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研22日公佈半年一度的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受訪者對「香港人」的評分雖然在「認同感」、「重要性」分類中續居於首位,但分數有所下跌。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社會氣氛持續低迷,年輕人或連香港人的身份也不再重視。(中共)以這種方式處理香港問題,必然的後果就是反作用力。

香港民意研究所22日公佈香港市民身份認同調查結果。調查訪問1,008位18歲以上的香港居民,要求他們按0至10分(0分為最低,10分為最高)評價「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份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及「重要性」。

結果發現,無論是按認同感、重要性或認同指數排名,「香港人」身份均繼續排行第一位,之後是「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份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

在身份認同方面,對比半年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感錄得明顯下跌,其餘數字沒有明顯變化。受訪者對「香港人」的「認同感」之評價為7.78分,雖然分數繼續排在各分類之冠,但分數比2020年12月下跌近0.5分,亦是2019年6月反送中運動以來首次跌穿8分。而在「香港人」的「重要性」方面,受訪者對此評分為7.8分,較上次調查微跌。

另外,在3個中國人身份分類中,受訪者對「中華民族一份子」的「認同感」及「重要性」評價,分別為6.44分及6.01分,均高於「中國人」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但兩個分數均較上次調查跌0.29分。受訪者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認同感」及「重要性」均較另外兩者低,僅分別為5.3分及5.08分。

調查還發現,有44%受訪者自稱是「香港人」,自稱為「中國人」比率則為13%。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為13%,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則為28%。

若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對立比較,讓市民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的香港人」四者中選擇自己最認同的身份,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比同樣定義的「中國人」比率為高。與半年前比較,全部數字均沒有明顯變化。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如今社會氣氛持續低迷,年輕人或連香港人的身份也不再重視。他指出:「我們這一輩人從一開始不覺得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份有甚麼衝突。今日見到這個處境,覺得(中共)用這樣的方式處理香港問題,背棄幾十年來對香港人、國際社會的承諾,以這麼強暴的方式扼殺年輕世代的觀念,必然的後果就是反作用力」。

他舉例近日身邊有很多人離開香港,就是因為不想子女接受歪曲歷史、洗腦的教育。過去幾波移民潮,好多人對當前政治環境並未強烈不滿,但今日離開的人,都帶著好深的憤怒、不公平的感覺。◇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