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未能建立民主,由此導致的美軍撤離,這些事件正引起歐洲的擔憂——歐洲大陸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依賴其長期盟友美國。

在很多問題上,美國都辜負了它的盟友,比如普京入侵烏克蘭,不承認台灣為一個國家,和菲律賓的海洋領土被中共逐漸竊取。

作為回應,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荷蘭首相馬克·呂特(Mark Rutte)和歐盟的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等歐洲領導人再次呼籲建立更強大、更協調的歐盟軍事結構是正確的。目前,歐盟只有3000名士兵,作為快速部署部隊,被分成兩個國家戰鬥群。1999年,歐盟同意建立聯合軍力,以便能在60天內在海外部署多達6萬名士兵。該計劃應得到更新和加速。

據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報道,馬克龍和呂特於8月31日(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後期限)舉行了會晤。之後法國和荷蘭「強調歐盟有必要在經濟和軍事方面發展『戰略自治』,同時繼續與北約密切合作」。他們的聯合聲明指出,「歐洲必須證明自己具有堅韌性。並證明自己有能力通過份配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資源,對安全和防務承擔更多的責任。」

布雷頓對《泰晤士報》(the Times)說,歐盟在阿富汗得到了痛苦的教訓,即需要加強其防禦能力和「硬實力屬性」,歐盟的共同防禦「不再僅僅是一個選項」。

一些歐盟國家和英國曾要求拜登總統延長撤軍期限,但無濟於事。他們失去了在沒有美國獨有的前沿部署能力的情況下留在喀布爾機場的能力。

歐洲部隊沒有進行這種遠程部署所需的裝備,因為歐洲國家優先考慮社會支出,只有能力增加較小的軍事職能去支援美國遠征軍。這使得美國成為北約事實上的領導人。

歐盟是一個超級經濟體,但不是軍事超級大國。另外兩個經濟超級大國是美國和中國。按GDP購買力平價(GDP購買多少商品,如麵包、鋼鐵和船舶),中國在2017年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中國的超級大國經濟使它成為一個軍事超級大國。隨著中國風險承受能力的增強,這種軍事力量現在有可能在亞洲超過美國。美國海軍正慢慢從亞洲被邊緣排除,不僅包括阿富汗,還包括南中國海,那處水體和印度一樣大。

中共不僅毫無後果地從菲律賓奪走了海洋領土,還頒布了一項新的海事法,迫使通過南中國海進行商業和軍事運輸的船隻遵守中共法律,就好像它是一個中國湖泊一樣。中共正試圖將國際水域的美國船隻也納入這項法律適用範圍內。

2018年4月,中國作戰航空母艦「遼寧號」(前)與其它艦艇一起在海上演習。2018年4月23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東海舉行了「實戰演習」。北京新興海軍在爭議海域的最新武力展示激怒了鄰國。(AFP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4月,中國作戰航空母艦「遼寧號」(前)與其它艦艇一起在海上演習。2018年4月23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在東海舉行了「實戰演習」。北京新興海軍在爭議海域的最新武力展示激怒了鄰國。(AFP via Getty Images)

歐洲是中美之外唯一的超級大國,因此也是唯一有機會成為軍事超級大國的力量。因此,這是扭轉美中之間日益嚴重的力量不平衡的僅有希望之一。美國和歐洲可以共同在軍事上阻止中共。這種威懾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使中共有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實現民主化。

這不僅需要更多的歐洲軍費開支,而且需要一個獨立的歐盟軍隊的協助。這種軍隊可以在美國失敗的地方迅速向前部署部隊。在某些情況下,這不僅需要新的歐洲軍事能力,而且需要新的歐洲意志來捍衛全球範圍的民主,例如在阿富汗、烏克蘭、菲律賓和台灣。這也意味著,歐盟有能力保衛自己和全球民主,如果美國出現最糟糕的情況(軍事能力顯著削弱,或經歷災難性的政權更迭)。

然而,要把成員國軍隊的軍事力量交給布魯塞爾(註:歐盟總部所在地),就需要糾正歐洲的非自由政權的影響,特別是那些來自匈牙利、希臘、波蘭和克羅地亞等國的非自由政權影響。這些國家否決了旨在加強凝聚力和抵禦中國和俄羅斯等威脅的歐盟提議。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Heiko Maas)和歐洲外交負責人何塞·博雷利(Josep Borrell)都正確地支持廢除成員國對歐盟外交政策事務的否決權。

美國不必害怕一個軍事上更強大、更團結的歐洲。美國和歐盟作為民主國家,永遠是天然的盟友。歷史表明,民主國家幾乎從不相互開戰。

而且,正如一些美國分析家所言,歐盟與北約的平行結構不會「在不加強歐洲安全的情況下最終耗盡資源和人力」。一個獨立和強大的歐盟軍隊將令歐洲人在全球博弈中佔一席之地,並鼓勵他們把全球防務視為自己的責任,令他們同意增加歐洲國防開支,並歡迎軍事事務中的安全設置。

對全球民主國家的分層防禦是絕對必要的,以防其中一層失敗。更強大的歐盟軍事力量將緩解美國代價高昂、過度緊張的軍事態勢,同時防禦中共、俄羅斯和全球恐怖主義。

前總統奧巴馬發起了「亞洲軸心」政策;前總統特朗普威脅說,如果歐洲人不增加國防開支,美國將退出北約;而據稱拜登總統沒有就阿富汗撤軍的細節與歐洲進行磋商。三位美國總統接連明確表示:美國在全球捍衛民主政體方面需要更多的幫助,如果歐洲不挺身而出,全球將出現不穩定。

