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金正恩與前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以來,北韓在核武器試驗方面一直沒有大動作。但在拜登執政8個月後,北韓再次生變,金正恩正在展示其更大的危險玩具和更新的技術,這次似乎增加了遊戲的難度,開始構成新的地區安全威脅。

圖為北韓官方KCNA通訊社所發布的導彈試射圖片,發射地點不詳。(STR/AFP/Getty Images)
圖為北韓官方KCNA通訊社所發布的導彈試射圖片,發射地點不詳。(STR/AFP/Getty Images)

2019年初,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與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會晤時提出,如果他得到重大的製裁減免,將拆除寧邊核設施的整個建築群。但是美方認為以此作為無核化步驟非常有限,予以拒絕。最近的衛星圖像顯示,北韓正在擴大其寧邊的鈾濃縮廠,表明北韓核材料的生產正在加速。

由於國際原子能機構被禁止進入北韓,所以只能通過衛星圖像來監測北韓的核活動。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研究員傑弗瑞劉易斯(Jeffrey Lewis)在一份報告中說:「鈾濃縮廠的擴建表明,北韓可能正在計劃將其在寧邊核設施的鈾產量提高25%。」北韓寧邊核設施可以生產高濃縮鈾和鈽,而這兩種材料都可以用來製造核武器。從最新的衛星圖片判斷,北韓正在恢復武器級核材料的生產。北韓稱寧邊綜合設施是其核計劃的「核心」。對於北韓每年能增加多少核彈頭的估計各不相同,從6枚到18枚不等。

2019年8月2日,在首爾的南韓戰爭紀念館展出的北韓「飛毛腿B」型導彈(左)和南韓「奈基」防空導彈(右)。(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2019年8月2日,在首爾的南韓戰爭紀念館展出的北韓「飛毛腿B」型導彈(左)和南韓「奈基」防空導彈(右)。(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9月20日,聯合國原子能機構(IAEA)負責人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在年度會議上表示,北韓的核計劃正在全速前進。格羅西說:「北韓正在進行鈽分離、鈾濃縮和其它活動」。平壤似乎已經重新啟動了一個核反應堆,人們普遍認為該反應堆已經生產出用於製造核武器的鈽。

9月11日,在美國9.11襲擊事件20周年之際,北韓試射了一枚遠程巡航導彈。朝中社報道稱,導彈沿著設定在北韓領土和領海上空的橢圓型和8字型軌道飛行了大約2個小時,命中了1,500公里(940英里)以外的目標。

在發射巡航導彈幾天後,9月15日,當地時間下午12:38和12:43,北韓又試射了兩枚彈道導彈,兩枚導彈的發射時間僅相隔5分鐘。這兩枚導彈向日本方向飛了約800公里,落入朝鮮半島東部海岸附近的水域。

在北韓試射彈道導彈幾小時後,南韓總統辦公室說,9月15日下午進行了首次水下彈道導彈發射試驗。從一艘3,000噸的中型潛艇上發射了一枚南韓製造的彈道導彈,並擊中了預定目標。

這次試射使用的是玄武-2B(Hyunmoo-2B)彈道導彈的改進版,其射程為500公里,能夠覆蓋北韓全境。用於發射彈道導彈的潛艇是剛剛投入使用的南韓首艘「張保皋-3」級潛艇「島山安昌浩」號。這是一艘中級常規動力潛艇,長83.5米、寬9.6米,可搭載50名船員,配備6個垂直發射管,水下連續運行時間超過20天。

南韓潛艇導彈試射使其成為繼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印度之後第七個擁有潛射導彈能力的國家。

南韓國防發展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種新的彈道導彈,能夠攜帶更重、更強的彈頭。可用來摧毀混凝土結構和隧道。這種高強度的彈道導彈將增強南韓軍隊的威懾力,在危機中可用作壓制敵人的核心武器。此外,南韓還開發了新型反艦超音速巡航導彈,並將很快進入服役。聲明說,該武器有望幫助首爾遏制潛在的外部威脅,增強其防衛能力,促進和平穩定。

南韓的武器試驗是根據自己武器研發進程按計劃進行,並非針對北韓導彈試射的突然行動。南韓還有一系列空、海軍的武器發展計劃,從中可以看到其視野早已越過北韓,放眼到整個亞洲。

