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因應中共對台持續擴大的軍事壓力,台灣國防部近日新設「全民防衛動員署」,以提升備戰實力。分析人士指出,後備軍力的改革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國防改革的重中之重。隨著全民防衛動員署成立,台灣後備部隊未來可望與美國民兵(國民警衛隊)建立常態交流機制。
台灣國防部新成立的「全民防衛動員署」(全動署)於2022年1月1日正式運作,首任署長由國防部資源規劃司長白捷隆出任,其核心任務為強化後備戰力。
全動署前身為國防部轄下的全民防衛動員室,正式升格後,編制從原本的30人提高至150人,將積極投入後備戰力的改革,以統籌全民的力量,來支援台灣的軍事作戰及災害防救任務。
台灣總統蔡英文12月30日在全動署揭牌典禮上致詞時表示,隨著科技進步,面對戰爭型態的改變以及非傳統威脅,守護國家安全,不僅是台灣軍隊的任務,也是全民要共同承擔的責任。只有建立全民防衛的觀念,才能打造最堅實的國防,讓世界看見,台灣會堅守「不畏戰,不求戰」原則,守護國家的決心。
蔡英文說,全動署身負三大任務,「第一,持續精進教召訓練,提升後備部隊的戰力。明年開始,教召訓練將由5到7天,試行改為每次14天,並且增加訓練行軍宿營、戰傷急救等科目。第二,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確實整合全民總力。各地的人力物力動員、戰略物資儲備,是防衛固守的關鍵。第三,適時修訂動員計劃,讓各項計劃更為周延。目前,全動署根據『動員綱領』,已經依分類計劃和執行主管機關,召開跨部會研討會議,擬定動員計劃。」
物力動員優先於軍事動員
位於台北的國家安全研究院國防資源與產業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全動署肩負物力動員和軍事動員的兩大任務。改制前,物力動員是全動室的職責,軍事動員則屬於後備指揮部範疇,現在兩大業務合併交由全動署統籌。
蘇紫雲分析,依照全動署的規劃,物力動員應優先於軍事動員。因為戰事爆發前,平時就應詳盡落實各種民間調查與統計,也就是政府一再強調的「全民總力」。
蘇紫雲說:「(全動署)升級之後在政府一體全民總力的動員,我覺得是有幫助的,他們要做的統計跟調查資料其實蠻多的,像說加油站全國有2,900多個,都是在經濟部能源署那邊在統計,接著它(全動署)拿到這些資料要變成各作戰區的必要調查。」
蘇紫雲表示,全台灣各加油站的地理位置與分布空間等資料都要彙整交由各作戰區運用,以便用於戰時的緊急油料補給。這些都是繁複細瑣的資訊,但卻不能輕忽的工作。
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也說,全動署的調查內容包羅萬象,比如全國適合儲藏糧食物資的地點,傷者臨時救治的地點,甚至是大量屍體放置的地點。簡言之,全動署將積極從事國內基礎建設及國內物資的具體調查,比戰時的軍事動員來得更重要。
此外,全動署也要積極提升後備軍人的訓練內容。林穎佑指出,台灣今年將後備軍力的教召提高到每次14天,並增加行軍宿營、戰傷急救和實彈射擊等訓練,這些科目雖然能提升戰力,但若真的開戰,這種訓練下的後備戰力只能補充地面作戰的步槍兵,然而這不符合現代戰爭的邏輯,更不符合台海戰爭的假定。
林穎佑分析,台海一旦進入地面作戰,就代表共軍已經成功跨海登陸台灣攤岸,也代表台灣的海、空軍可能已經落敗,此時後備軍人一人一把步槍,有可能扭轉戰情逆轉勝嗎?
