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而長期沒有解決的內在問題,卻在一個個爆發出來。在一連串的危機中,房地產是否會成為倒下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呢?此外,到目前為止,不管是房地產調控、還是內循環經濟、甚至是氣候承諾,中共經濟轉型的努力還是在原地打轉,這到底是為甚麼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些問題。
從中共官媒報道 看中國經濟前景
大家看到,中國第三季經濟增長是4.9%,讓外界非常擔憂,不光是外媒的報道比較負面,就連大陸的經濟學家也在說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類滯脹」特徵明顯。
不過,中共官媒人民網在19日的一篇評論,標題卻是「穩中向好,中國經濟風浪中堅定向前」,看上去還是一貫的形勢大好,但是,如果對比3個月前《人民日報》用的評論標題——「中國經濟穩中加固穩中向好」,就會發現,這一次的標題少了「穩中加固」,卻多了「風浪中向前」,所以,這麼一看,中國經濟正在遭遇挑戰的危機感就撲面而來了。
不僅如此,25日,新華社還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為《十問中國經濟》,採訪了中共的權威部門和權威人士,回應了十大熱點問題。大家知道,中共官媒的文章,都是要反著來讀的,在目前形勢下,中共當局接連發表類似「打雞血」的文章,只能是欲蓋彌彰,說明中國經濟的前景確實不妙了。
考慮到文章幾乎都是官話和口號,並不是甚麼專業的經濟分析,我們只簡單舉兩個例子。
比如,《十問中國經濟》中說,多重風險挑戰下,中國經濟「穩」的特徵依然鮮明,並且亮點突出。目前,國際機構普遍預測中國經濟今年仍能實現8%左右的經濟增長。
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多家分析機構都調降了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預測,甚至認為四季度GDP增長可能會跌破4%。比如,澳新銀行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尚未見底」,預計第四季度的增速將進一步放緩至3.6%,對全年增速的預估則從8.3%調降到8%。而瑞銀的經濟學家則將中國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從8.2%下調到7.6%,而這也意味著,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進一步放緩到2.7%。
另外,明明消費低迷是中國經濟復甦的最大拖累,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兩年平均增長只有3.9%,顯著低於正常年份的同期水平。但是,有點搞笑的是,《十問中國經濟》卻搬出了《長津湖》作為例子,來說明消費的潛力。
文章說,中國百姓的消費潛力有多大?從電影《長津湖》上映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並提到,在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園的當天,門票快速賣完,《華爾街日報》認為,「門票秒空」反映了中國遊客巨大的消費熱情。
實際上,《華爾街日報》曾在10月18日報道說,支撐中國經濟的三大支柱開始搖搖欲墜。如果不儘快推出力度更大的寬鬆政策,那麼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也就是房地產投資、消費和出口,到2022年的年中有可能疊加在一起帶來下行風險。
不過,中國經濟不僅面臨短期的挑戰,更面臨長期經濟放緩的危機。大家可以看一下BBC報道中的這張中國經濟增長的圖片。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直至疫情開始前的2019年,中國GDP的同比增長趨勢就在持續下滑。
真正的危機被房地產泡沫所掩蓋
但是,為甚麼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危機將要到來呢?因為中共用房地產泡沫掩蓋了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為甚麼這麼說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實現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增長,是得益於對更發達國家的技術借鑒,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的大規模遷移。隨著科技的發展和農村勞動力的減少,經濟增長必然放緩。此外,獨生子女政策也導致人口規模萎縮,勞動適齡人口在多年前就達到了頂峰。
克魯格曼提到,增長放緩和人口結構轉變,並不意味著危機一定出現,但問題在於,中國的消費模式,沒有根據經濟增長放緩的需要進行調整。中共當局沒有真正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而是一直在通過製造房地產泡沫進行掩蓋。目前,無論是以美元計算,還是以佔GDP的比例計算,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都遠超美國在2000年房地產泡沫頂峰時期的水平。
如今,房地產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可能要超過歷史上的任何國家。
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最新發表的文章中談到,從投資看,2020年房地產完全拉動的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1.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27.3%。
