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強化監管私營企業,影響全球投資者權益,並引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關注,並稱將提高對中國公司赴美IPO的審查力道。金融市場逐漸形成美、中兩國強化監管的局面,外媒分析,隨著中國政治風險的增加,接著可能引發對中資股票的大幅拋售潮。

中共7月頻對私營企業出手,包括滴滴出行、補教機構皆中標,成為遭加強監管的對象,使得相關企業的股價崩跌。

在7月,追蹤在紐約上市的中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下跌超過20%,中國網絡巨頭騰訊和阿里巴巴的股價分別下跌16%和10%。報道形容,「中國科技股在7月創下了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差的一個月。」

鑑於中資股存在風險,美國SEC也出手管制,上周發文稱,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將要求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前進行額外的涉及監管風險的訊息披露。

據美國之音報道,在中美兩國監管風暴的疊加壓力下,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公司的信心驟降。據全球財經訊息及分析應用程式提供商FactSet慧甚的數據,提到自7月份以來,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市值已累計蒸發超過4千億美元。

報道提到,金融市場意識到投資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所需要承擔的政治風險,投資集團River Front的國際投資組合管理經理康斯坦丁諾斯(Chris Konstantinos)在一篇報告裏提到,在進行資產投資配置時,將儘可能排除考慮中國公司的股票。

他表示,中共優先考慮社會秩序,而不是對「資本」的關注,如:股權回報或股票價格。同時,中共也越來越強化數據控制,包括:對本土消費者與貸款等。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副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也認為,中共的監管嚴重損害資本市場對中國公司的估值,這也導致這些公司,將被外國投資者排除在投資組合之外。

而美國監管機構迅速採取了行動,報道提到,這不僅會限制未來中國公司在美上市前景、引發對中資股票的大幅拋售,還可能對中國其它資產類別產生溢出效應,外資可能拋棄中國的債券和外匯等長期投資。

據全球金融市場數據提供商路孚特(Refinitiv)的數據,總共有418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籌資達到1,000億美元。報道提到,在滴滴出行之後,沒有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進行大規模上市。

另外,報道提出,在未來幾個月內,美國證監會預計開始實施《外國公司問責法》規定的退市規則,最快在兩年內,把不符合美國審計標準的中國公司從美國市場除牌。

同時,美國審計機構對證監會的動作抱肯定態度,認為美國過去為吸引中資企業赴美上市,卻忽略了公平市場競爭的環境,這讓美國投資者面臨巨大的損失。◇

------------------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