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以往有朋友一人,或帶同子女參與「趁墟」活動,學習分享,體驗生活。有研究顯示「親社會」的消費模式,如分享及捐贈,比個人在自身上的消費更令人快樂,能夠激活人腦內前額葉皮質的獎勵系統;而當捐贈屬於自願性時,獎勵效果會更顯著。
周末清晨,好友Debby在四時半起床,她和老公Kevin帶著讀小學的兒子Ryan去了深水埗天光墟。出門後才遇到大雨,當天人流只是往日裏的三分之一。幸好Debby仍然找到了一塊乾爽的地方,順利完成擺賣。
Kevin是這樣鼓勵兒子的:「雖然你這麼早起床會覺得辛苦,但其實你正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
Debby在反映兒子的感受時說:「(我)問兒子有什麼感受,他話覺得有些人真的很窮,用一元買東西,(他)想再去一次,(他和我)約定冬季會帶一位同學一起參與,開心好玩地幫人。」
筆者也對Ryan表示讚賞:「(他)不怕一半的身子都濕透了,努力推銷『一蚊一件,快些過來挑選!』,(他)站了近一個多小時也沒有一點抱怨,被人稱讚有禮貌。」
另外,朋友八歲的女兒Latisha ,也和多名中大學生加入了售貨員行列,他們在地攤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物品,有摺凳、羽毛球拍、玩具、波鞋等,最多的是衣服。當買家拿起襯衫問是否會縮水時,售貨員立馬使出嘴上功夫說已經洗水,表示一定不會縮水,更要喝 「伯伯,買些玩具給孫子孫女玩吧!」,務求為物品找到新買家。Latisha表示自己不覺得擺攤辛苦,因為她能夠幫助別人。
除了小朋友,也有大朋友參與天光墟擺賣,兩位大朋友Selina和Peter在臨近冬天時,帶去的保溫壺和水煲等物品都很暢銷。一位挑好了物品的伯伯更堅持說:「一元這麼便宜我不買,我要給兩元!」和樂融融之餘,大家也在公平地進行交易。
有一位因交通意外而受傷坐輪椅的72歲伯伯沒有錢,身上只有兩套衣服褲子,筆者一行人便給伯伯送去了兩套衣服和一個保溫壺,還要多給其他的物品時,伯伯即表示不需要了,因為他露宿沒有多餘地方擺放。
筆者希望孩子能從「趁墟」的活動中,學習到分享的意義,而成年人則能體會到珍惜,不要浪費。
下期「親子理財小錦囊」將於3月4日(五)刊登。◇
作者:李錦博士,前投資銀行董事,現為教育學者及「理財啟苗」聯合創辦人。
網站:www.childfinancialeducation.org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