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搭飛機的時候,我留意了一下周圍的孩子們。除了嬰兒,其他所有的兒童個個都在盯著屏幕,沒有一個孩子在看書或是望向窗外。他們的家長也都在看手機,當然,有的偶爾抬起頭和孩子們說點甚麼。
這很成問題:孩子們錯過了很多機會。可是,他們常常又看到太多他們本不應該看到的東西。想想看,孩子們在Google上能搜索任何內容——世界上任何糟糕的訊息,色情、暴力、欺凌,任何負面的訊息他們都會看到。他們年幼的心智根本無法消化這些訊息。別說孩子們,很多時候連我自己都無法消化這些訊息。我認為,放任孩子們從電子屏幕上得到娛樂,會使他們患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喪失的童真
長時間盯著屏幕成長的孩子喪失了兒童應有的童真,而與此同時,家長又隨時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因為擔心各類壞人傷害我們的兒童,現在的孩子一直要到很大的年紀父母才允許他們自由活動。學校對兒童的看管也很嚴,兒童從來沒有機會體驗自己怎樣和其他兒童互動、怎樣保護自己。
我認為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兒童,了解到太多世界醜陋的一面,自己卻完全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在這樣的世界中生存,更別說知道自己該怎樣去發展。
「完美生活」的假象
社交媒體上展現的各種「完美」的照片、「美好生活」的假象是最危險的內容之一。像抖音(TikTok)、Instagram這些社交媒體,都在推廣一種虛構的美好生活的意識形態。
作為女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我們小時候,都有人警告過我們不要把自己和雜誌上模特的形象對比、告訴我們那是經過處理的照片。現在的情況比以前糟糕百倍以上。年輕人通過手機,隨時都能看到不真實的照片。
年輕人如此沉迷於自拍,他們認為自己隨時看起來都應該是「完美」的狀態。他們當然辦不到,於是產生了抑鬱和焦慮的心理。
沉迷於網絡遊戲
很多兒童、青少年和年輕人都沉溺於網絡遊戲。這給他們營造一種生活很刺激的虛假的氛圍,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是被囚禁在虛擬世界中的奴隸。很多長時間玩遊戲的人,都是具有抑鬱傾向或有社交心理障礙的人。他們通過玩遊戲麻痺自己。
衛生資源和服務管理局(Health Resources and Services Administration)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2016~2020年間,3~17歲的未成年人中焦慮症的比例增加了29%、抑鬱症的比例增加了27%。
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說,「美國估計有410萬12~17歲的青少年至少經歷過一次抑鬱症,這個數字佔這個年齡段人口總數的17%。」
都是iPhone惹的禍
年輕人抑鬱和焦慮症比例的攀升,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咎於2007年iPhone的誕生。2012年,多數美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2015年,三分之二的青少年都有一部智能手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導致這些後果:
‧ 青少年出現「攀比和失望」的心理狀態,他們發現自己的形象、身材和氣質怎麼也無法和社交媒體上的照片相比。
‧ 他們感到世界很糟糕,可是他們卻無力去改變,甚至覺得自己也在推波助瀾,也要承擔一部份責任。
‧ 作為家長也都在看手機,忽略了孩子。我經常看到父母一邊打電話,一邊推著嬰兒車。我還經常看到,本該在公園裏陪孩子們玩耍的時間,他們也在煲著電話粥。
兒童需要父母的關注。兒童需要通過與父母目光的交流,肢體的觸碰,感覺受到關愛,而很多父母的注意力經常被電話奪走,而沒有放在孩子身上。
解決的辦法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該怎麼辦呢?以下是我的想法:
‧ 不要給孩子智能手機,給他們一部只能發短訊和打電話的手機,帶各種按鍵的那種,不知道現在還買得到嗎?
‧ 給智能手機上貼上警告標籤:「警告:智能手機會導致年輕人抑鬱和焦慮。」
‧ 以身作則,從家長做起,放下手機,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 帶孩子們旅行的時候,給他們看書,或者和他們一起收聽有聲讀物。
‧ 和孩子們外出在等待的間隙,如果孩子們感到無聊,不要遞給他們手機,應該隨身帶一本書,讀給他們聽。如果沒有帶書,可以和他們說話,陪他們玩耍,給他們一張紙讓他們畫畫也不錯。
‧ 如果他們有了手機,要限制他們使用的時間。僅刪除各種應用程式是不夠的,要知道通過瀏覽器,孩子們一樣能看到網上各樣的內容。
‧ 不允許孩子們在睡房內玩手機。
‧ 如果孩子需要在互聯網上寫工作,把屏幕放在公共區域,方便家長監控。◇(因篇幅所限,本文略有刪減)
( 編者按:本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