北韓的導彈試射主要也不是針對南韓,因為進攻南韓不需要遠程導彈,它更可能是針對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存在。而遠程巡航導彈對北韓來說可能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談判籌碼。

根據《國際法》,平壤被禁止試驗彈道導彈和核武器。以前的此類試驗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反對和聯合國安理會的製裁。

彈道導彈是利用火箭發動機將導彈發射到大氣層以外,按照拋物線軌跡飛行,其特點是速度快、射程遠,可以攜帶更重的有效載荷包括核彈頭,這可以說是北韓威脅國際社會的主要手段。然而彈道導彈在飛行末端,進入攻擊階段時,由於速度、重量、訊號傳遞等因素的影響,機動能力有限,特別是針對移動目標的打擊精度差,且更容易遭到攔截。當然北韓的彈道導彈可能根本就沒任何追蹤目標或規避攔截的機動能力,西方對於這類導彈的防禦也早已成熟。

與彈道導彈不同的是,巡航導彈不在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制裁的禁止之列。巡航導彈很像飛機,動力裝置通常採用噴氣發動機。雖然速度不一定很快,但它可以飛行很長的時間,可以貼近地面飛行,以躲避雷達探測,還可以做出各種機動動作,跟蹤移動目標,躲避火力攔截。

相對於彈道導彈來說,巡航導彈打擊精度高,但有效載荷偏低,因此大多配備常規彈頭,而不被用作核打擊。但技術的發展使二者在使用上的差別越來越模糊,即使是北韓這樣的不發達國家,讓大型的巡航導彈具備核打擊能力,現在也不是不可能。

金正恩在今年1月公開表示:「開發了中長距離的巡航導彈等尖端戰術核武器。」北韓國家媒體將巡航導彈描述為「戰略武器」。總部設在美國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潘達(Ankit Panda)說:「這是第一次被北韓明確指定為戰略角色的巡航導彈。」「戰略武器」是北韓當局對核武器系統常見的一種委婉的說法。這意味著此次試射的巡航導彈可能是北韓第一枚攜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

在巡航導彈上安裝小型化的核彈頭,將使北韓可能擁有雷達難以探測、準確度更高的戰術核武器,它增加了北韓的核攻擊選項。

如果情況確實如此,它將對日本、南韓及駐紮在該地區的美軍基地構成安全威脅,因為這些地區的導彈防禦系統更適合探測和攔截來襲的彈道導彈,而對巡航導彈的探測和攔截則需要更複雜的系統和更尖端的技術。

但因受限於北韓整體技術水平,其最新的巡航導彈不具備隱身能力,靠超低空飛行也許可以躲避地面雷達的探測,卻無法避開空中和太空的監視系統,加之其飛行速度低,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攔截。即使加載核彈頭,也只是在原有威脅的水平上增加了一個新的種類,這種缺乏戰場生存能力的武器,在實際作戰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是作為宣傳工具,它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關注。

北韓在核武器的準備上,在其有限能力的基礎上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空白,特別是在2017年的多次導彈測試中,顯示了其軍事技術的發展,及其核彈投放能力所達到的足以讓世界為之憂慮的程度。北韓的遠程彈道導彈幾乎都是在這一時期完成測試的。

火星-12(Hwasong-12)被認為射程能夠達到4,500公里(2,800英里),使美國在太平洋關島的軍事基地處於其打擊範圍之內。火星-14射程提高到8,000公里(4,970英里),這使平壤第一次擁有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緊隨其後的火星-15,可發射到4,500公里的高度。如果以更平坦的軌道發射,該導彈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3,000公里(8,080英里),美國本土已全部納入其射程範圍之內。

2020年10月,北韓再次公布了新的彈道導彈。與火星-15一樣,採用兩級液體火箭推進,但它的體型更大,可能攜帶更多、更重的彈頭。此後北韓又公布了一些新的武器,由於沒有看到實際測試的消息,可以理解為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政治宣傳。

2017年9月3日,北韓在豐溪里試驗場進行了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核試驗。該裝置的爆炸威力估計在1到37萬噸TNT當量之間。10萬噸TNT當量的威力就相當於1945年投放在廣島原子彈的六倍。

相對於在核武器道路上苦苦掙扎的伊朗來說,北韓似乎已經取得了成功,但是北韓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長期國際制裁的孤立環境下,國家和人民遭受貧窮和落後的苦難。◇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