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針對7月20日河南鄭州爆發的大水,秦晉博士認為,雖是天災,但中共掩蓋真相,造成無數民眾傷亡,更是人禍 。全文刊登如下。)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秦晉博士。(本人提供)
民主中國陣線主席秦晉博士。(本人提供)

7月20日河南鄭州爆發大水,死傷無數,是天災,而人禍更大。中國官方統計死亡人數為三百多人,聲稱是5千年一遇的大水。而民間估算和自媒體報道高達近兩萬人死亡。根據中國境內勇敢者所傳遞的水災真相,在鄭州有堆放大量水淹致死而無法火化的屍體(具體數字是19,577具),雖然真實性目前尚無法確認,但有其他省份殯葬服務馳援鄭州可以佐證非官方報道的真實性。

人類固然無法阻擋天災,但是天災發生之時,卻由於人禍而加大天災,造成雙重災害,這是中共統治下的一個基本特色。本次河南鄭州的災害,就是人禍遠遠大於自然。

政府在災害發生時候的不作為,掩蓋真相,官員之間相互推諉,為保住官位不敢越雷池一步採取果斷措施救災,等待上級的指令,上級再層層上報等待一尊的最後決策和指令。而此時的一尊卻在西藏拉薩,西藏此時此刻在一尊的心目中大於鄭州千萬民眾的生命安危。更令人髮指的是由於人為的炸壩和洩洪,京廣路隧道和地鐵內水位在短時間內突然上漲,造成無數民眾的死亡。這不是天災,是十足的人禍。

官方公布鄭州大水死亡人數和民間披露的死亡人數相距有天壤之別,哪個數字靠近真實?中共官方說謊造假成性,毋庸置疑。民間估計雖有可能接近事實,但畢竟確證困難。中共71年惡政荼毒人民,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三年饑荒,餓死民眾無數,官方一直隱瞞真相和記錄,民間估計高達八千萬,國際社會和學術界上通常接受數目是四千五百萬。真實的數字只有在後共時代才能展示。

中國人是可悲的,也很可憐。他們中很大部份得了斯德哥爾摩症,被綁架了一輩子,卻從中得到了快感。鄭州大災以後,官方第一時間的行動是封鎖災難現場,掩蓋災後的悲慘可怕的狀態。西方媒體現場採訪,卻被民眾包圍,惡言相向,甚至動粗搶奪記者的器材,就是為了不讓西方「抹黑」中共政府。

這一幕就像西方使節指出中國皇宮的太監制度太不人道,而急於反駁西方使節的卻是被閹割的太監,「這是陛下的恩賜,奴才們心甘情願。你怎可詆毀我大清國律,干涉我大清內政?」更有御用學者提出滑稽可笑的指控,稱鄭州水災是中國敵對國家——美國對中國進行的氣象武器的攻擊。

世界上現存兩種制度的競爭,中共專制和美國為首的西方的民主制度的競爭。前者逐漸佔據上風,變得越來越具有攻擊性,而後者也逐漸失去優勢轉而進入防禦,原因是世界領導人,尤其是美國總統們的幼稚和無知,一迷失了方向,二向殘忍的中國獨裁者俯首稱臣。

目前是中共高科技極權專制,通過使用從西方獲得的高科技向西方發起進攻,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與中共競爭時很明顯地處於弱勢地位,在與中共對抗的時候卻不懂「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現代化高科技支持的中國專制對中國民眾有足夠的震懾力而使得政權得以穩固,另一方面是中共自1989年以來對民眾強化意識形態的灌輸,效果甚佳,中國出現了年輕的佔人口比例很大部份的「粉紅」擁護者,因而使得政權得到強化。

中共躲過了1989年世界共產主義全面崩潰的災劫,得益於布殊對鄧小平的一廂情願支持。更為不可思議的是,中共得到了西方的有力支持,使得中國實現了經濟騰飛,軍力增強。譜寫了現代版的「農夫與蛇」。

中共的初衷就是要將它的政治統治模式向全世界推廣,毛澤東有此壯志豪情,但是他的「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的治國方式將中國帶到了經濟崩潰的邊緣。鄧小平相對務實,對內經濟改革,對外門戶開放,改變了中國的走向,他的策略是韜光養晦,等待時機。到了習近平時期,中共開始對世界處處強硬,妄圖按照中共的要求改變世界格局。

中國民眾再悲催,也將無可奈何中共。中共存世,對中國是荼毒,對世界也是危害。「慶父不死,魯難未已」。要改變中共,最為關鍵的是西方的覺醒。只有保守主義執政理念者才能剷除邪惡中共拯救世界,而自由主義執政理念者只會與中共同流合污,一起把世界帶向黑暗深淵。#

了解更多澳洲即時要聞及生活資訊,請點擊 dajiyuan.com.au
(本文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的觀點。)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