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霍普金斯大學統計,截至1月18日,全球的中共病毒(COVID-19)確診個案超過3.29億。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顯示,感染者約有80%~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3~4周會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份患者在4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

中共病毒持續症狀的命名

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感染中共病毒者出現持續身體不適的報告發布,許多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中共病毒4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雖然目前Long COVID尚無正式的中文翻譯,但可以理解為中共病毒後遺症。

「Long COVID」最初是來自一位意大利的中共病毒患者在自己的推特(Twitter)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通過社群媒體傳播,而廣為人知。

事實上,過去醫界已經知道有少數病毒感染患者會留有長期倦怠的後遺症,只是最近從來沒有發生像中共病毒這麼大規模的病毒疫情,預期未來將有大量的長期症狀患者,勢必對醫療體系造成衝擊。

有持續性症狀者佔10%以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生張書綸表示,國際上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患者比例至少有10%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中,統計數字甚至高達80%,而且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

張書綸說,臨床上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覺、味覺異常。不過,中共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制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和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

目前中共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張書綸建議,患者在染病4周後,如果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做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它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

中共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

張書綸提出,從目前初步的資料分析發現,中共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50~60歲的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5個以上)症狀的患者。

雖然陸續有媒體報道接種疫苗後的不良事件,而且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因此導致部份民眾接種疫苗意願下降,但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有效用。

張書綸呼籲,對於自己是否適合接種疫苗有疑慮的民眾,請諮詢熟悉自己病況的醫師,聽取專業建議後,再做是否接種的選擇。不過,在疫情還遠遠看不到盡頭的此時,接種疫苗、落實防疫措施,才是活得健康、自在的不二法門。◇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