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與文字是心境的延伸

一千二百年後的今天,我們無法還原李憑當年彈奏的旋律與現場效果,唯有從李賀的這首詩中找尋答案。歷史上留下的關於李憑的記載極少,但筆者相信他定是德厚流光、懷瑾握瑜之輩,因為所奏之曲即心境的延伸,也是人心的一面鏡子。同樣,李賀能以如此仙風道骨、精湛壯闊的文字再現李憑之曲,其心境也絕不一般。

在品行與志向方面,李賀自幼便鶴立雞群:當時的大文豪韓愈、皇甫湜讀到他的詩文後甚為驚奇,曾專程登門拜訪,讓他當場作詩。尚梳著總角髮髻、穿著荷葉衣的李賀從內室走出後,揮筆寫下《高軒過》,不僅稱讚登門拜訪的二人「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還抒發了自己的理想:他日終要成為鵬鳥和巨龍。李賀還是勤奮刻苦之人,他常常白天騎馬出門,每當靈感來時,就把詩句寫下來放入袋中,晚上回家後再把零散的詩句補成完整的詩文。除非酩酊大醉和弔喪之日,他每日堅持,莫不如此。

《新唐書》稱李賀的詩「辭尚奇詭,所得皆驚邁,絕去翰墨畦逕,當時無能效者」。能獲如此盛名,除天資聰穎外,其鴻鵠之志以及自律的精神必不可缺。

相傳李賀還有仙緣。他二十七歲那年去世後,其母鄭氏夢見他成仙。李賀在夢中對母親說:「天帝最近把都城遷到了月圃,修建了新宮殿,命名為『白瑤』。因為我擅長作詩且辭藻華麗,所以召我和多名文士共同作《新宮記》。」古時死後成仙者生前往往都是品行端正之士,或許李賀苦短的一生便是其修行之路,能夠筆著華章也是其德行所致。

唐朝墓室壁畫,韋貴妃墓樂伎圖,圖中樂器為箜篌(公有領域)
唐朝墓室壁畫,韋貴妃墓樂伎圖,圖中樂器為箜篌(公有領域)

古人云「相由心生」,音樂與詩文大概也是如此吧!李憑的音樂驚天動地,李賀的文筆超凡脫俗,在那深秋的某日連為一線,織成了一幅亦真亦幻的畫卷。素女生愁、吳剛難寐、神山授藝,究竟是夢還是真?也許這未說破的迷就是《李憑箜篌引》留給今人的禮物之一,提醒如今崇尚科技卻缺乏信仰的人們不忘思考:仙界到底存不存在?甚麼樣的作品才能感動天地神人?在解開這個謎團之前,不妨先努力提升自身修養與心境,相信終有撥雲見日之時。屆時,或許你也能見到李賀筆下那妙不可言的壯麗景象。◇

------------------

📰支持大紀元,購買日報: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tores
📊InfoG:
https://bit.ly/EpochTimesHK_InfoG
✒️名家專欄:
https://bit.ly/EpochTimesHK_Column