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在台南中西區正德街的一個角落的小店門口,暗黃的路燈下,總會看到客人大排長龍,等待入座。這間小店主營港式飲品,只賣一款小食——港式菠蘿油。台灣人看著店名「乜料茶居」摸不著頭腦,台灣的語彙中並沒有這一表達,港人看到則會心一笑。究竟這間小店對大家有何吸引之處,隱藏著店主怎樣的心思?


移民台南的港人阿水,如今是「乜料茶居」的老闆。(古樂/大紀元)
移民台南的港人阿水,如今是「乜料茶居」的老闆。(古樂/大紀元)


「乜料茶居」門口排隊等待入座的客人。(古樂/大紀元)
「乜料茶居」門口排隊等待入座的客人。(古樂/大紀元)

在網上查詢小店資料,彈出的多數是客人貼出的相片和評價,但店主本人很少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家店舖的相片和產品,店主阿水甘於低調:「我希望大家可以親自到訪體驗,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和感受小店的環境,我不希望用我的視角影響了別人的觀感。」他對待店舖的態度,正解釋了招牌的意義:「『乜料茶居』其實代表著一個思想價值觀,什麼事情都要問問『點解』(為什麼),不是盲信現有的制度和大多數人的觀點。」


「乜料茶居」四字暗藏深意。(古樂/大紀元)
「乜料茶居」四字暗藏深意。(古樂/大紀元)


阿水希望提供一個休閒空間給客人。(古樂/大紀元)
阿水希望提供一個休閒空間給客人。(古樂/大紀元)

亂流中做好自己 不要盲從和麻木

除了「乜料茶居」的招牌外,小店還掛著四個大字作為店舖格言——「童叟無欺」。阿水講述,這句話來自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中的經典台詞、教拳術的理念——「童叟無欺,實事求是」。他沒有把後半句寫出來,是想留給大家自行去尋找。自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他就萌生了移民的想法,對香港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懷疑。2016年選擇離開,身在異鄉的他始終希望能堅守香港人的信念:不要盲從,用事實說話,保持獨立思考,實事求是。

「童叟無欺」源自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的經典台詞。(古樂/大紀元)
「童叟無欺」源自周星馳電影《破壞之王》的經典台詞。(古樂/大紀元)

雖然身在異鄉,阿水仍關心香港發生的每一件事,也會跟台灣朋友交流香港的情況,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大家能平安,做好自己的本分:「現在的時勢很亂,我的想法就是香港人要做好自己,不要麻木。」


阿水(右一)在向客人派發排隊等位的號碼。(古樂/大紀元)
阿水(右一)在向客人派發排隊等位的號碼。(古樂/大紀元)


客人的號碼牌。(古樂/大紀元)
客人的號碼牌。(古樂/大紀元)

專一做好一件事

在台灣謀生是移民後面臨最現實的問題,過去在港任職環保顧問的阿水,來到台灣全然放下過往的生活模式,選擇開茶居,以賣港式飲品為主。他未曾想過做大生意,能夠在台灣站得住腳,能夠養家糊口就可以。來到台南,他發現很多附近成功的小店的出品不在於花式多,而是做得精:「附近有的店舖就專門賣牛肉湯的、有賣豬心等小吃的,就是很單一的做一種小食,雖然店面不大,出品不多,但可以看到小店天天都排很長的隊,他們全是靠口碑經營。」他十分欣賞這樣的小店文化,認為做什麼事情不需要貪多,而是要用心做到最好,就能做出自己的品牌。


小店以製作港式飲品為主。(古樂/大紀元)
小店以製作港式飲品為主。(古樂/大紀元)


港式飲品——凍檸茶與凍奶茶。(古樂/大紀元)
港式飲品——凍檸茶與凍奶茶。(古樂/大紀元)

最初阿水只想提供一個休閒空間給客人,小店以製作港式飲品為主,賣檸茶、檸蜜、檸水、鴛鴦等等,但因客人反饋希望有小食可以搭配飲品,於是他向曾經在港跟資深麵包師傅學師的母親請教製作菠蘿油的方法。自此,自家新鮮製作的菠蘿油成為了小店的招牌小食,因人手不足,每日烘培出品數量有限,因此只限堂食,而且每人限點一個,不可加單。每次新鮮出爐,他都催促客人趁熱吃:「我想讓他們吃到最新鮮的味道,不要忙著『打卡』啦!」

