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於第五波疫情持續下,周三(9日)已新增28,966個案,累計有2,578名患者死亡,調查亦指香港是已發展地區中的疫情死亡率最高的地方,數字已超越英、美、南韓、新加坡及台灣等地,但事實上,香港的醫療系統一直位列全球前列、醫生註冊制度亦嚴謹,但為何死亡率仍高企?已移居英國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醫生接受自由亞洲電台訪問時,認為疫情死亡率高可能源於接種率偏低,疫苗的種類,醫護人手短等,另外亦受制於醫療資源緊絀,除服務受到限制外,患者亦及必能及時得到治療。

現時於英國一間醫院的老人病科工作的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昨天(8日)於訪問時指,英國亦有長者染疫,但香港的病情較為嚴重,兩者最大分別相信在於疫苗接種量及種類。馬仲儀稱,港府主要谷打滅活疫苗,但有研究指接種滅活疫苗後數個月,效用會降低。

排除政治因素及疫苗種類,香港接種率偏低亦直接導致高死亡率。她指市民會擔心接種核糖核酸(mRNA)疫苗會引致嚴重副作用及影響基因。她指現時市面上除mRNA疫苗,有多兩款是生物製劑蛋白疫苗,包括Novavax及台灣的高端,而生物製劑蛋白應該可以釋除部份人的疑慮,質疑港府堅持不購入認受性高的疫苗,可能怕最終科興沒有人打。

對於香港第5波疫情中長者死亡率最高,馬仲儀認為不能全歸咎於醫療系統,又指香港雖說是人均壽命最長的地方,但長者並非特別健康,尤其安老院舍部份不符合標準,設施及服務質素較差、職工專業水平亦低,今波疫情下,正因為上述原因,一旦安老院舍爆疫,情況會變得相當嚴重。

此外,有指對於死亡率高為醫療資源短缺所至,馬仲儀回應,雖然香港醫療系統屬全球前列,但未爆疫前醫療資源已相當緊絀,醫護人手短缺下,急症室長期爆滿,加上現時疫情嚴重,情況更會「雪上加霜」,因此急症室的等候時間延長。急救服務亦出現更多限制,導致社會上出現醫療迴避(medical avoidance),延誤診治的情況。馬仲儀解釋,現時大部份醫院已調配八成人力處理疫情,但社會上的長期病患仍有存在,而在Covid期間,病人不敢去醫院,或於醫院久等而失救,medical avoidance(迴避求醫)情況增加,令死亡率上升。

翻查資料,香港統計處去年發表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香港人平均壽命近年持績上升,對比2016及2020年,香港男性壽命由81.3歲升至82.9歲,女性則由87.3歲升至88歲,平均比日本、新加坡、挪威等國家人口更長壽。

死亡率方面,1986年香港每千人計有10.5人死亡,2020年,跌幅達43%即每千人只有6人死亡,於1986年至2020年期間,初生嬰兒的死亡率亦有明顯改善,男嬰及女嬰的死亡率已下跌 71%及81%。85歲以上長者死亡率,於1986年,每千人計有133.7名男性死亡,女性則為109.2 , 至2020年兩者都分別下跌至111.6及84.6。

醫療體系水平方面,根據去年平等機會研究基金會 (FREOPP)發布世界醫療保健創新指數中,香港排名第8,總分為50.72。研究員、公共政策專業人士和醫療保健政策專家Gregg Girvan稱,香港在醫療財政可持續性方面表現出色,排名第3,但質量只是排第26位(40.56分),排名低的因素包括等待時間長、人滿為患和醫生短缺,但香港在急症護理存活率方面仍屬名前列,尤其於治療患突發心血管病人。2021年全球商業雜誌《CEOWORLD》亦曾對醫療保健系統排名進行調查,顯示香港於89個國家中排名第36,當中醫療基建設備的分數高達98.1分,僅次最高分的泰國以及葡萄牙,而政府就緒及支持度分數也有88.47分。

此外,香港醫生註冊制度嚴謹,一般要符合當局認可的醫學院訓練,並要在公立醫院工作,獲得一定的實習經驗後,才有獨立執業的資格,成為私家醫生。在執業後,每年都要有一定的研究和工作量,通過政府及相關管理機構的考核方可以繼續從事醫療服務。@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