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0多年歷史的荃灣三棟屋,自1987年成為博物館後,一直是市民熟悉的景點,今日(3日)起以全新面貌示人。康文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2016年在該館設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博物館去年底展開翻新工程,設立全新展覽,公眾可於今日起入內參觀。

策展人:用聲音展現非遺

展覽分三大系列,分別為設於展覽廳的「香港節慶與民間工藝」、橫屋的「日常•非常」、以及房舍的「三棟屋與傳統鄉村文化」,總共展出逾4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加入更多藝術和多媒體元素,重新演繹本地傳統文化,讓觀眾深入認識香港非遺的內涵,以及三棟屋的歷史文化和建築特色。

設於展覽廳的「香港節慶與民間工藝」以「透過聲音展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理念,客席策展人、建築師蕭國健解釋,以特定聽覺或視覺刺激ASMR形式,是將製作獅頭、木雕時的聲音錄起,然後將聲音以線性投放到觀賞位置,同時展廳內會展示每個製作步驟的文物,令展品可更真實程現於公眾眼前。

師傅半年製25隻獅頭 製作步驟全呈現

自十歲起研究紮獅頭技巧的許嘉雄表示,由於場地所限及用作展覽的關係,他需調整比例製作較細小的獅頭,許師博亦因應展現整個製作過程,製作5套處於不同狀態的獅頭。而整個團隊則用了半年時間,製作了25隻獅頭。

房舍兩邊的「日常•非常」展區,是透過設於館內兩側橫屋的「日常」及「非常」兩個展區,分別介紹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非遺項目,以及在特定時節或場合舉辦的活動、表演等,例如麻雀雕刻、潮州糖塔及花牌製作技藝等;至於「三棟屋與傳統鄉村文化」則以四所房舍,展示三棟屋的歷史特色,以及鄉村文化。

部份展品不放玻璃櫃 明年底旺角再開博物館

展覽中部份展品將不會放置在玻璃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館長伍志和稱,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非不可逆轉的文物或建築,應以活態傳承,讓市民能較親密地接觸展品,「唔想觀眾感覺咁遠」,因此儘量不用展櫃罩住展品,即使展品受損,亦可以修補,相信市民大眾亦會尊重展品。

伍又提到,辦事處目前正籌劃另一間位於旺角的博物館,希望介紹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預計明年年底開幕,他們亦正同商場商討舉辦展覽,希望可以為市民介紹其他非遺項目。@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