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陶傑批評人氣組合MIRROR是「虛火」,引起了全城熱議。無人有水晶球,但如果要預測MIRROR熱潮能夠維持多久,就先要了解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在反送中運動之後,香港明顯處於一個本土流行文化復興的時期,樂壇、電影、劇集、電視節目、甚至YouTube頻道,都有大批支持者力捧,而MIRROR只是這個現象的代表人物之一。
香港流行文化突然復興,是一個歷史的巧合,有社會因素,亦有電視台、創作人和藝人的個人因素。社會因素方面,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至今出現一連串政治絕望感,再加上疫情封港兩年多令香港人情緒上很壓抑,無法離港旅遊,甚至就連入戲院看電影也不容許。在這個時候,香港人特別需要娛樂去治癒情緒,而MIRROR、ViuTV等藝人就發揮了這個功能。情況有點像1989年六四屠城後,香港樂壇「四大天王」等歌手冒起,將本地流行文化再推上一個高位,影響力至今仍然未散。
為甚麼TVB藝人不能夠填補這個缺口?這個現象背後當然有政治因素。部份現時被熱捧的歌手藝人都被外界視為「暗黃絲」。例如ERROR曾在反送中運動期間舉辦的《人到中年口不擇言》棟篤笑的內容諷刺政治;MIRROR部份成員曾加入Hip Hop組合「重操嘻哈」,在反送中運動期間唱過政治諷刺歌曲;還有YouTube頻道「試當真」的作品都有政治隱喻。
另一方面,TVB電視台的市場定位傾向中國大陸,相比之下,ViuTV當然是一間很「正常」的香港電視台,市場定位主要是香港本土,以及台灣和其它東南亞國家,似乎放棄了中國大陸市場。更重要的是,TVB明顯染紅,董事會內有中共黨員、前上海廣播電視台台長黎瑞剛,新聞節目立場親共,導致TVB力捧的炎明熹等新人,被民主派支持者唾棄。
其實,香港人只想要一個正常和屬於香港人的娛樂圈,就是那麼簡單。藝人是否「黃絲」不是今次流行文化突然復興的主因,否則應該有大批人上街慶祝「何韻詩誕」和「杜汶澤誕」,因為兩人一定比MIRROR「更黃」。
市民不是「白痴」,難食的「黃店」也不會有太多人吃。MIRROR和其他新歌手的歌曲都有內涵和深度,例如姜濤的《鏡中鏡》涉及社會學和心理學「鏡中自我」(Looking-glass self);《作品的說話》涉及大量反戰元素,在俄烏戰爭期間在香港發表這個作品也勇氣可嘉。
香港的政治絕望感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再加上本地藝人和歌手的作品質素不斷提高,讓我預計MIRROR及今次本土流行文化的復興絕對不是「虛火」,可能會維持十年。日本藝能界有一個叫做「國民偶像」的地位,以前是木村拓哉所屬的男子組合SMAP,近幾年是「嵐」,他們的支持者來自3歲至80歲,普遍人覺得這個組合能夠代表一個社會,就連NHK 2020東京奧運主題曲都由他們演唱。今次這個「姜濤誕」,已反映出MIRROR正在向著「國民偶像」趨勢發展。◇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