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因中共發起的監管風暴而迎來了「跳崖式」下跌。7月,當局先是全面降準、釋放萬億資金,隨後又整治房市、收緊監管。這暴露了後疫情時代下,習近平當局在經濟困境中的混亂和無措。
7月22日,中共央視援引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司長張其光的話稱,要對調控工作不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堅決予以問責,及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次日(23日)住建部聯同發改委、公安部等八部委發佈《關於持續整治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將對存在重大經營風險的房企實施重點監管。當天中國房地產股普跌。
在中共收緊房市監管的前夕,央行宣佈7月15日全面降准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準)是央行貨幣政策之一,通過影響銀行可貸資金數量,從而增大信貸規模、提高貨幣供應量,刺激經濟增長。
中共降准背後的邏輯
央行針對本次降準表示,今年以來部份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一些小微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等經營困難;降準是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不過,7月降準的時間和力度被普遍認為超過了市場預期。
去年為抵消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中共調整了原本為降低金融風險而堅持數年的貨幣緊縮政策。
儘管官方否認貨幣放水,稱實施的仍然是貨幣穩健政策。但數據顯示並非如此。
根據中共央行數據,去年新增人民幣貸款近20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廣義貨幣(M2)同比也增長10.1%,創近年新高。今年央行雖稱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但上半年廣義貨幣增長8.6%,人民幣貸款增加12.76萬億元,與剛破紀錄的去年相比也不遑多讓。
早前7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會提到降准,當時市場人士多半判斷可能是定向降準,未料央行動作大過預期。
與此同時,中國市場人士大多相信,監管層會繼續嚴防資金流入房地產。
事實上,在後疫情時代,房地產依舊是中國經濟中最亮眼的行業。
中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額與疫情前(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38.9%。儘管當局上半年實施了逾兩百次調控,新房和二手房價格依舊上漲。中國指數研究院《2021年上半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總結》披露,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預計同比回落,但仍望創新高。
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當局似乎選擇了互相衝突的貨幣和房市政策:
一方面,央行為刺激經濟不惜超出市場預期,提前加碼降準;另一方面,當局又收緊監管、重挫房企投資熱情和信心,打擊了實際推動GDP的房地產行業。
大紀元評論員李林一分析說,「中共降準背後的邏輯,是迫不得已。」他解釋說,「中共宣傳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2.7%、形勢大好,背後卻是消費需求萎縮、經濟增長乏力的窘迫現實。出口、消費雙不振是中共提前降準的背後邏輯。」
後疫情時代下的中國經濟困局
同期中共國家統計局公佈了衡量經濟狀況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及反映消費狀況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其中PMI高於50%,代表著經濟擴張;反之則是經濟收縮的跡象。
數據顯示,今年6月PMI為50.9%,比上月回落1.3個百分點,雖然仍高於50%的榮枯線,但相比3月的55.3%高點,下滑2.4個百分點,反映出生產持續下滑的趨勢。
更重要的是,PMI新出口訂單自4月份起連續三個月下滑,已經連續兩個月跌破榮枯線。這些都反映出中國的製造業經濟和出口都在下滑。
如果說製造業的不景氣,代表著習近平「雙循環」中的國際外循環鏈條快「掉鏈」了,那統計局同步發佈的CPI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則揭示了雙循環主體「國內大循環(內需)」快擋不住的萎靡頹勢。
在全球通脹的大背景下,6月份CPI同比僅微升1.1%,本身就釋放出疲弱的信號。
實際上,消費價格指數CPI不但是衡量物價變動、即通貨膨脹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經濟增長健康度的重要指標。通常認為3%是中國通貨膨脹的調控紅線,超過3%被視為進入了通貨膨脹的區間。
而6月份CPI環比下降0.4%、降幅比前月0.2%擴大,顯示物價在加速滑落,更坐實了國內消費需求不振的趨勢。
再細分6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主要數據可見,除了房租、加油、食用油少數剛需消費項目外,其它諸如手機、汽車、服裝、食品、酒店、家電等民生領域的消費都在全面下跌。這意味著中國人正在全面降低自己可以控制的消費需求。
分析:中共壓制房市的背後
中共在提前降準、加大貨幣放水力度的同時,也加大了對房市和房企的監管。李林一認為這是中共在繼續推進「脫實向虛」的政策,尤其是高房價擠壓了中國人的消費力,嚴重抑制了習近平所指望的「內循環」。