布雷頓對《泰晤士報》表示:「我們知道,我們的盟友可能會更加關注中國、亞洲。我們得到了這個痛苦的教訓,包括在阿富汗發生的事情,即我們必須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加強我們全球的防務團結。」

歐盟軍隊不會成為北約的競爭對手,而是一個比北約成員國更強大、更平等的聯盟成員。它將鼓勵民主國家在全球擴大其安全保護傘,並將日本、南韓、澳洲和烏克蘭等國納入其國防結構。我們需要一個加強了的和全球化的北約,作為防禦中共、俄羅斯和恐怖主義的防禦力量。

建立歐盟軍隊的下一個小步驟是將其遠征軍以及支持他們的飛機和船隻數量增倍,增加到至少6000人。歐盟委員會一位高級官員告訴《泰晤士報》,「看看保護喀布爾機場的美軍人數,大約5000人。看看法國在非洲薩赫勒的『巴爾卡內行動』(Operation Barkhane in the Sahel of Africa)中的部隊人數:5000~6000人。這是一個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下產生很大的影響的數字。」

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擔心,更強大的歐盟軍隊將推走美國對歐洲的防禦。這個擔心是合理的,但可以通過交換三線部隊來解決。美國應該同意保留其在歐洲對俄羅斯的前線部隊,以換取歐洲對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前線國家的美軍的補充。同樣,日本和南韓應該致力於歐洲的防務,為共同的歐洲防務提供軍隊。美國和歐洲都應該在台灣派兵進行防禦。

面對來自中共、俄羅斯和恐怖主義的日益嚴重的威脅,全球民主國家必須通過網絡防禦來展示其團結。如果屈服於非自由主義的分裂-征服戰略,它們將面臨而失去一切的風險。

英帝國的衰落和解體證明了這種風險。曾經追求民主和人民在其境內自由流動的全球帝國,現在正在逐漸分裂。其對東南亞和非洲的經濟和外交影響,已經相對輕易地被中共代替。自由民主國家在分裂時變弱,因此容易受到中共非自由化和全球化投資和貿易的政治影響。

英國甚至發現很難在蘇格蘭保留住一定量的公民,因為英國與歐盟的決裂,他們想脫離英國。新獨立的蘇格蘭可能會加入歐盟,向英國施壓,要求其撤除其軍事基地,包括其核潛艇基地。

出於成本原因,英國潛艇可能不得不在美國佐治亞州建立基地,這將對英國主權造成打擊。雖然在名義上並非如此,但英國實際上將依賴美國的核威懾力量。英國的分裂將削弱全球民主。因此,任何進一步的非戰略分裂都是錯誤的。民主的分裂導致軟弱。

民主政體應該將解決社會問題的權力下放給基層,同時還要有高度協調的外交和國防政策,這二者之間需要一種平衡。與此同時,民主國家必須在必要時獨立,例如,當只有一個盟國失敗時,其它國家依然可以提供可以信賴的核威懾和防禦。

儘管蘇格蘭的一些人鼓動要脫離英國,但英國至少正在與其它民主國家(包括在軍事上)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儘管倫敦和華盛頓之間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關係緊張,但歷史上的緊密關係使得兩國仍然是對方最強的盟友。英法聯合遠征軍最近組建了1萬人的部隊,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又一步。

一個更強大、更統一的英國,像一個更強大、更統一的歐盟和美國,將成為捍衛全球民主國家的資產。我們應該抵制或拒絕分裂的壓力,特別是低於國家層面的壓力,因為它們往往削弱民主的民族國家。

與此同時,民主的民族國家應該建立能夠獨立運作、遠離其海岸和作為統一聯盟制度一部份的軍事力量。主要的民主國家,不僅包括那些已經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而且包括歐盟、烏克蘭、日本、南韓、澳洲和台灣,應該擁有自己的獨立核威懾力量。

民主國家離好戰的獨裁政權越近,如中共和俄羅斯,擁有獨立的核威懾力量就越重要。在核威懾方面,任何盟國都不能完全依賴,因為核戰爭的代價太大。因此,核時代唯一可信的威懾力量是獨立的核威懾力量。

民主國家應將指揮結構交錯用於作戰部署,就像在阿富汗和南韓那樣,並側重於兩個主要軍事結構:美國軍隊和歐盟軍隊,以便分層防禦全球民主。這兩種結構都需要對來自北京、莫斯科和全球恐怖份子的非自由主義威脅進行強大和分層的防禦。日本、南韓、印度、澳洲、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等國應該通過加入北約、加入美國-歐盟聯盟。

只有通過團結和互聯互通,同時保持緊急情況的獨立性,全球民主國家才能有效地抵禦世界上最大的威脅。

原文「The US Should Support a Stronger EU to Defend Against China」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安德斯‧科爾(Anders Corr)擁有耶魯大學政治學學士學位(2001年)和哈佛大學(2008年)政府學博士學位。他是《政治風險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Risk)出版商,科爾分析公司(Corr Analytics Inc.)負責人。他在北美、歐洲和亞洲進行過廣泛的研究。他撰寫了《權力的集中》(The Concentration of Power)(即將於2021年出版)和《不侵犯》(No Trespassing),並編輯了《大國,大戰略》(Great Powers, Grand Strategies)。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