,總量約0.11%至0.52%,香料致敏物總量較高,但未超過大陸和歐盟的1%最大允許使用量。
五款環矽氧烷化合物D5
含量超歐盟規定上限
消委會又在10個樣本中檢出環丁矽氧烷(D4),均符合歐盟相關規定總量(0.1%)。7款樣本檢出環戊矽氧烷(D5),「屈臣氏」、「moremo」、「Aminomason」、「BOTANIST」和「澳寶」5款樣本檢出的D5含量由0.14%至2.8%不等,含量超出歐盟規定上限。有3款同時檢出D4和D5外,還有微量化合物(D6)。
消委會解釋,環矽氧烷化合物(D4,D5,D6)雖為頭髮護理劑理想物質,但會持續存在於環境中,歐盟2020年規定沖洗式化妝品D4和D5含量不可大於0.1%,以降低兩者在污水中的排放。歐洲BEUC認為,D4為已知內分泌干擾物,既可能對海洋生物構成長遠危害,亦有機會影響未出生的胎兒。D6或有機會在未來被納入歐盟規管物質之列。
消委會提醒,頻密或長時間接觸防腐劑或致敏物質,可能會增加出現皮膚過敏反應的機會,消費者應仔細閱讀成份標籤,留意使用頻率和時間,以減少致敏風險。◇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