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大堡礁珊瑚群中一個已有400多歲的巨型珊瑚在經歷了80次大颶風、無數次珊瑚白化和幾個世紀來的其它威脅後,於今年首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據九號新聞網報道,今年3月,科研浮潛者在昆士蘭棕櫚島群(Palm Island Group)奧菲斯(Orpheus)島附近一處偏僻水域進行潛水活動時,在一個離海岸不遠的珊瑚礁斜坡上意外發現一個由小型海洋動物和碳酸鈣組成的半球形結構。研究人員在經過調查後證實,這是迄今為止在大堡礁發現的最寬珊瑚,同時這也是該地區發現的最古老珊瑚之一。

科學家經過測量發現,這個巨大珊瑚結構高5.3米、寬10.4米,比大堡礁有記錄以來的最大珊瑚寬度多出2.4米。

受科研部門所邀,來自曼巴拉(Manbarra)部落的原住民將該珊瑚結構命名為「慕加丹比」(Muga dhambi),意思是「大珊瑚」。它屬於多「巨型微孔珊瑚」的其中一類,由小型的石質珊瑚蟲構成,顏色介於棕色和牛油色之間。這些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出一層層的碳酸鈣,從而形成珊瑚礁的基礎框架。

研究人員將「慕加丹比」的高度依據岩珊瑚生長速度以及歷史海面溫度進行分析,判斷其年齡應在421與438歲之間。這意味著,該珊瑚的形成時間遠遠早於第一批歐洲移民在這片大陸定居。

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目前已完成對大堡礁沿線328多個巨大微孔珊瑚群的調查。該機構發現,區域內的最古老珊瑚已有436年歷史。

此前,整個太平洋地區也出現過其它相對較大的巨型微孔珊瑚。例如美屬薩摩亞的一個特大珊瑚群落就具有17米×12米的尺寸。另外,研究人員在台灣和日本附近海域也發現了這類巨型微孔珊瑚。

在回顧過去450年的環境事件後,科研人員發現,「慕加丹比」具備著異乎尋常的復原力。自形成以來,該珊瑚經歷了多達80次颶風、無數次珊瑚白化、長達幾世紀的物種入侵、數次低潮和人類活動的持續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慕加丹比」由大約70%的活珊瑚和30%的死珊瑚構成。其頂部部份被黃綠色海綿、草皮藻類和綠藻覆蓋。

「慕加丹比」的持久存續得益於其所具備的「自我修補」能力。當部份珊瑚組織在低潮中暴露在陽光下,或在溫水中死亡後,其遺留的結構會立刻被生長能力很強的附著生物體佔據。

目前,在澳洲或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一個關於重要珊瑚的數據庫。對大體型和長壽珊瑚的位置進行編目或將帶來許多益處。

例如,從科學角度來看,建立珊瑚數據庫能夠幫助科研人員了解歷史中海洋環境事件的世紀性變化,以及對氣候變化模型進行驗證,還可帶來相應的社會與經濟效益,例如潛水旅遊業的開展和方便對民眾進行相關知識的普及。

但是,對大型珊瑚位置進行編目可能會引發越來越多人前往探尋,這將破壞這些珊瑚的現存生活環境。

目前,大堡礁珊瑚群面臨著水質下降、過度捕撈和沿海開發等威脅。研究人員表示,人們現應對「慕加丹比」進行監測,以便將來及時發現這個自然界奇蹟的任何異樣,並對其進行及時修復。#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