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餘50年歷史的明華大廈,去年完成第一階段重建計劃,房協在明華大廈展開首個「歷史文化傳承計劃」,在重建後預留空間,展出有特色的舊屋邨物品,並推出「細說明華」專題網站,分享邨內的人文故事及集體回憶。

居住在明華大廈的譚女士與其母親接受採訪時表示,她們在明華大廈住了餘半世紀,四代人至今仍居在邨內的不同單位,方便互相照顧。譚女士更憶述當年與丈夫相戀的經歷,原來她當時與丈夫是同事,但互不熟悉,明華大廈依山而建,客廳朝外,某日丈夫路過,看見她在家中露台梳頭,才得知兩人是「街坊」,因而結下良緣。

翻看「細說明華」網頁,80年代搬入明華大廈的彭女士表示,當年申請到邨內單位時,開心得好像中了獎一樣。在她15歲時一家申請搬到G座,家中風景就換成了電車總站,小時候覺得電車每日的叮叮聲好煩;譚公誕與佛誕在同一天,當日街上會有舞龍舞獅,她從窗口就能看到,當時只道尋常,「長大後才知道自己擁有這些經典場景,會覺得幸運」。

曾是明華第一代居民、已搬走餘20年的馬先生就形容,小時候邨內的公共空間好玩如遊樂場,大人會聊天、打麻將,小朋友就玩各種遊戲,會踢球,有時會踢入其他人的露台。他憶述,當年鄰里關係好,家裏煲了湯會分予鄰居,母親忙時鄰居會順道幫忙買餸,至今他還清楚記得鄰居的姓氏,「這些記憶一直都在,沒有忘記過。」

房協於2011年宣布分三階段重建明華大廈,第一階段在去年竣工,共提供966個出租單位,第二階段重建安置工作已展開,清拆工程將於今年開始。整個重建工程預料在2035年完成,屆時可提供超過3,900個單位,包括2,500多個出租單位、75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和約600個「長者安居樂」單位。在明華大廈重建後,房協會揀選部分舊有物品在邨內展出,包括鐵信箱、通花牆等。

房協表示,「歷史文化傳承計劃」會加入其它正在重建或準備重建的屋邨,包括漁光村、觀塘花園大廈、真善美村、 健康村3期。@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