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宇宙模型認為,暗物質是構成各個星系的重要成份。但是新研究發現,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一個和銀河系差不多大的星系,完全找不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
這組研究人員其實在2019年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一份研究中,提出在六個星系內都找不到暗物質的蹤跡。因為這與主流宇宙認知模型的差異很大,所以研究人員決定收集更多數據對每個星系進行更仔細的分析。
2021年12月14日發表於《王家天文學會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的這份研究,對其中的星系AGC 114905再次進行分析,仍然找不到暗物質的蹤跡。這個星系距離地球2.48億光年,位於雙魚座(Pisces)內。
天文學家把星系AGC 114905歸類為「矮星系」,意即它的亮度較低。這是因為雖然它的空間範圍和銀河系差不多大小,但是裏面恆星的數量只有銀河系的幾千分之一。也就說,這樣的星系內部物質分布很稀疏。
主流理論認為僅靠其它理論,無法解釋宇宙中所有星體、星系大大小小各種結構的分布規律。通過引入一種暗物質的概念,這一切都能得到較好的解釋。這個主流宇宙理論模型估計,暗物質佔宇宙物質總量的比例高達85%。可是科學家不知道它究竟是由甚麼粒子構成,所以把它統稱為「暗物質」。
按照暗物質理論,分布稀疏的矮星系更需要存在暗物質,才能把星系內的天體和各種物質聚攏在一起,維持星系的形態。而這份研究發現在矮星系GC114905內找不到任何存在暗物質的證據,令研究人員感到很意外。
這份研究總結說,他們觀測的數據顯示,星系AGC 114905內物質運動的模式,完全是正常物質互動的結果。
主要研究者之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天文學家帕維爾.曼塞拉.皮納(Pavel Mancera Pi a)說:「當我們發現有六個星系都沒有暗物質的時候,人家告訴我們『再測一下』。」皮納指的就是2019年他們的研究成果公布出來以後同行的反應。
皮納說:「然而,經過40個小時的仔細觀測,卻為這個星系沒有暗物質的說法提供了更確鑿的證據。這當然是我們預計的結果,證實我們以前的測量是正確的。」
「可現在出現的問題是,理論認為AGC 114905星系內一定存在暗物質,我們的測量結果卻發現那裏面沒有。也就是說,理論和觀測的差異加大了。」◇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