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份研究發現一顆幾乎全是由鐵元素構成的系外行星,為科學家了解水星提供了新的線索。
科學家從它所繞行的恆星上觀測到的一些現象,發現了這顆行星,並能推測出它的體積和質量等特徵。
主要研究者之一德國宇航中心(German Aerospace Center)行星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netary Research)的克莉絲汀·林(Kristine Lam)說:「我們的測量結果顯示,這顆系外行星比地球小一些,可能和水星差不多大,主要由鐵構成。」
這顆代號為GJ 367 b的行星距離地球僅31光年,在距離一顆紅矮星非常近的地方繞行,繞一圈只要8小時。這顆行星表面的溫度可高達1,500攝氏度。
克莉絲汀·林告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我們猜想這顆行星可能像一個融化的鐵球,那樣的溫度下大部份金屬都會被熔化。上面可能有岩漿,可能不存在大氣層,不過目前還不能確定這一點。我們知道的是,這顆行星密度很大,內部結構和水星類似。」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天文學家約書亞·溫說(Joshua Winn)說,如果這顆行星的表面的確被岩漿、鐵水混合的汪洋所覆蓋,那麼在那裏的海上抬頭看到天上的「太陽」——就是它所繞行的紅矮星,大小是地球上看到的太陽的30倍那麼大。
至今科學家共發現近5,000顆系外行星,可是繞行恆星一周比地球上一天還短的行星很罕見。這類繞行很快的行星一般體積很小,而且具有岩石陸地。約書亞·溫說:「有的人把它們叫做『熱地球』。」
約書亞·溫解釋說,這顆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很奇怪,它可能形成的初期並不在這個地方,因為那裏溫度太高,難以想像那裏的塵埃在那樣的高溫下會聚合誕生行星。
然而,它的情況和太陽系的水星很類似。長時間以來,科學家也無法解釋為甚麼水星位於太陽系內最靠近太陽的軌道上,而且含鐵量比金星、地球和火星都高。
一種理論認為,水星誕生後經歷了一次劇烈撞擊,岩石地殼外層脫落,剩下富含金屬的內核。約書亞·溫解釋說,這顆行星GJ 367 b的發現讓這種解釋的合理性變得更小。
研究人員不知道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與水星的相似之處是不是近日行星的共同特徵,約書亞·溫說:「但是這提供了一條有意思的線索。」#
------------------
負片世界見真實色彩
一起走過20年 共度艱難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