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床助理教授薛達及名譽臨床副教授龍振邦日前在報章撰文,指出港府須儘快向市民公布本港復常計劃及路線圖,若本港接種率逾95%,加上醫療配套措施大幅提升,「香港便能如新加坡一樣逐漸復常,擺脫大流行防疫措施帶來的種種不便。」

《明報》昨日(17日)刊登袁國勇、薛達及龍振邦3名專家的文章,指第5波疫情已達到高峰,現處於平穩,不過即使疫情走勢向下,預計本港持續一段時間仍能錄得超過逾數千宗確診。他們的文章亦提到,目前衛生防護中心累計呈報受感染人數已超過70萬,但呈報個案只反映本港總測試能力上限,真實染疫人數應遠多於70萬,估計可能達數百萬。第5波有大量工作人口染疫,同時衍生大量密切接觸者,嚴重影響社會運作。港府須儘快實施緩解措施,向市民公布本港復常的計劃及路線圖,從而讓市民對香港重拾信心。

氣溫改變病毒產生量較少

3人分析,待夏季氣溫上升,病毒環境存活率低,加上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下,被感染動物所產生的病毒數量較少。如果現時每個符合條件的市民都打齊針,全港市民的接種率能超過95%,建立足夠抗疫韌性,香港有可能在今年7月前後恢復正常,政府即可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香港有望如新加坡般擺脫大流行防疫。3名專家認為,廣泛實施疫苗通行證尤其重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應該都要使用疫苗通行證。

袁國勇接受Now新聞台訪問時表示,放寬防疫措施的「最好時機應該是夏天,當溫度很高時,病毒在環境生存時間很短,加上身體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通常沒那麼猛烈,動物實驗做得很清楚。在冬天時放多病毒出來,約比夏天多十倍,以及肺部炎症反應輕微很多,所以現在必須準備好,7月接種齊針數,科興要打3針,復必泰起碼2針。」

建議輕症者居家隔離 集中資源助有需要人士

港府現時陸續增設社區隔離設施,但袁國勇、薛達及龍振邦3名專家認為,除非家庭條件不適合居家隔離,否則應該允許輕症患者居家隔離,並向他們派發物資包及提供醫療諮詢。毋須堅持將輕症患者送入社區隔離設施,免對其造成太多不便,又可讓他們安心休養,更可以減少行政措施及公務員負擔,集中資源協助更有需要人士。港府可為高危群組提供檢疫設施或酒店暫居,並為他們提供臨牀監察,以及早期治療,以防出現併發症。

對於政府早前提出的推行全民強制檢測,3人在文中提出多項疑問,包括推行與否取決於後勤配套、檢測流程、追蹤能力、隔離設施等,是否準備就緒。他們認為若未準備好配套就推行,個案追蹤能力以及隔離設施未能應付大量個案,即使完成全民檢測,第5波也很大機率復發,引發第6波。「如此大規模及昂貴之檢測,倘短期內復發或爆發另一波疫情,勢將令過去2年艱苦抗疫,極度抗疫疲勞的市民大失所望。」

儘早恢復國際航班往來

3位專家又建議,港府儘早恢復國際來往航班,讓完成接種的商務旅客來港及海外港人及早回港。他們認為本港社區已有逾70萬病例,「即使再有輸入個案,亦只是滄海一粟,對整體疫情之影響微不足道」。完成接種的旅客在機場所做核酸檢測呈陰性,可考慮讓其中的港人在家檢疫7至10天,毋須再浪費檢疫酒店限額,並須每天進行抗原測試,最終呈陰性即可完成檢疫。

林鄭:說定要達95%令更多人更加驚

對於3位專家的意見,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出席記者會時表示,「如果而家要講實達95%先至放寬社交距離措施,或者放寬一啲入境限制,恐怕令更多人更加驚。」她又說,現時11歲以上合資格接種第一針的接種率剛達九成,有91.3%,但近幾天接種首劑疫苗人數不斷下降,昨日只有8,000多劑。若情況持續,要達至袁國勇所說的95%仍有「漫長的路」,若果現在就規定要達至有關接種率才能放寬防疫是「自綁手腳」。林鄭說:「我哋一定會爭取唔止95%,而係99%,我哋嘅工作就係推高疫苗接種率。」她亦說政府下一個最重要目標,就是將第二針接種率由現時的81%推高到90%。

她續稱,截至16日,3至11歲的小童接種率超過五成,而70歲以上的打針比率是七成,認為現時仍要提升接苗接種率,但不可定一個太理想的目標。又強調如果定一個太難、太理想的目標,到時做不到就會被市民投訴,「點解我地已經忍咗好耐,做唔到呢個目標呢,又要整個社會承受被社交距離措施限制,或者唔能夠入境回港。」

泳灘封閉無放電空間 市民:遲早與病毒共存

目前港府的嚴厲防疫措施仍然有增無減,例如因應近日到泳灘的市民增多,政府由3月17日起關閉及圍封所有泳灘。根據《香港01》報道,雖然泳灘封閉,但仍有少數市民到海旁散步,有市民直指封灘措施是「嘥氣」,直言既然有人在泳灘上不戴口罩,政府應該加強執法而非封灘,「唔係話搞到所有人都無得用」。報道中亦提到,有市民認為最終都要與病毒共存,反而應「曬下太陽、吸下維他命D」,以保持身體健康。另外有受訪市民認為,大眾需要開放空間「放電」,否則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更難處理。

新加坡為亞洲最早推行與病毒共存政策國家

至於袁國勇、薛達及龍振邦3名專家提到,接種率達95%以上,「香港便能如新加坡一樣逐漸復常,擺脫大流行防疫措施帶來的種種不便」,其實新加坡作為亞洲最早推行與病毒共存政策的國家,其政府早於2021年8月便已提出與病毒共存藍圖。目前新加坡的社會經濟活動和市民生活基本已恢復正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全國演說中宣布,防疫策略將從清零轉為與病毒共存當日,新加坡新增3,590宗確診,創下當時疫情爆發以來最高紀錄。李顯龍在演說中提到,隨著疫苗接種率提高及傳染力極高的病毒出現,必須改變策略與病毒共存。

新加坡當局表示,應對疫情的關鍵在於醫療系統的負荷能力,要確保公共醫療系統資源留給重症病人及高危人士。此前新加坡政府因應藍圖,推出居家康復計劃。檢測為陽性者,首先要自我隔離72小時。如出現輕微病徵,家庭醫生就會發出居家隔離書,為期3至7天,隔離期間確診者只需每日自行檢測,連續3日呈陰性便可恢復日常活動。

另外,新加坡政府於全國設立了大約100個檢測包自助機,讓緊密接觸者自行透過掃瞄身份證獲取檢測包以篩查。而自費的檢測包於便利店、藥房及超市都有販售,普及自行檢測,減輕了輕症患者對公共醫療系統造成的負荷。新加坡政府亦強調,普及接種疫苗是要增強醫療系統的韌性。由以上種種例子可見,新加坡推出種種策略與3名專家所提的建議大致相約。@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