林穎佑告訴美國之音:「成立這個單位(全動署)對於我們後備動員、資源盤點、或者是在後備整合上面與其他部會整合上面絕對是有它的幫助,但是要去注意到的就是說,它的訓練內容(與)動員來的人,他在從事任務的時候是不是符合現代戰爭?這是一個要思考的。」
美國關切台灣後備戰力 促國民兵交流
台灣由徵兵制轉型為專業的募兵制後,根據國防部的統計,截至2019年,列管後備軍人達230萬多人,其中退伍8年內的精壯人力約有77萬多人。不過,百萬雄兵的戰力因教召制度未嚴格落實,長年遭美國批評為「虛有其表」、甚至「無效戰力」,並立法研擬協助台灣提升整體戰力,尤其是後備軍力。
美國早在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時,就已責成美國國防部長與國務卿向美國國會提交台灣後備戰力的總體評估報告;而剛通過不久的「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更明確要求美國國防部長必須在今年2月15日前,向國會相應的委員會進一步提交關於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與台灣合作的可行性與適當性報告。
此外,美國跨黨派參議員去年7月聯署提出「台灣夥伴關係法」(Taiwan Partnership Act)草案,也倡議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軍方建立夥伴關係,組建一個在危機發生時能夠快速部署且整合良好的國防力量。
領銜提出此草案的參議員分別為民主黨籍的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與共和黨籍的科寧(John Cornyn),兩人去年都曾出訪過台灣。
達克沃斯去年7月曾表示,美國國民警衛隊在美國社區安全上發揮出色貢獻,非常適合在應急、網絡防禦、教育、文化交流及顧問計劃等面向與台灣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而科寧當時也指出,台灣是美國的重要盟友,這項立法將有助於確保國民警衛隊準備好在「台灣的自主地位受到威脅」時採取行動支持台灣。
美國國民警衛隊為美軍現役部隊的預備役部隊,包括美國陸軍國民警衛隊和美國空軍國民警衛隊,總員額近50萬人,一旦美國進入戰爭或緊急狀態,他們將被徵召,以補充常規軍的兵力。
全動署將促進和美國國民警衛隊交流
分析人士研判,後備戰力是美國近期涉台法案的關注焦點,可能成為美台軍事合作的下一個重點,而台灣新成立的全動署,也可望在與美國國民警衛隊交流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動署署長白捷隆上周接受媒體聯訪表示,美國的強項是有實戰經驗,其國民警衛隊部隊也會從事境外作戰,台灣會秉持國情特性和美國充份交換意見。台灣駐美軍事代表團團長余劍鋒去年10月出席「美台國防工業會議」時也公開表示,盼在成立全防動署後,可與美國國民警衛隊單位互訪,建立常態交流。
對此,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的蘇紫雲表示,美國國民警衛隊的教官未來可能現身台灣接訓後備部隊的單位,包括後備旅或新訓旅等,直接觀察其操練方法,並提出改善建議。
蘇紫雲說:「畢竟現役部隊都會有一些類似軍事顧問的人員,在幫助台灣改良現役部隊的作戰準則等等,所以國民兵(國民警衛隊)這種後備體系來看,就是敏感度更低,我想這個可能性(派出顧問)就很高。」
蘇紫雲認為,全動署跟美國國民警衛隊的交流不應僅限於戰法或戰技的層面,後備部隊管理制度的改革才是對台灣最有幫助的。台灣應向美國學習如何處理平民與軍人的身份轉換,讓後備軍人兼顧軍事與民間的專長,這才是政策管理的核心。
位於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台灣後備指揮部過去就曾與美國國民警衛隊交流過,只是不如美台現役部隊間的往來密切,美台現在都有心推動國民警衛隊與全動署的定期交流,雙方軍事交流可望再上一層樓。
揭仲認為,美國國民警衛隊近年來都遠赴海外參與軍事任務,若台灣後備部隊能增加與國民警衛隊的交流,將可強化台灣後備軍人的訓練與戰術。
揭仲說:「既然是現在由全動署來負責後備軍人的管、裝、編、訓,那美國國民兵(國民警衛隊)算是它整個龐大後備力量的一環,也許就是這兩邊針對後備軍人的一些訓練等等,相關部隊的一些戰術或者是他們的一些實際在戰地的經驗可能是做一些交流,現在看起來可能是這樣。」#
(轉自美國之音)
------------------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