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12月初率團訪問台灣,將參加一場在中華民國立法院舉行、聚焦「民主」的會議。

據中央社報道,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說,初次訪台,陣容十分重要。曾在政論節目與對手用饒舌(rap)聊政治的他,特別邀請政治立場不一的議員參加訪團,要讓包括反對派在內、預計約6位議員「親眼看看立陶宛和台灣可如何達成雙贏合作」。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擬12月訪台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12月初率團訪問台灣,將參加一場在立法院舉行、聚焦「民主」的會議。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我保證這會是陣容堅強的訪團」。(Matas Maldeikis提供/中央社)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12月初率團訪問台灣,將參加一場在立法院舉行、聚焦「民主」的會議。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我保證這會是陣容堅強的訪團」。(Matas Maldeikis提供/中央社)

他說,他的夢想是為立陶宛企業界找到與台灣密切合作的利基,讓立台雙邊投資貿易總額能超越立陶宛與中共的合作規模。這是個中、長程目標,但現在就得穩紮穩打、一步步採取具體措施,「立陶宛對其它歐洲國家具示範作用」。

立法院「台灣與波羅的海三國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民主進步黨立法委員邱志偉8月中旬曾致函邀請馬爾德基斯、外交委員會主席帕維里歐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等立陶宛國會議員訪台。馬爾德基斯已確認將組團訪問,成員及行程尚未完全定案。

立陶宛允許台灣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後,8月以來遭北京以經貿、外交手段強力施壓。

馬爾德基斯告訴中央社記者,他「友台」是為了立陶宛的國家利益,「若這剛好也對台灣有利,那很好」。

他引用官方數據指出,至今年初,中國對立陶宛的直接投資累計淨額約780萬歐元;相較之下,立陶宛對中國的投資約4000萬歐元。他提到,立陶宛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考慮阻擋中國掌握主要海港克萊佩達(Klaipėda)、鐵路網等基礎建設後,中國對立陶宛的投資即停滯。

馬爾德基斯說,為因應莫斯科屢透過經貿手段進行政治施壓,立陶宛在2010年代轉而大舉投資中國市場,政府也推出各項措施協助企業,但時間證明,就算立陶宛為了商業利益努力「配合」北京、刻意忽視中共的集權本質和對法治的藐視,並加入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17+1「對話」機制,中國市場依然不開放。

馬爾德基斯說,立陶宛的遭遇絕非特例,北京對國內外企業的強勢控制手段顯示,集權體制並不需要真正自由的市場。此外,中共正採取措施強化經濟自給自足的能力、降低國內經濟對全球供應鏈的「曝險」程度。馬爾德基斯說,這意味國外企業將逐步被擠壓出中國市場,受害的「不會只是立陶宛」。

他提到,2020年,立陶宛對中國的貨品出口貿易額約3億歐元,大約是對哈薩克出口額的一半。他問,難道哈薩克可以因此認為它有權力指揮立陶宛的對外政策?此外,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量在今年上半年下滑40%,「當時可還沒有台灣代表處這個議題」。

據馬爾德基斯了解,立中外交風波主要影響自中國進口原物料、零組件等貨品的立陶宛企業;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貿易額大約只佔立陶宛整體出口數據的1%,影響不大。政府已出手協助企業,包括在其它國家開發市場新機會,部份企業也透過繞道拉脫維亞、波蘭等國進出口試著解決問題。

馬爾德基斯強調,若為了市場犧牲主權,最終會市場、主權都落空,這是立陶宛與強鄰俄羅斯交手多年的經驗,「他們就是不要看到你獨立自主」。

2013年,莫斯科突然宣布立陶宛乳製品含有害細菌,下令禁止進口。當時立陶宛有高達85%乳製品出口俄羅斯,廣受當地消費者歡迎。在此之前,立陶宛的「親歐」路線屢引發莫斯科不滿。

馬爾德基斯說,問題核心其實不在立陶宛、也不在台灣,而在於中共、俄羅斯這樣的政權本質上就是敵視自由、民主,無法與自由市場和民主政體進行正常、長遠的合作,它們的所謂合作往往只是「戰術」考慮,最終要服務更大的戰略利益,而戰略利益往往就是破壞、顛覆自由民主的環境,因為這樣的外部環境威脅執政集團的根本利益。

相反的,馬爾德基斯說,一如台灣,立陶宛只能在自由民主的環境生存,慣行威權的政權「才不在乎你的利益」,若有必要,「能輕易把你賣了」。

記者詢問,立陶宛總統辦公室和外交部在對中、對台關係上,似乎步調不太一致,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及其幕僚的對外發言較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保守,相關現象在立陶宛國內引發討論,這是否意味政策風向轉變。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幫台灣 就是幫自己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12月初率團訪問台灣。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立陶宛幫台灣,就是幫自己。(Matas Maldeikis提供/中央社)
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擬12月初率團訪問台灣。他近日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立陶宛幫台灣,就是幫自己。(Matas Maldeikis提供/中央社)

馬爾德基斯說,這其實與立陶宛國內政治有關,不意味立陶宛政府對台灣的態度有重大改變。他說,其中一個因素是,在立陶宛,總統原則上主掌外交國防大權,但現任外長大刀闊斧作了許多重要決策,這就讓總統態度有所保留。

立陶宛國會正審理法案,擬由國會派任一名常駐代表,專門負責對美國國會事務,以透過與大使館平行的管道,第一手了解美國政治動態、推動符合立陶宛國家利益的政策。

相關法案近日完成二讀,預計很快將三讀通過。41歲的馬爾德基斯於2020年10月當選國會議員,曾於2016至2020年在布魯塞爾擔任立陶宛國會常駐歐洲聯盟(EU)代表。

他笑稱,北京官媒屢稱立陶宛是美國的傀儡,但立陶宛實際上是主動出擊,試圖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走向,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也是立陶宛的自主決定,「我在政治圈這麼多年學到一件事:一個人對其他人的說法往往反映了這個人本身」,北京官媒稱立陶宛是傀儡,反映的恐怕正是他們的傀儡本質。#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