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國務院正準備擴充人手,加強對中國官員的監測,以追蹤中共當局在全世界主要國家的活動。

分析指出,儘管拜登在聯合國大會的發言,沒有直接提到對抗中共,並表示美國不尋求新冷戰,然而,中美之間的較量仍在繼續。該計劃反映了拜登政府已將中美競爭,當作外交政策的主軸。

日前,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指出(超連結),美國國務院正計劃擴大專門監測中共官員的人力,以追蹤北京在世界主要國家日益增長的行動。

這個變化,預計會增加20至30名工作人員,除了部署在華盛頓,一些人員也將派駐在各國的美國大使館。這類關注和監測北京當局海外活動的「中國觀察官員」(China watch officers),始於特朗普政府時期。

《外交政策》指出,美國國務院正在設立一個更核心中國辦公室,這被一些華府人士稱為「中國小組」(China House)。

此前,拜登於今年2月宣布(超連結),美國國防部已成立一個專門的中國戰略小組,該小組由約15名專家組成,負責向國防部長提供建議,制定美國對華戰略,以應對這個「頭號戰略對手」。

上個月,有消息人士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正考慮建立一個獨立的「中國任務中心」,以提升中情局內部對中國的關注。此前,中國事務長期以來一直設置在更廣泛的「東亞和太平洋任務中心」之下,消息人士表示,獨立的中國中心,將使與中國有關活動更容易獲得人員與資金。(了解更多

彭博社8月12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中央情報局正在考慮建立一個獨立的中國行動小組的建議,以擴大美國對最大戰略對手中國的洞察力。圖為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TOM WILLIAM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彭博社8月12日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中央情報局正在考慮建立一個獨立的中國行動小組的建議,以擴大美國對最大戰略對手中國的洞察力。圖為中情局局長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TOM WILLIAMS/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此外,一位官員還向《外交政策》表示,國務院還打算增加人手,追蹤中國對新興技術的採購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外交政策》認為,拜登政府的這些舉措,說明在結束20年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正轉向與中共的全球競爭,美國各部門正加速適應中美競爭地緣政治下的新時代。

《大紀元時報》請求美國國務院核實此消息時,一位國務院發言人沒有予以否認,僅表示目前該機構對相關消息無法做出補充與評論。

報道中推測,國務院的新計劃,可能彙整聯邦政府內各機構的中國事務官員,與協調反恐工作的計劃相似。

據美國之音報道,許多分析人士對此策略表示樂觀其成。

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政策顧問、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茂春表示,國務院的新計劃令人歡迎,也是早該採取的策略。

他說:「隨著中國走向全球,美國的中國政策也應當採取全球策略,密切監測中共的全球足跡和擴張。」

他表示,國務院的人事調整,也反映出中國在美國外交政策,比重正不斷增加。

余茂春認為,過去美國的對華政策,一直受親中遊說人士、從中國獲得好處的前政府官員的影響。他說:「這項計劃旨在修正這類不足,並為制定更現實的中國政策,注入更為專業的能力。」

余茂春說:「中國挑戰需要採取全政府的方式予以應對。」

他認為,每個政府機構都有獨特的使命和責任,不會有衝突。在特朗普時期,「全政府策略」運行得非常有效,預計這個模式也將繼續下去。

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Ku)也持類似看法。

「這是致力於將美國外交的重點,聚焦於與中國競爭。」他說。

古舉倫認為,如果美國外交政策過於聚焦中國,可能會存在問題,比如非洲政策變成了有關中國的政策。然而,他認為「鑑於中國挑戰的現實,這種做法應是合理的」。#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