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9年之後,近日,德國軍艦穿越南海,德海軍司令表示,這僅是個開始;希望明年至後年,擴大並完成在印太區域軍事部署,因為中共給該地區的國際秩序造成壓力。軍事專家分析,非多國圍堵中共,而是其對外挑戰行為及意圖導致自身困境。

12月剛選出的德國新任國防部長,首度出訪選擇了前往立陶宛,說這是發出一明確的威懾信號。

德海軍司令:將擴大在亞洲軍力部署

繼法國、英國之後,德國表示,擬加強德國國防軍在印太區域部署。

德國權威軍事雜誌《歐洲安全與技術》12月22日報道,21日,德國海軍司令申巴赫(Kay-Achim Schonbach)在英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於新加坡舉辦的富麗敦論壇(Fullerton-Lecture)發言時說,德國聯邦國防軍希望2022年在印太區域部署空軍及網絡防禦部隊,與國際合作、演習。

此外,2023年開始,德國海軍希望完成在印太地區常規部署。

申巴赫強調,德國在印太地區加強與夥伴國聯合演習及訓練合作,部署「巴伐利亞號」(Frigate Bayern)巡防艦至亞太地區,是基於和平、穩定及安全的目的。同時亦希望藉印太部署來深化與區域內國家的安全、防衛關係。

德國印太政策的核心原則,包括追求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遵行國際法等,強調包容性。申巴赫指出,中國(中共)利用自身政治權力及財富,對國際秩序造成壓力。導致德國改變溝通方式。德國相信,和平、穩定及法治是地區繁榮的基本要件。

24日,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軍事專家李正修向大紀元記者表示,德國在默克爾(Angela Merkel)卸任後,對中政策確實有轉為強硬的趨勢,尤其綠黨籍外長更說,將以民主價值與中國(中共)對話。因此,今次派巡防艦到亞太地區主要就是展現新政府的立場。

「不再以貿易為主要考慮,也不會因擔心得罪北京領導人而對中共侵害人權的作為視而不見。顯然,這次德國巡防艦到訪亞太地區,就是想向中共表達民主國家必會站在一起,遏制中共對國際社會現狀的任何挑釁行為。」李正修分析。

申巴赫表示,離開印太地區近20年後,許多事須「從頭開始」重新學習,「不僅是在地理和水域,更重要的是國家、人民與不同的觀點」。情況比德國人的認知更為複雜。例如,對中國(中共)軍事擴張的極大關注,過去20年,其軍事預算增加10倍以上;中共仍在不斷擴大其軍事及海洋能力。據美國估計,目前其軍艦355艘,至2030年將增長至460艘。

另據德媒報道,申巴赫說,德國亦正跟夥伴國討論,也許在新加坡及日、韓等國設立非永久的後勤支援中心,協助德國軍艦印太部署行動。

德國要常駐亞太地區必須先尋覓合適的後勤補給基地,這將是挑戰,畢竟拉長補給線需要龐大後勤支援,非一朝一夕就能搞定。李正修說:「中共必然會想到這一點,所以目前尚未有任何回應。」

時隔19年德軍艦穿越南海 維護國際秩序

圖為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Frigate Bayern)。(DAVID MAREUIL/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Frigate Bayern)。(DAVID MAREUIL/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本月15日,德國布蘭登堡級巡防艦「巴伐利亞號」穿越南海。是時隔19年(自2002年)後,德國首次派軍艦巡航印太地區。海軍司令申巴赫表示,這對維護太平洋地區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具有貢獻。

據德國之聲報道,16日,德國外交部發書面聲明指,南海的國際秩序受到壓力,因為北京沒有依照法律基礎,對南海大片海域聲索主權,不承認2016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牙仲裁法庭,否決北京對南沙群島海域擁有主權的裁決。

中國(中共)在該海域人工島礁上闢建軍事據點,引發很大爭議,亦同沿岸國家不斷發生衝突。申巴赫表示,近期他訪問日本、南韓時,感受到兩國對中國軍力提升的擔憂。德國在南海是為了推動自由航行,在印太區域堅持國際秩序。