此外,居民的大部份財富都在房子裏。2020年的中國住房市值,佔股票、債券、房地產市值總和的66.6%。
而且,房地產業也解決了大量的就業,預計在今年,房地產從業人數將達到1,500萬,如果考慮到房地產拉動的上下游行業,對就業的帶動效應就更大。
房地產也拉動了煉鋼廠、水泥廠、電解鋁這些工廠。這些鋼鐵、水泥變成了房產,還有許多新機場、高速公路,以及全球最大規模的高鐵網絡,許多地方政府因此背上了高額債務,但是現在,就像德國媒體形容的,「這場由國家煽風點火的經濟增長,面臨著戛然而止的危險」。
全球最大的空頭基金掌門人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認為,中國的「槓桿式繁榮」模式注定要失敗。他舉例說,80年代末,每個人都認為日本會超過美國,但日本遇到了與中國同樣的問題——銀行體系臃腫、房地產價格太高、過於依賴出口,他們因此而「失落」了30年了。
投資和消費疲弱 拖累增長
大家看到,由於強力的政策調控,9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同比下降3.5%,是自去年3月以來首次由正轉負;同樣的原因,基建投資也增長緩慢;製造業投資相對較高,但主要是出口需求旺盛所帶動。所以,中國的投資需求疲弱,而且從長期來看,投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增長的速度,因為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也會導致投資回報下降。
所以,中國迫切需要改變經濟結構,從依賴投資,轉向增加消費。但是,中國的儲蓄率卻居高不下。瑞銀(UBS)的一項調查顯示,儲蓄率已從2019年的40.6%,和2020年的43.2%,攀升到了今年5月的45.2%。
尤其是在疫情爆發後,中國也沒有像美國那樣發放財政補貼,因此消費者沒有多餘的現金。除了擔心爆發新的疫情,政府對多個行業的監管行動,也讓消費者擔心收入和就業前景不穩。
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眾捂緊錢包,消費活動在中國經濟中的比重也在下降。2020年,居民消費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佔比是38.1%,低於2019年的39.2%,是201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但是,即使疫情消失、經濟復甦,也不要指望中國民眾會減少儲蓄、提高消費。幾年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人口結構的轉變,是導致經濟增長放緩的罪魁禍首之一。因為出生率的下降,意味著中國的成年人不能再指望養兒防老,而且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十分脆弱,人們也不可能指望政府,所以必須自己存錢為退休做準備。
中國經濟改革走入死胡同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共領導人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必須要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同時要減少對外國的依賴,所以習近平才會在去年提出,中國要轉向以「內循環」為主的經濟模式。
但是,就像《華爾街日報》所說的,這場瘟疫把中國引向了相反的方向,使出口成為多年來最大的增長動力。
2020年,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達到了5,350億美元的多年高點,對美國的順差也比上一年擴大了7%,達到3,170億美元。
這說明,中共努力要解決的經濟失衡問題正在惡化,更糟糕的是,還有可能重新引發貿易局勢的緊張。
另外,在房地產調控方面,吉姆·查諾斯也提到,自從2009年以來,北京當局已經是第四次試圖放慢房地產市場的速度,但每次這樣做的時候,經濟很快就陷入停滯,讓北京感到恐慌,於是他們馬上從踩剎車改為踩油門,這就是為甚麼我們會看到,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會越來越大。
而現在,已經有跡象顯示,中共當局要對房地產採取更為寬容的立場。部份地區房貸的放款速度已經加快,局部地區房貸利率有所下調,房企信貸環境預期也會得到一定改善。中共央行近日也表示,要保持房地產信貸平穩有序投放。
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三駕馬車面臨熄火,中共的氣候承諾,也很可能只是畫餅。習近平沒有出席在英國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但在27日,中共當局卻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並將相關報告提交給了聯合國,確認了「雙碳目標」的承諾。
但是,中共的承諾是沒有意義的。就從今年的情況來說,8月下旬,中共副總理韓正還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告誡省級官員要「堅決遏制」煤電等高排放項目的盲目發展。可是一個月之後,面對煤炭短缺和大面積斷電,韓正又在一個閉門會議上,要求國有能源企業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增加煤炭供應。而從長期來看,中共當局承諾的低碳達標,也和經濟增長目標相互衝突。
也就是說,不管是房地產調控、還是內循環經濟模式、甚至是氣候承諾,中共經濟轉型的努力,到目前都是白費功夫。@
財商經濟研究所
策劃:宇文銘
撰文:李松筠
編輯:蔚然、宇文銘
粵語配音:Ada
剪輯:曲歌
監製:文靜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