大紀元3年前的深度報道《數據說話 房市如何吸乾中國人「六個錢包」》,分析了房市是如何吸乾中國人的「六個錢包」。
該文指出,中國人當年的購房負擔(購房開銷/收支結餘,已經從2008年的56.7%加重至2018年的110.6%;累計購房支出/累計收支結餘也高達80%。
這意味著截至2018年,中國人掙的錢遠不足以負擔高房價,還要掏空夫妻雙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的積蓄。
用「六個錢包」湊首付買房,是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於2018年4月提出的觀點。2018年至今,中國房市雖每年經受數百次政府調控,但房價依然越調越高。
除了擠壓中國人消費能力外,中國房市的金融風險也日益凸顯。
中國房企龍頭恆大集團,日前被標普下調評級至負面,主要理由就是中共當局的嚴監管打擊了該公司融資能力,並增大了債務風險。
在內需枯竭和債務風險的倒逼下,中共整肅房市和房企的力度再度升級。
據財新7月報道,自6月下旬起,中國多個大城市出現「按揭荒」;銀行業人士稱,政府按揭集中度新規給銀行戴上了「緊箍咒」,各家銀行都收到了「來自高層的精神」,指令資金要用於支持實體經濟、減少對房地產的投入。
李林一分析說,「中國房地產或者說土地財政就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搾乾了中國人的錢包和消費力、來維繫中共政權,同時也吸乾了實體經濟的資金血液,進而無限度推高了債務風險。」
「中共如今不得不加強監管房企,不惜自殘地產業,也要嚴防資金潛入房市、加重房市積蓄的金融風險。」
後疫情時代下中共混亂的政策選擇
中共近期接連推行若干後果難料的政策,洩露出當局或已陷入混亂和無措的信號。
最新動向是中共整頓教育體制的改革,剛剛重挫了中國的教培產業。7月24日,新華社發佈了給學生減負和打擊校外培訓的「雙減」意見。教育類中概股在香港及美國股市暴跌。
稍早前,中共的教育改革也波及到房市中最火爆的學區房。數月前中共以促進教育公平、減少學區房炒作空間為由,在多個城市出台新政策以加快學區房改革。
6月4日,中共突然發佈通知,規定自明年起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四項政府非稅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徵收,7月1日起在河北、內蒙古、上海、浙江、安徽、青島、雲南等七地先行試點。
賣地收入或土地財政,是中共政權、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和生存命脈。體制內學者通常解釋說,徵收改革是中央想獲得地方收入的知情權。但許多業內人士相信,中央和地方在賣地收入上的博弈,會加速當局在中國人的房產上開闢新財源,例如開徵房產稅。
而李林一認為,習當局的這個政策以及對房市的後續影響,將對地方政府和中共統治的穩定性造成難以估測的衝擊。
「土地財政就是個炸藥桶。中央有著無數個理由、想要掌握土地財政的底細,但任何變動都可能引爆炸,包括體制內部的衝突和房地產市場的動盪。」他說,「而現在,習當局已經這麼做了。」
中共不僅正在點燃埋藏在地方政府和房市深處的炸藥桶,同時已向中國經濟的新貴——互聯網產業打出了重拳。
從去年喊停螞蟻上市、打壓馬雲阿里,到近期整肅剛剛赴美上市IPO的滴滴出行,中共對互聯網產業的最新打擊是準備設立網絡安全辦,嚴查中企赴海外上市。
中共網信辦7月10日宣佈,持有超過100萬用戶數據的公司在赴外國上市前,必須申請網絡安全批准。包括中國醫療大數據公司零氪科技在內,一些原本計劃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已撤消了IPO(首次公開招股)。
儘管美國政府近年來正在加強對中概股的監管,但中企赴美上市圈錢的熱情不減反增。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今年到目前為止,有37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總共籌集了129億美元。另據美媒「連線中國」(The Wire China)統計,去年有35家中企在美國上市,當時是創下10年來新高。
不過,習當局對科技和教育產業突然發動的監管風暴,不但似乎與前期鼓勵中企赴美圈錢的動向相悖,同時更令看好中概股和中國經濟前景的外國人損失慘重。
自赴美上市IPO以來,滴滴股價下跌了40%以上。在紐約上市的教培企業「好未來」市值從2月份的590億美元跌至不足40億美元。新東方在香港的股價一天下跌了37%。
即使是親近中共高層的西方金融精英,似乎亦遭中共監管風暴重創。
《金融時報》26日報道指,中共對教培業實施的監管風暴,或將抹去貝萊德集團(又名黑岩集團)等跨國投行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投資。貝萊德在好未來和新東方都持有大量股份。貝萊德集團是美國知名投行,與中共關係莫逆,今年6月首獲批准在華開辦外資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另據彭博社7月27日數據,追蹤98家在美上市中國科技股的納斯達克金龍中國指數遭中共最新政策「血洗」,連跌三天、蒸發5千億美元,跌幅高達20%、創下2008年來最慘紀錄。
對於中共近來推行一系列自殘式的監管政策,李林一認為,這是「黨領導一切」的思路,「政治力量壓倒任何經濟活動。比如對滴滴和教培行業的審查,習根本不顧中概股因此受到的傷害,寧可自殘經濟,也欲將黨的意志貫徹到底。」
他表示,中共近期的監管風暴不但將黨的政治目標凌駕於中國經濟和外國投資者的利益之上,甚至還動了華爾街精英等「老朋友」的芝士。「很難想像,中共的老朋友在利益受損的情況下還會繼續為其發聲。」他預測,「中國經濟未來將繼續下行。」#
------------------
【 堅守真相重傳統 】
📍收睇全新直播節目《紀元新聞7點鐘》:
https://bit.ly/2GoCw6Y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 回顧2024專題報道👇🏻
https://hk.epochtimes.com/tag/回顧2024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