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父親節到了的時候,我都會不自覺地回想自己的童年和經歷過的點滴。這也許就叫觸景生情吧。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我的父母沒有給過我像其他父母對待子女的那種比較正面的愛。他們心裏也是希望我可以越來越好,可是在做法上、方式上,不但沒起到鼓勵和激勵我的作用,相反,大家的代溝很大,我的心很受傷害。我的父母很難真正的理解我,大家很難溝通,想法又差異很大。所以,從我懂事開始,我和父母之間,總是距離很大,誰也不喜歡誰。我不懂被溺愛的感覺,我也不知道鼓勵的力量可以使笨蛋變成天才。

忘記了從哪一年開始,中國人也開始過父親節了。沒有這個節的時候,我也沒多想甚麼。當有了這樣一個新的節日,反倒觸動了我心裏由來已久的陰影。那時候,一到這個節日,電視上就會播放一些對市民的採訪,每個被採訪的人說的都差不多,甚麼他的父母很愛他,他對父母很感激;甚麼她覺得她的父母真的很偉大,她應該多盡孝心……

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節目,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怕看到這些父愛母愛。我沒有過他們說的那些感受,在這個方面比較空白。所以,本能地產生一種對抗,不想提起這個話題,只有迴避了才安心。那個時候就是這樣的心理狀態,隨之對這樣的節日產生出一種害怕的心理。

中國有句話叫「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矛盾和不如意。每個人在和自己父母的相處上,很難彼此之間絕對的滿意。偶然的一次,我在《千字文》這本書裡,讀到一段話,使我感到震撼。那段話是「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表面的意思是,父母如果喜歡我們,對我們好,這種情況下,孝順父母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父母討厭我們,對我們不好,在這個時候,我們還能夠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的話,這樣的孝順才是最難能可貴的。當看到這一段話,我的心被衝擊得很厲害,我才知道,父母怎麼對待自己並不重要,關鍵是自己可以在任何情況下都孝順父母才是正確的做法。

現在,我不再計較曾經,我很努力的做好自己作為子女該做的。人在國外,和父母的距離很遠,但每當父母接到我打的電話都會很高興,看到我寄去的照片也非常開心。我心裏的陰影也漸漸散去。

希望父親們都可以過上一個舒心的父親節。送點甚麼給父親好呢?不妨想一想,自己的父親最喜歡甚麼,喜歡做甚麼,自己最能夠滿足父親的是哪一點,也許,順著這個思路去做,父親會比較容易理解我們的感恩與報答之心吧。

對父母的報答是浸透在每一天、每一個細節裡。無論和父母的距離遠近,報答的心是不能停止的。所以,父親節不只是一個節日,它更加提醒每個人檢視自己對父母的態度。這是一個很好的、很溫馨的提醒。◇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成為會員 📧訂閱電子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