德國政府希望通過今次巡航使命,與盟友一道,顯示對印太海域局勢的關注。

美國之音本月21日報道,今年8月初,巴伐利亞號巡防艦自德國威廉海軍基地出發,前往印太海域執行巡弋、與別國海軍聯合演習的任務。經3個多月航行11月初抵達日本訪問,除與日本海上自衛隊舉行多次海上聯合軍演外,亦參加日本主導的「ANNUALEX-2021」與美國、澳洲、英國聯合海上軍事演習。

此外,巴伐利亞號巡防艦還曾訪問巴基斯坦、澳洲、關島與南韓。在穿越南海之後19日抵達新加坡訪問。

今次至亞太,巴伐利亞號巡防艦並未穿越台海。德國海軍主要聚焦在「價值觀夥伴」,不能「一出行就高舉鐵鎚」。申巴赫回答提問時說:「我們一開始總是小步驟,也許下一次在雙邊的基礎上我們會穿越(台灣海峽)。」

專家:中共對外挑戰行為 致自身困境

另據德新社報道,21日,申巴赫在新加坡官方歡迎「巴伐利亞號」巡防艦儀式上說,這只是個開始,下次也許派一艘護衛艦加一艘補給艦。他說:「台灣海峽不屬於任何人」,這是自由的海上通道,德國有權利通過台灣海峽公海。至於是否通過,始終是一個政治決定,若德國政府同意,下次也許會派軍艦通過台海。

本月22日,中國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相秒向陸媒表示,德國是為呼應歐盟提出的「印太戰略」。增加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德國是歐盟對外政策主導者之一,希望擴大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之前9月16日,歐盟公布「印太戰略」共同通訊,將透過與經貿及部署海軍等方式深化在印太地區角色。明確提到歐盟將尋求與台灣建立深厚的貿易與投資關係。早在4月,歐盟部長理事會批准了「歐盟在印太地區合作戰略」原則性結論。

李正修分析,申巴赫確實點出中共目前面臨的外交困境,很多問題不是因為它國的圍堵或反制,而是對於中共對外行為的反感與憂慮。

李正修指:「事實上,各國不能、也不會忽視中國大陸的政經實力,但也越來越無法容忍其挑戰、甚至極欲改變現狀的意圖。換言之,目前各國對中國大陸的反感達歷史新高,並非完全是西方國家的炒作,而是因為中共的行為導致各國不得不群起反制。」

美國呼籲盟友加入遏制中國(中共)擴張的行列。今年,英法均派航母戰鬥群到印太巡弋。2020年,德國推出《亞太戰略指南》,認為印太區域對21世紀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德新任防長首訪擇立陶宛 發出威懾信號

另一方面,12月19日,德國新任國防部長、社民黨蘭布萊希特(Christine lambrecht)上任後首度出訪,前往立陶宛。德國與立陶宛國防部長及團隊舉行會談,並召開聯合記者會。

德國國防部表示,蘭布萊希特首次外訪選擇立陶宛是「盟國之間凝聚力的一個信號。」。

蘭布萊希特前往視察、慰問駐紮在立陶宛盧克拉(Rukla)的約550名德國官兵,該部隊是因應北約「增強型前沿存在」(eFP)任務。面對東部來自俄羅斯的威脅,德軍已經在立陶宛境內部署近5年時間。她告訴媒體:「我們在立陶宛這裏非常刻意地發出明確的信號——一個威懾的信號。」。

「烏克蘭的局勢非常嚴重,我可以理解我們的波羅地海盟友(立陶宛等國)的擔憂,如果有人感到受到威脅,我也可以理解。」蘭布萊希特強調,烏克蘭的緊張局勢必須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但同時亦需採取可靠的威懾。「我們堅定地站在我們的夥伴與朋友一邊。」。@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