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三級警戒已持續近兩個月,經濟部15日表示,零售業5月營業額月減5.8%,不過,業者陸續佈局線上銷售,可望有助緩解衝擊。專家也指出,未來隨著微解封,零售業將逐步回溫,唯還需關注物流業配合的情況。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發佈第385期產業經濟統計簡訊指出,台灣今年4月內需消費市場表現熱絡,2至4月營業額年增均呈雙位數成長,但疫情自5月升溫後,來客數快速下滑,加上部份業者縮短營業時間或自主停業,導致營業額由4月的3,286億元縮減至5月的3,096億元,月減5.8%,年增幅度也縮小為2.8%。
由於疫情所調整個相關防疫政策,也改變民眾對不同商品的需求,零售業因特性不同,在疫情下表現兩樣情。
統計處分析,隨著民生物資與宅經濟需求迸發,加上居家辦公及遙距教學防疫政策,帶動超級市場、電子購物及郵購業、資通訊及家電設備業營收攀升,分別年增35.7%、27.1%、19.6%;百貨公司、布疋及服飾品業、家用器具及用品業等則因門市來客數減少,業績急轉直下,成為主要受損業別,營業額分別年減28.3%、27.2%、13.0%。
不過,零售業者自去年疫情爆發就已開始佈局線上零售管道,今年隨著疫期升溫,提供線上銷售管道家數的佔比,從去年3月的39.9%提高至今年5月的41.9%,約增加2個百分點。
以行業別觀察,以直銷及未分類其它非店面零售業攀升6.8個百分點最多,超級市場提高6.4個百分點居次,藥品及化妝品零售業走揚4.9個百分點居第三,百貨公司增加3.8個百分點第四。
觀察今年5月營業額表現,發現提供線上銷售的零售業者,營業額年增3.2%,優於僅提供實體銷售管道的2.1%,亦即為網絡銷售能為業者提供挹注,減緩這波疫情帶來的損失。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對《大紀元》表示,三級警戒對於內需型服務業的影響很嚴峻,且台灣服務業、零售業、餐飲業最主要也是以國內內需為主,故近期受到重挫是預料中的事。
他指出,從去年開始就已經有很多業者陸續著手與電商合作,因為僅靠民眾至店內消費外帶,銷量仍大幅下滑,所以和電商合作是必然的,但目前需要密切關注物流情況,在現階段都有塞車現象,在推動微解封、甚至解封後,這些相關行業才會有顯著復甦的希望。
解封政策推出後,民眾是否還會持續觀察、保守消費?對此,邱達生認為,這部份可能和疫苗普及有關,對已經注射一劑或兩劑疫苗的民眾,會比較勇於外出消費,所以解封使消費動能增強可以期待,預計將從餐飲業開始復甦,零售業還要配合物流情況,不過,因強化網絡銷售也讓零售業業績增長,可望讓零售業跟著回溫。#
-----------------------
【坦白如初 公義永存】
📍報紙銷售點: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加入會員: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成為大紀元Patron,收睇無過濾嘅新聞影片: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
🏵️《九評》20周年
https://hk.epochtimes.com/category/專題/退黨大潮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https://bit.ly/epochhkios
🤖Android:https://bit.ly/epochhk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