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多少香港人關注及認真對待的特首選舉,就算政府盡量利用其控制的喉舌,又動員所有自己人及組織來做勢,看來都難以引起香港人的熱情。唯一得到北京支持的參選人李家超一日扑十幾次咪,但似乎只能製造大量讓有心人冷嘲熱諷的材料,也讓他難以像以前般躲在特首及其他官員身後,從而掩飾自己的種種局限與不足。
而李家超在幾年來擔當保安局長或近期升任政務司長以後的表現,也足以說明了一切。就連作為政權最有號召力的網上媒體《香港01》,在2019年6月中一連串抗議示威活動爆發之後,發文評價李家超作為保安局長的表現時也大字標題說:「保安局局長屢屢失言,有一種災難叫李家超」,又製圖調侃説:「李家超呢幾個月表現,簡直係災難級」。
嚴格講,李家超自己也知道自己事,所以公佈自己參選之後,一直盡量擺出較為寬鬆的笑容,又多謝香港市民給他機會,談話的姿態也盡量收斂他的鷹派作風。但因為之前已經去得太盡,能夠挽回其負面形象的作用不太大。
加上這一種選舉制度,大家都已經看清楚,所謂「完善」了的,只是一個逆淘汰機制。有意出來競爭的,都只會是那一類難與香港人結善緣的人。在北京的主導下,越有能力的,便越沒有機會。有機會的,只能是一些對北京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奴才式人物或毫無原則的機會主義者。
這是制度的必然結果,可能也是制度設計的根本意圖。各種跡象看來,北京曾經對不同的人選作出過思考及評估,否則也不需要把提名及選舉期押後。押後了的提名期來到之前的幾天,還傳出不同的訊息,一時就說兩個司長會辭職參選,一時就說林鄭月娥會以某種形式延任特首一年再作打算,一時又說梁振英已經得到祝福;而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在提名期開始之前的幾天被召上深圳之前,還似乎保持着對連任的盼望。
北京為何到最後千揀萬揀要揀李家超,局外人唯有靠估。而那些現在撲出來塗脂抹粉的,甲說李家超有溫柔的一面,乙又說李家超是抵得住西方壓力的強人之類,都只是知道結果之後的時後孔明而矣!只支持一個李家超,讓他不虞競爭而自動獲得大部份識時務的選委提名,再組織一個大堆頭、人頭湧湧、個個都有銜頭但冇幾多個有人識的助選團,最後又肯定令他高票當選,就可以讓武大郎突然變得昂藏七尺、英明神武嗎?如果真是如此簡單,那些美容、整形、隆胸、拉骨的,還會那麼其門如市嗎?
只要看看李家超的履歷表,便會懷疑香港以後還要有個特首來做甚麼?他幾十年的公務員生涯,只是獨沽一味做過警察。對香港經濟及長遠發展最重要的金融、外貿及經濟領域,李家超可以說是一片空白;而對於政府公共開支投放最多的教育、醫療、社會福利、房屋,勞工這些項目,他也可以說是白卷狀元。
他在特區政府的管治團隊接近10年了,第一個五年在梁振英的團隊作為保安局長的副手,沒有幾多人對他有印象。而在現屆政府做了保安局長之後,令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上面提到《香港01》所說的「有種災難叫李家超」。在推銷那條引起爭議的「送中條例修訂草案」時,他十分成功地令所有人的疑慮不斷加深。有時說得糊裏糊塗,就要由當時的特首林鄭月娥赤膊上陣代為解畫。
政府採取打壓手段來處理反對之聲後,他的言論、嘴臉及表現,令多次的示威遊行中,群眾除了高喊「林鄭下台」之外,第二句就是「李加超下台」。到最近一年他做了政務司長,理論上是統領整個公務員團隊,也是政府各項政策及公共行政事務的其中一個最高指揮官了,但一年下來,他曾經有過甚麼令人有記憶、有好印象的說話嗎?
犯了嚴重的錯誤,起碼沒有表現,在現時的這個選舉機制下,不但不會受到懲罰,還會升官發財。香港人如何能夠不對這個制度躺平?一日撲咪十幾次又點?有個龐大的選舉團又如何?意圖擺出較溫和的咀臉,又能把一身塵埃與污垢抹去幾多?
如果也是時候要調整一下極左的政策,要尋求某種起碼的社會和解,李家超肯定不是一個合適的人選。如果要有效解決香港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改善施政,提升政策效能,也見不得李家超有甚麼令人可以有期待的往績及能力!如果香港的所謂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國際社會的身份仍然是有意義的話,就更加沒有理由選擇李家超。
為甚麼還要支持一個語文能力及敘事能力都明顯不合格,從提名期之後的表現看來令人一再覺得無話可說,還要仍然受到國際社會制裁的人去領導香港社會?他以後還有機會代表香港在一些國際社會的平台上發揮特首應有的作用嗎?或者就連保住原有的位置都有困難!以後還有哪一個跟香港經濟活動緊密的國家及社會,會覺得有需要邀請這個人去訪問?
近日,YouTube 也因為李家超仍然被美國財政部制裁,要把與他競選宣傳的相關帳戶終止。這可以說是一葉知秋了,大家也許不需要有甚麼幻想了。不要期望這一個差不多可以肯定會在選委會中眾望所歸、高票當選的新一任特首,能夠重建香港社會的國際金融中心身份;也不應該幻想他能夠有效領導香港,走出這些年來他有份做成的社會及政治困境。
也許《香港01》以後再也不會做次,夠膽作「有種災難叫李加超」這一類報道了。但有些災難已經造成,不去想想如何結束這些災難,還要延續災難,對於某些突然得到器重的人來說,看來還是綽綽有餘的。◇
(本報專欄作家所提出的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