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禮‧地官‧禖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春天,正是婚嫁的季節,更是桃樹盛放之時,桃花那紅豔豔的花瓣,就像少女紅嫩的雙唇,又像女孩害羞時的臉頰,更像每位姑娘都想披上的紅色嫁紗。在中國最古老的文學總集《詩經》裏,就以桃花作為新嫁娘的頌詞。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樹多麼芳盛美好,
盛開的花朵嫵媚嬌艷,
美麗的少女正要嫁人,
她定能使家庭和順。
桃樹多麼芳盛美好,
樹上的果實累累滿枝,
美麗的少女正要嫁人,
她定能夠多子多孫。
桃樹多麼芳盛美好,
綠色的葉子繁茂叢生,
美麗的少女正要嫁人,
她定能讓家族興盛。
「桃之夭夭」,「夭夭」是樹木幼嫩而茂盛的樣子,它暗示了出嫁的姑娘是一位少女,正當青春年華,最美好的時光。「灼灼其華」,「灼灼」是鮮明耀眼的樣子;「華」就是「花」。這句話是直接形容這位女子的年輕和美麗。
第二段「有蕡其實」,「蕡」(讀焚)這個字的意思是說果實的碩圓和肥大,藉由果實來祝賀新嫁娘會給家族帶來許多的子嗣。最後一段「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蓁蓁」是茂盛的樣子,桃樹上茂盛的葉子,不就像新嫁娘將會帶給整個家族的興旺嗎?
整首詩三段就是藉由對桃樹不同程度的讚美,來祝賀新嫁娘以及她將給整個家族帶來的幸福前景。比、興兼具,熱情洋溢。表達對新嫁娘美好純真的祝願,婚後家庭美滿和諧。
根據《禮記‧婚義》記載:「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在古代,婚禮可不只是兩個人幸福而已,它是要讓兩個姓氏友好相處。對上,它將要承接祖先宗廟的祭祀,對下,還賦有傳宗接代的責任;所以君子是非常重視婚禮的,絕不會隨隨便便地就完成了人生大事。
過去的婚禮也許不一定豪華,但是一定非常地鄭重。婚禮包括幾個基本的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這樣做是為了讓婚禮恭敬、謹慎、隆重,且正大光明。
「納采」,就是說當一位男子看上一位姑娘時,他會非常鄭重地請媒人過去提親,並且贈送禮品到女方家裏,而且每一種禮品都有其象徵意義。
「問名」,如果女方願意考慮男方的提親,就會把女兒的姓名和出生時辰等都交給男方,讓他們放在神祇或祖先前面占卜請示,看看這兩個人的結合是不是能夠有正向的發展呢?如果占卜的結果是好的話,就要進行下一個步驟:「納吉」。
「納吉」,便是訂婚(文定),男方要告訴女方占卜的結果,並且兩方確定婚事。
「納徵」,「納」是的意思是聘財,而「徵」就是「成」的意思。男方一定要很正式地準備了聘禮才可以成婚。
「請期」,就是選擇一個好日子來成婚。
在成婚的這一天,新郎要和媒人還有親友一起前往女方家裏迎娶新娘,還要先到新娘的祖廟裏行拜見之禮。
從這種種的禮節,可以看出古人對於婚姻是多麼地重視了。當一個女子把她的一生託付給你時,男方要給予相對的重視和感謝,女方當然也要禮尚往來,附上一份表達心意的禮物了;也就是嫁妝。
春秋時代,衛國有個人嫁女兒,在出嫁的時候就跟女兒說:「妳出嫁後一定要偷偷地積攢私房錢哪,嫁了人以後又被休掉那是常見的事,要留點錢以防萬一。」
女兒果然非常聽話,一直偷偷地攢私房錢,沒想到後來婆婆就以她私自積蓄財產太多而把她休掉了。
秦國有一個國君把女兒許配給晉國的公子,由於愛女心切,在出嫁那天,他準備了豪華的嫁妝,並且選了七十多個美女,穿著錦繡衣服一起陪嫁過去。結果晉國公子非常喜歡這些陪嫁的妾,反而冷落了國君的女兒。
看來要讓子女幸福並不能過度的為他們的利益著想,或者是做一些無謂的裝飾呀!
清朝著名的大文學家鄭板橋的女兒,到了出嫁的年齡,好多人前來求婚。鄭板橋挑來挑去,卻看上了一位下屬的兒子,名字叫做知足,他不善言辭,非常地厚道又本份。鄭板橋就把女兒許配給了知足。
到了出嫁的那一天,知足親自趕了牛車前來迎娶新娘。鄭夫人以為丈夫會像過去對待義女那樣,送給親生女兒珍貴的物品當作嫁妝。沒想到鄭板橋端出了一個竹籃子,籃子中裝著針和線。他鄭重地把這個籃子遞到女兒手裏,對女兒說:「這就是父親送給你的陪嫁禮物,也是我們鄭家的傳家之寶!」
鄭夫人看了,氣得說不出一句話來,以為丈夫是真是傻了。
鄭板橋繼續嚴肅又懇切地對女兒說:「女兒呀,你把鄭家這傳世的針線帶到知足家裏,只要妳手勤勞,活兒好,能夠自食其力,你們小倆口一定會有個美好的未來的。」
後來,女兒記取父親給的教訓,勤儉持家;女婿也是誠厚老實的人,夫妻恩愛地過完了一生。
聽完這幾個故事,您是否也想好了應該要有甚麼樣的婚禮?並準備甚麼樣的嫁妝了嗎?要記得,再豐厚的禮品也比不上夫妻相處的道理,和一個肯負責任又真心相待的好對象呀!
婚禮除了浪漫以外,更有著莊重的內涵呢!
~選自《獨釣寒江雪──經典名作中的秘密》/文津出版◇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