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前4個月不到,中國已經有11名兩院院士離世,其中2名是核專家。

這兩名核專家,一名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核技術應用專家、軍事科學院防化研究院原研究員毛用澤。他於3月6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1歲。

毛用澤曾參與創建了中共首次核試驗早期核輻射與放射性沾染效應參數測量技術、現場輻射防護監測以及高空核煙雲取樣技術。他還參與創建並發展了中共軍隊核監測專業的核爆輻射防護劑量學、核爆探測學、核監測裝備系列與軍用標準化等。參與創建中國核電站場外應急輻射監測的科學技術研究,以及中國核儀器標準化技術研究等。

另一名核專家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輻射防護和環境保護專家、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研究員潘自強。他於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

潘自強還是中共核工業功勳獎章獲得者。他在中國輻射防護學科發展初期,提出了實用保健物理學框架,在保證核武器研製和核能發展中,完成多項監測技術和方法,在中國輻射防護學科體系和基礎結構的建立、開拓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離世的另外九名院士分別是:

1. 電腦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三立。他於4月2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

2.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焊接專家潘際鑾。他於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潘際鑾也曾參與核電站工程。

3.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工專家、天津大學教授余國琮。他於4月6日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

4.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動物營養學家張子儀。他於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5.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他於3月20日在山東青島逝世,享年100歲。

6. 中國工程院院士、電磁場理論與天線技術專家、原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二研究院二十三所副所長陳敬熊。他於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7.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土壤農業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朱兆良。他於1月30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0歲。

8.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礦冶學家、昆明理工大學教授戴永年。他於1月27日在昆明逝世,享年92歲。

9.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精密機床設計及工藝專家、原機械工業部(局)科技委員會高級工程師徐性初。他於1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這11名去世的兩院院士有兩個特點:全是男性;年齡很高。這也近似於中國兩院院士的總體特點。

中國兩院院士的性別比例嚴重不平衡,兩院女性院士佔比不到6%。中國兩院院士的老齡化嚴重。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平均年齡,2018年時統計為73歲。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齡目前約為64歲。

兩院院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兩者均為終身榮譽,是中國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

去年一年,中國共有28名兩院院士離世。@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