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研昨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以沒有涉及身份對立問題的獨立評分計,市民對「香港人」的重要性及認同指數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如果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對立比較,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僅38.6%,亦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前油尖旺區議員李傲然認為,今次調查回應比率較低,認為撇除有自我審查以及移民受訪者,對「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比例其實沒有太大轉變。

香港民研於11月29日至12月3日由以隨機抽樣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了1,001名香港居民。沒有涉及身分對立問題的獨立評分結果顯示,無論是按認同感、重要性或認同指數排名,「香港人」身份均繼續排行第一位。市民對「香港人」、「亞洲人」、「世界公民」、「中華民族一分子」、「中國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各身份的「認同感」評分分別為7.94、7.79、6.86、6.38、6.13及5.71。「重要性」評分則分別為7.64、6.62、6.45、6.06、5.61及5.32。

「香港人」身份續排第一

把個別樣本的認同感評分和重要性評分的幾何平均數乘以10,就得出0至100分的「認同指數」,0分代表絕不投入,100分代表絕對投入,最新數字分別為75.9、69.8、65.0、60.7、56.8及53.6。對比半年前,以上全部數字均沒有明顯變化,但「香港人」的重要性及認同指數就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

如果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對立比較,有 39%稱自己為「香港人」,18%自稱為「中國人」,11%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 31%則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換言之,70%認為自己是廣義的「香港人」,28%認為自己是廣義的「中國人」,42%則選擇了「香港人」和「中國人」的混合身份。無論是狹義或廣義地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都比同樣定義的「中國人」比率為高。不過與半年前比較,自稱為「中國人」的比率顯著上升,創2018年6月以來新高。而自稱為「香港人」的比率則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

市民或因離港 無法接聽到訪問電話

李傲然表示,今次問卷調查的回應比率較低,受訪者對「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指數亦創新低。他分析:「我們看到移民或者離開香港的比例其實好高」,大部份受訪者可能因為已經離港,無法接聽到訪問電話。另外,亦有許多受訪市民不敢、不願意告訴別人「我是香港人,我覺得香港人好重要」。他認為,調查結果不代表過去兩年發生的事,令香港人的身份認同被弱化,反而是不斷被強化。

他又指,今次調查顯示仍有很多人自稱是「香港人」,撇除有自我審查以及移民的受訪者,在香港剩餘的人口格局下,「比例其實無太大變化。」◇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