港式檸茶中的檸檬,阿水特別進口美國加州的Sunkist黃檸檬,他認為這款檸檬製作出的檸茶味道較佳,同時他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台灣人拿到檸茶後不會主動戳檸檬,檸檬的味道無法滲入檸茶中,品不出檸茶地道的味道。於是他決定符合台灣人的習慣,幫客人戳好檸檬,這些經驗都是在經營中慢慢積累的,為客人著想,重質不重量,都是他所追求的經營之道。


新鮮出爐的菠蘿油。(古樂/大紀元)
新鮮出爐的菠蘿油。(古樂/大紀元)


小店密密麻麻擺滿了店主的收藏品。(古樂/大紀元)
小店密密麻麻擺滿了店主的收藏品。(古樂/大紀元)

放慢步伐 以禮待人 融入台南生活圈

阿水2016年舉家移民台灣,他提到,當初移民是和父母一起做的決定,父母更喜歡台灣生活的飲食起居,所以決定移民台灣。初到台南,便愛上了這裏的環境和節奏:「對比台北,我更喜歡台南,台北太急,節奏快,台南古都的感覺讓人很舒服,也是我嚮往的生活,第一天來我已經決定選擇在這裏定居。


暗黃的燈光搭配懷舊的裝潢,好像回到了舊香港。(古樂/大紀元)
暗黃的燈光搭配懷舊的裝潢,好像回到了舊香港。(古樂/大紀元)

開店是最近距離接觸台灣人的方式,尤其在台南屬於小城市,都是本地的客人幫襯得多。阿水認為與台灣人相處,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融入當地,謙遜一些:「離開香港來到台灣,就要適應台灣的文化,這個地方一直以來就是這樣的,我們客居他鄉,就不要把『香港人』的身份擺得太重,要尊重這裏的文化。」


「乜料茶居」一隅。(古樂/大紀元)
「乜料茶居」一隅。(古樂/大紀元)

很多台灣人對「乜料茶居」的評價是「很有香港的感覺」,阿水笑笑:「雖說如此,但店舖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台灣「執返嚟」的,別人沒有用的東西我回收再用而已!可能是因為布局比較緊密,空間狹小,亂中有序才有香港的感覺。還有就是我和太太都是香港人,我的思維和習慣,可能都會在小店中反映出來吧。」店中擺放著密密麻麻的玩具小物,所有的餐牌和告示字體都是用「李漢港楷」書寫的,他相信這帶有「港味」的字體,也是讓大家感到有香港的氣息。他覺得台灣人和香港人有一些共通點,至少在八、九十年代,所喜愛的、收藏的物品都很相似,也讓兩地文化有了交融。


用「李漢港楷」書寫的告示。(古樂/大紀元)
用「李漢港楷」書寫的告示。(古樂/大紀元)


用「李漢港楷」書寫的告示。(古樂/大紀元)
用「李漢港楷」書寫的告示。(古樂/大紀元)


阿水解釋,小店布局比較緊密,空間狹小,亂中有序,有香港的感覺。(古樂/大紀元)
阿水解釋,小店布局比較緊密,空間狹小,亂中有序,有香港的感覺。(古樂/大紀元)

台南的生活節奏比香港緩慢得多,人們很少會超時工作,會安排更多的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起。阿水開茶居,正是想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成為街坊的聚腳點:「有時間坐下來,喝杯茶,看看報紙,和朋友談談心,以前在香港覺得很難有這樣的時刻,但是這就是台灣人的日常生活習慣。」

開店幾年間,有一批熟客常常光顧,彼此也漸成了朋友。他覺得來到台南後,自己的心情放鬆了許多,多了時間和家人相處。在日常生活中,他和台灣人一樣以電單車代步,到市區買菜、買日用品,反而走路的機會少了:「以前會擔心會不會在台南生活不如香港方便,現在覺得不會,很快就能夠適應到,只要會開電單車,很多地方都可以去,基本生活的用品也都很容易買到。」

*********

在台灣的幾年,問及阿水是否已經成為了「半個台灣人」,他笑笑:「我始終還是香港人,是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人,我覺得做好香港人的本份,打開心扉,互相尊重,就是在異地生存最好的方式。」◇

阿水認為,自己是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人,他覺得做好香港人的本分,彼此尊重是在異地生存最好的方式。(古樂/大紀元)
阿水認為,自己是在台灣生活的香港人,他覺得做好香港人的本分,彼此尊重是在異地生存最好的方式。(古樂/大紀元)

請訂閱新官方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XxPrsd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